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院展讯】鲁迅美术学院:2023届雕塑本科线上毕业展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院师生投稿

鲁迅美术学院

2023届雕塑本科线上毕业展


前言

阳光下有这样一方天地,它是由思想和感受构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通过想象和探索不断寻找答案,一路走来,这方绿意盎然的土地上不断绽放着惊艳世人的美丽与宁静。站在人类新的历史境遇与挑战中,我们不断阅读着这片花园,如同光影魔方,在内心

深处的希望与期许中塑造光的模样。

时值鲁迅美术学院建校85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2023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85载风雨兼程,与时代同行; 85载弦歌不辍,与鲁艺同行; 85载初心不改,与你我艺术同行!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学校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近年来,学校成功跻身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三大学科群支撑交融,专业格局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从延安一路走来的鲁迅美术学院正昂首阔步迈入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此次展览展出我校2023届13个院(系)的1612名毕业本科生的毕业创作和毕业设计成果。同学们以诚挚的艺术热情、坚定的艺术信念、不懈的艺术追求克服了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线上教学、生活不便等重重艰难险阻,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夯实基础,践行和弘扬了“鲁艺精神”,圆满顺利地完成了本科生阶段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母校汇报。展览涵盖了我校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公共艺术、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染织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纤维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18个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成果,共同见证与检阅了本科生同学们的学习生涯与艺术成长,完整展现了本年度毕业本科生多元创新的艺术思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

与此同时,此次展览也是在学校稳步推进“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逐步深化新时代本科生教育改革创新,做时代文化的先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鲁美人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深刻把握新时代育人方向,充分发挥高端艺术人才汇聚地和培养地的作用,以推进内涵式发展构建我校高质量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成果。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2023届本科毕业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祝2023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艺术旅途中,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坚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人生理想;坚持守正创新、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创作宗旨;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精神;筑牢艺术根基、聆听祖国召唤,砥砺奋进、苦干实干,不负历史、不负时代,“艺”路同行,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画卷!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李象群
202361

作品欣赏



《六月·洵山》
作者 | 吕昊
材料 | 铸铁、锈铁、铝、综合材料
尺寸 | 440×220×300cm
指导教师 | 洪涛

作品说明:作品本身是以螳螂为原型进行不同类型的金属零件的重组再构造,通过金属材料特性应用,金属焊接的应用技巧,以金属材质为媒介,突出表达了螳螂的英勇无畏、坚韧勇猛的性格品质。


《枷锁》《向死而生》、《祭礼》
作者 | 高嘉璐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240×102cm、110×54×200cm、420×245×320cm
指导教师 | 李遂
▼ 
作品说明:本人选择以战争为主题运用写实语言表现人类在战争中所受到的苦难。在创作过程中力求运用不同形式表现作品的主题。整体作品效果为工业金属质感,营造出冰冷毫无生机的氛围。

《大地-指引》、《大地-大牛》、《大地-老鹫》、《大地-呼唤》、《隐》、《怀抱》、《童趣》
作者 | 方竑元
材料 | 玻璃钢、木
尺寸 | 50×30×100cm、70×67×190cm、150×30×236cm、55×55×175cm、52×30×205cm、34×40×185cm、45×20×190cm
指导教师| 李遂
作品说明:大地滋养万物,人们应该仰望自然。


《风·雅·颂》系列
作者 | 黄赟
材料 | 玻璃钢、铁、铅皮
尺寸 | 102×23×76cm、
77×60×85cm、
120×76×23cm、
50×50×170cm
指导教师| 李遂
作品说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六月栖栖,戎车既饬。”“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这部两千年来士人传颂的典籍将无数人带进浪漫缤纷的场景中,它时而静谧幽然,时而嘈杂喧闹;时而诉说男女之爱,时而讲述国之邦交。诗经中所展现的周代文明一直令我陶醉,也感动了孔子——使其一生都为恢复周礼而奔走呼号。两千年后的今天,用现代雕塑的概括写实手法和几何化造型特征重塑诗经中的经典篇目——《秦风·无衣》、《小雅·六月》和《邶风·二子乘舟》,献给那个残酷却又礼乐辉煌的文明。


