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说家风】不掌握这3种学习境界,怎么学都没用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文/张建云

《道德经》开讲128天。

《红楼梦》第七十回谈到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王夫人嗔怒贾宝玉平常不用功,为了应付,赶紧临摹一百个字。便批评: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这话听着耳熟,特像父亲小时候的教育。估计很多中国人听着都耳熟,似乎每个父母都懂得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重要性,但诸多儿女却都敷衍成“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还有个词意义相同:临时抱佛脚。意为该求佛保佑了,便打扮成虔诚的样子礼佛。至于管用不管用不好说,落一个心安理得吧。

所有的为了检查、周旋、应酬或单纯的考试而学,都是草率而肤浅,不会学到真东西。孩子们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不知道为谁而学。考个好成绩发喜报给父母目的是让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而不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

一个人学习有大成,必须具备三种条件。

一、为无为。

我们把这个短语用两种意境解读,一个是为(wéi)无为(wéi),再一个是为(wèi)无为(wèi)。

先说为(wéi)无为(wéi)。老子一生都在推行无为而治,因为有为来自于无为,也只有无为才可以达到有为。

此话怎讲?

孩子的成绩一定不能来自于父母拉着、拽着、哄着、吓唬着、引诱着,而是来自于他的自身动力。也就说,孩子的学习不是为了爹妈,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跟同学比赛的虚荣,而是内心有两个根本性目标要激发出来:

1、事业心。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学。譬如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杜甫为了写一手好文章而学,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当然很多人没有这么大的胸襟,把学习当成了手艺活,为了什么“颜如玉”“黄金屋”而学。这基本走不了多远,飞不了多高。

2、真诚心。读书的目的实际是为了修养人格、调养性格,让自己走入生命的真诚,从而使灵魂纯净、高贵而得到升华。

学习、工作有了这两颗心,就是向大成迈进了。家长、老师、领导都不用去担心,也不必给予太多的干涉,顶多隔一段时间借喝茶、聊天名义把握一下思想动态就可以了。这就是无为而治,就是:为无为。

至于如何培养事业心和真诚心,我们以前谈过,以后还会谈及。此章不再赘述。

接着说为(wèi)无为(wèi)。

为,是为什么的为。为什么学习?什么也不为。

当学习达到了没有目的,随时学习,随地学习,行走坐卧、吃饭睡觉都是学习中的状态,就是走向圣贤的节奏。孔子在68岁以前的学习是有政治目的的,到了68岁以后,73岁去世为止,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就没有了功利性,学习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什么也不为”。

回归到家风教育中,培养一个人才相对容易,但出幻一个龙凤似的人物,不但需要家族的力量加持,更需要一个孩子全息的、无处不在的学习才能实现。这就叫为(wèi)无为(wèi)。

第二个条件是:事无事。

意思是,想成大事,就要专注一件小事,祛除其他闲事、杂事和乱事。一心一意地学,专心致志地做,只要不是傻子,5年可小成,10年能大成,一生专注,生死与之,便可建功立业。

学习不好来自于外界干扰太多。手机是第一干扰源,没有谁能拒绝这轻而易举、活色生香的诱惑。所以,您家里对手机的管理如何?假若不理想,孩子学习就不理想,夫妻情感也不理想。

孩子脚下的鞋、身上的衣服,女孩子的化妆、发型,都是干扰学习的因素。别人家孩子有,你家孩子自然也要有,不然你会担心形成自卑型人格。无形中恶习就开始恶性循环:上学比的不是成绩,上班比的不是贡献,做学问比的不是真知,都是给虚荣买单,给虚伪让路。

孔子道出了学问之道,在《论语·学而第一》中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个学生,对于吃、穿、住、玩的精力和兴趣远远大于学习,这本不是正道,而是在向邪路一点一点靠近。

第三个条件:味无味。

真正的学习境界是眼里、心里、感觉里只有学习,没有这种唯学习而存在的心志是难出大学问的。譬如王羲之,沉浸在书法的意境中,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而无知觉。近代学者、翻译家、教育家陈望道也吃过墨汁。据说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母亲看他翻译得很辛苦,用糯米给儿子包了几个粽子,还附上了一碟红糖。随后,母亲在屋外问他,是否还需要加些红糖时,他连连回答说够甜了,够甜了。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只见他吃了满嘴的墨汁。原来他只顾全神贯注地译作,竟全然不知是沾了墨汁在吃粽子。

无论学习、工作、干事业,不从口腹之欲上脱离出来定是难出成就的。而脱离,不是忍着不吃,心里渴望嘴上馋,而是不去吃,不想吃,不愿意吃那些众人都追宠的美味香甜、饕餮大餐,而是欢喜于淡茶素餐,青菜五谷之中。

高端的教育是从吃饭开始的,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就是对人,对物,对事业,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我对学生的国学家风教育有一部分也是在饭桌上完成的。

唐代高僧大珠慧海禅师的经典语句给了我们启迪。

有人问:禅师,你还修行吗?

大珠慧海说:我修行。

又问:怎么修啊?

答: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人觉得奇怪,说人都这样,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为什么别人不是修行,而你是在修行呢?

禅师说:这是因为他们吃饭时百般计较,睡觉时千般思索。

当一个人学会了吃饭、睡觉就是达到了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上顶端境界了。这同时也是上乘的家风教育,我们与孩子共勉吧。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语.学而篇1.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图文:我们一起去
秉承家风,恪守家规——做有效陪伴型的父母(续)
解读《父母规》,行父母之规,育成功之子,筑幸福之家!
一个家庭,突然“混进”这三样东西,那是老天暗示家道兴起
传统文化中的新气质女性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