《六骏》
作者 | 徐展鹏
材料 | 青铜
尺寸 | 27×23×32cm、30×24×45cm、26×20×31cm、47×20×30cm、27×21×36cm、30×18×29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创作灵感来源于《六骏图》与六骏石刻。这六匹战马随李世民一同出生入死,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是大唐包容之风,更为开唐盛世打得了坚固的基础,值得被后世铭记和敬畏。其每一匹都有自己不同的能力与性格,我将它们分别结合与其性格品质相符的中国传统器物造型与其他动物造型来加以创作,以表达我心目中的“六骏”。


《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
作者 | 杨铭哲
材料 | 樟木
尺寸 | 99×88×178cm、100×40×60cm、240×150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本次毕业创作表现的是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桥段,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尝试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古典名著进行现代化的表达。吸收和借鉴古典名著的精华,并结合当代审美趋势,展现出深刻而有内涵的艺术形象。


《观系列——一曲红》、《观系列——御可执剑江山》、《观系列——纵横》
作者 | 袁茂恒
材料 | 玻璃钢、不锈钢
尺寸 | 103×45×128cm、
136×68×123cm、
143×68×75cm
指导教师| 尹智欣
作品说明:古有英豪执剑定江山,今有我对他们的向往。我观的不是剑客,观的是自己。观的是真正的审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聚集成对自己真正的认识。


《2018-2023》
作者 | 李佳音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120×5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大学时光总是美好的,这段记忆尤为难忘。本次创作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选取典型生活情景与典型人物形象,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大学生活为“主线”,21世纪初为“时间”,大学校园为“地点”,当代大学生为“人物”,讲述了很多具有纪念性和象征性意义的瞬间。


《失乐园》
作者 | 李韫廷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340×250×200cm
指导教师| 沙泉
作品说明:该作品从自我,本我,超我出发,人通过自我来限制本我,三者相互交织,相互调和,该创作描绘的是人的内心不断平衡打破这三种人格的过程,其不同的外在表现也体现在创作中,逃避,渴望,原始冲动,自我施压等人类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得以形成此作。


《最后四天》
作者 | 王子傲
材料 | 灯泡、缝合线、金属、气动装置
尺寸 | 280×32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濒临死亡之人,哪怕身体已经进行了许多场手术,脆弱的肉体上已是满满的缝合伤口,但仍在忍受着痛苦运作着。但即使对世界有再多不舍,命运却仿佛是在控制与被控制,戏弄着生命。而生命奋力挣扎着,努力着去对抗这命运。


《青鸾》
作者 | 杨心怡
材料 | 不锈钢
尺寸 | 107×80×105cm
指导教师| 田子阳
作品说明:《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青鸾是古代《山海经》中的神兽。之所以选择不锈钢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材料,用现代材料来表达古代的异兽,达成一种时间上的碰撞感,体现出一种奇幻、光怪陆离的感觉。


《水印细心》
作者 | 程三珊
材料 | 剪纸、机械、服装、影像等综合材料
尺寸 |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我的作品《水银细心》主体是一个正方体龙纹剪纸雕塑,出自中国《易经》的乾卦六爻,六条龙寓意人生中的六种状态,当现代社会(由机械臂重复作业代替)将人异化成规则的几何体时,人的内心仍然渴望打破束缚,细心不但指代剪纸繁杂琐碎的剪刻手段、纹样复杂的图案,也代表着人细心经营生活,在规则下变得多彩。流水倒影,银色反射,当我们面对镜面,从中观察自己,也许就能发现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命题。

《逢春》
作者 | 胡佳琦
材料 | 树脂
尺寸 |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枯萎的树枝虽然被铁锈侵蚀,却依然挺立,奋力向天空伸展,往地下扎根,这是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逢春》源自《增广贤文》中的“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传达一种态度:枯木逢春会再次发芽,人生中的困境和低谷也都是暂时的,我们都有能力去克服并重新焕发生机。


《多子多福》
作者 | 李佳璐
材料 | 房山汉白玉、黄铜、亚克力、锂电池
尺寸 | 42×42×70cm
指导教师| 洪涛
作品说明:本作以女性主义为主题,造型灵感取自女性子宫及卵巢的临床医学符号。本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上部房山汉白玉的分瓣球体(子宫宫腔),中部的红色亚克力球体组合(受精卵)以及下部黄铜热作色的钩爪型形体(阴道)。我通过这三种硬度不一的材料凸显母体的伟大与子体的脆弱,强调了女性的生理功能和特质,并对女性生育能力的认可和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女性在分娩过程中所面临的痛苦和挑战。
在这件毕业创作中,我希望通过符号学的视角,传递女性主义的观点,诠释女性在孕育过程中的经历和挑战,展示女性在孕育过程中的力量和牺牲,促使观者反思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待方式。同时我希望能借此创作引发对母性、女性身份和性别角色的思考,同时也呼吁社会对母体和女性的重视和尊重。


《寂寞游戏》
作者 | 李佳璇
材料 | 青铜
尺寸 | 258×98×58cm
指导教师| 李遂
作品说明:捉迷藏是一个被抓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孤独隐藏自己的游戏,我们会因他人的寻找感到刺激与兴奋,也会因他人的遗忘感到失落和怅惘。我们隐藏自己不愿被人了解的一面时却又期待能与真正理解并接纳自己的人建立联系。也许捉迷藏的目的在于躲避,也在于被发现。


《哑牛》
作者 | 林炼凯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180×70×85cm
指导教师| 姜晓梅
作品说明:牛下跪在地,它的身体紧绷着,前肢微微抖动,仿佛它正在面对一些极其恐惧的事情,就像人类一样,动物也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尽管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它们也会通过身体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状态。


《七子去六子回》
作者 | 孟祥海
材料 | 香樟木、锈铁
尺寸 | 230×120×150cm
指导教师| 田子阳
作品说明:作品表现的是《杨家将》中杨家父子舍身殉国,六子杨延昭将父亲尸首带回雁门关的悲壮故事。作品以朽木和锈铁结合的方式,应物象形进行局部塑造,其余部分运用留白意象化处理,用直线和曲线表现风吹芦苇的韵律与荒凉。整体做旧锈蚀处理,以此来营造凄凉悲壮的意境,赞扬爱国主义精神。


《雪霁天空》
作者 | 邵鑫雷
材料 | 汉白玉
尺寸 | 50×50×67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本作品采用圆形构图将当代雕塑语言与单板滑雪的形象相结合,运用自己的符号语言把人物的形象归纳成可爱饱满的形体,动作采取了滑雪中“空翻”的动作。此次创作所想要表达的是单板滑雪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淪》
作者 | 吴同
材料 | 松木、胶合板
尺寸 | 234cm高,宽度可变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造型参考了商代青铜器云雷纹方与圆的和谐搭配,流动的云雷纹组成圆环状为造型中的“圆”;整体构图和垂直摆放是造型中的“方”。此基础上加入具象处理下附着情感的五官,旨在表达如云雷纹纹样语义一致、无限无穷、呐喊追寻的情绪。


《馈赠》
作者 | 吴铖程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55×21×11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我的雕塑主体构成一个“山”字山可以载物,伸直的腿和贴胸的头部构成 一个“舟”字也可载物。手中的鱼是生存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新一 代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它与手同方向指向上方与主体横着的躯干 构成关系。鱼头朝上也寓意着好运与事业蒸蒸日上,向上整体结构形成生长方向。背部被曲中带直的海带顶起,犹如载舟的水也犹如给美 好愿景输送营养的运输工具。从下到上的海带,上缓下急、上大下小 与主体形成静动对比。左右弯曲的海带婉如在水中飘舞承托着“舟” 载着食物,指向上方所有的都向上发展,充满正能量的创造,名为《馈 赠》。“馈赠”之名出自鲁迅的《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以海为生, 接受着无代价的食物,在举起“愿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回馈大海、回 馈美好“愿景”的人。

《对抗》、《静心》
作者 | 吴子旭
材料 | 玻璃钢、不锈钢
尺寸 | 210×60×60cm、
160×40×30cm
指导教师| 李遂
作品说明:《对抗》是想表达在生活中会有接连踵至的困难有如“牢笼”一样想困住我们,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去对抗一切,如果有必要,我们甚至可以去对抗重力。《静心》也同样如此,人物盘腿而坐,气定神闲,身处貌似即将倒下的底座之上,但仰起的头部却又表现出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的决心。这两件作品运用写实手法,丙烯仿铜着色旨在突显人物内心的坚毅。


《归途》
作者 | 尤淅
材料 | 香樟木
尺寸 | 100×37×77cm
指导教师| 田子阳
▼ 
作品说明:大雁自古有南飞的行为,小雁紧紧跟随着领头的大雁向前直飞,小人借代了小雁的位置随着大雁飞翔,去往南方,回归故乡。


《静谧絮语》
作者 | 钟莉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190×200×170cm
指导教师| 洪涛
▼   
作品说明:本作品以海洋生物为创作题材,展现了章鱼和海马这两种生物在海底的自然状态。通过亚麻布料和牛仔服饰这些柔软舒适的材料来突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观者可以直接接触或者抚摸,更加直观的感受作品的独特的肌理和变化。采用拼贴的方式进行固定缝合,追求一种“偶然性”的巧合,以达到随性美。其中章鱼用腕努力向上攀爬和延伸的动态,也代表了一种积极攀登,勇于追求的态度。《静谧絮语》中“静谧”二字表达了海底安静平和,但是又静中带动的神秘状态,“絮语”是作品中纤维等软性材料的表现语言,用软性材料去表现软体动物,更能突出和强调它们自身的特点。


《孔乙己印》
作者 | 唐仲晓
材料 | 树脂
尺寸 | 30×30×70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作品《孔乙己印》通过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观点—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思考和处理,转化成了自己的创作题材。再通过雕塑语言的转化、处理,借鉴了中国传统印章寿山石的样式。“章,封也”,在《说文解字》中有明确的说法。印章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具有庄严,典雅,深刻的象征性含义。


《阈值》
作者 | 张科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83×80×206cm
指导教师| 田子阳
作品说明: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视角-仰》、《视角-瞰》
作者 | 何昊天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47×43×178cm、48×15×161cm
指导教师| 李遂
▼  
作品说明:人们应该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


《生·系》
作者 | 祝瑶乐
材料 | 不锈钢、亚克力
尺寸 | 300×150×100cm
指导教师| 姜晓梅
作品说明:作品以花的形态为基础,通过规则的运动和柔性材料不规则性的运用,呈现出花盛开的状态。装置中花朵之间的有序运动和柔性材料的不规则摆动,传递了花之间的无声交流和信息传递。这种装置通过视觉艺术的手段,将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和信息传递表达出来,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和谐与韵律。


《夜幕花园》
作者 | 蒋译欧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180×70×15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灵感来源于梦境和童话故事,关于梦境阐释着物从何来,从记忆、潜意识、梦想、感情和个人经历受到启发。探索无意识记忆,生活感觉和梦的非线性实践主题。

《破茧》
作者 | 高明禄
材料 | 汉白玉、灰石
尺寸 | 50×50×5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作品展现的是人们从成长中所遇见的困难挫折中破茧而出,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实现内心的蜕变和成长。使用一个以汉白玉为材料的球作为“茧”。并通过不同大小的裂缝来表现“破”,再使用7个不同动态的人,来展示出破茧后不同的状态。代表着一种新生、重获自由与希望的象征意义。


《流年》
作者 | 曹雪梅
材料 | 树脂
尺寸 | 68×46×10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感叹大学五年的时光不知不觉就这样悄然流逝了,创作取名为《流年》,展现的内容是春去秋来,同样的人和物都已经物是人非了,感叹无声无息流逝的年华。运用了明喻暗喻相结合并设计时间符号的方式完成作品的,整体呈现暖色效果和暖色灯光。


《生长·痛楚》、《生长·庇护》、《生长·豁然》
作者 | 刘佳怡
材料 | 树脂
尺寸 | 40×30×45cm、
50×40×45cm、
50×40×50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作品灵感来源于我自己的经历,我借特殊的动植物形象,描述一个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磨难到幸福。痛楚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最后的释然是痛苦与坚强的完美结局。


《楚·诀歌》、《楚·铁蹄》
作者 | 王瑞杰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160×84×90cm、105×30×105cm
指导教师| 李遂
作品说明:在当今盛行集体主义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怀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感。如果将人生比喻为一场战争,那么活着就意味着要扮演英雄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应该被周围的言语和事物所局限,而应该在自己心中扮演英雄的角色。我以项羽的《垓下歌》为主题进行创作,表达英雄在生命的绝境中悲愤和郁郁不得志的感情。在生活中即使挫败,从精神上,气势上也不能服输,继续砥砺前行。


《方圆一公里》
作者 | 喻心怡
材料 | 植绒树脂
尺寸 |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 李遂
作品说明:我们身为城市中的一员,每天都在和附近的人接触,而行人、作为我们每天都会碰到但又未产生交集的人群,我们之间产生了联系又似乎没什么联系。


《超·脱》
作者 | 王麒瑞
材料 | 光敏树脂
尺寸 | 90×28×70cm
指导教师| 姜晓梅
作品说明:当今时代的年轻人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选择,我们很迷茫,又很渴望。或许我们都在从过去的“我”当中挣扎、蜕变、超脱……作品以具象方式表现人自我与本我之间蜕变走向超我的过程。


《人和马·巍》、《人和马·绽》
作者 | 丁泉友
材料 | 树脂
尺寸 | 60×40×78cm、100×30×65cm
指导教师| 尹智欣

作品说明:《人和·绽》在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挫折,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不妨用灿烂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一切的答案,都交给时间来答复。《人和马.巍》一曲长歌,一人一马。人和马身体上的交织,灵魂的碰撞。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冷静思考,从容面对。


《似锦系列之一》、《似锦系列之二》
作者 | 段婷婷
材料 | 树脂
尺寸 | 75×50×100cm、100×25×4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作品的核心内容以自然生命植物与女性结合为方向,通过描写植物短暂而热烈的盛放来象征女性的美。《似锦系列之一》:运用了梦幻绚丽的颜色表达生命。以花卉比喻女性,优美、绚烂、刚柔并济、难以定义,探讨自然和生命的本质及向上生长的力量和渴望。《似锦系列之二》:生命虽短暂,但在短暂的生命中不断地生长、开花、结果,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丽。

《行·觅》
作者 | 贺彦
材料 | 树脂、铝丝
尺寸 | 240×32×70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通过造型语言,传达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的态度和努力,寻找内心的力量和答案。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扮演着不同的情感或角色,将抽象的感情转化为有形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挑战的回应。

《残垣·随行》
作者 | 汪嘉铄
材料 | 树脂、机械结构
尺寸 | 155×63×20cm
指导教师| 许亨
作品说明: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塑像中金刚力士的面部神态。通过机械结构使得眼部跟随人的移动而动进而达到一种交互形。


《浮生若梦》
作者 | 张艳超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20×30×55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在自己的所见梦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在梦境中混沌状态下朦胧的场景,人物依偎在船上,好像云里又好像海上,置身在云海中浮生若梦的场景,配上张大千的山水等元素。这个作品主要想表达出在梦境中片刻之间的所思梦情景,想置身于其中的向往,里面也以自己的人物半身像配上荷花的元素,与水相关的人鱼形象,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寓意。

《炫?炫!》
作者 | 乔馨悦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00×60×60cm
指导教师| 鲍海宁
作品说明:以作者自身为创作题材,参考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借鉴了潮流艺术玩具的塑造和着色手法,运用多种材质的颜料,喷笔和手绘结合进行上色。

《蔡锷》
作者 | 刘浩然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120×42×42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采用简洁的写实手法塑造蔡锷革命先烈,共和先驱的形象,九头比例令其修长而英武伟岸,铜绿色为主色,使之显得更加坚固耐久,增加美感与价值感,也寓意了先烈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三角观点其一》、《三角观点其二》
作者 | 曾智鹏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100×100×8cm、100×100×10cm
指导教师| 沙泉

作品说明:在本次毕业创作中,我从萨普文化出发,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向来出发,从构图,颜色,造型,材料的角度来表述。尝试将非洲雕塑的形式语言应用于现代雕塑创作中,进行反复的实验和探索。

END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美雕塑系201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雕塑头条』四川美术学院2020届雕塑系本科生优秀毕业作品推介
2022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设计展
2022天美毕业展 | 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生优秀作品线上展厅
2020天美毕业展丨研究生毕业生优秀作品(油画写实、油画表现)
当南京艺术学院遇上海美术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