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说家风】送给陪孩子写作业发怒的父母:制怒七法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文/张建云

《道德经》开讲144天。

我的学生家长说孩子默写时总出错,而且这小子还不耐烦,狠狠地在本子上发泄,把本都写破了。于是,忍无可忍,以怒治怒了。

结果谁都明白:两败俱伤,鸡毛一地。

自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家长与孩子怒,比两只老虎搏斗损失惨重:二者皆伤,且是内伤。更形象地描述应该是鸡飞蛋打。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怒,本身没啥错,错在错误处理。只要用怒的方式对待错误,就是大错特错,但很多人,甚至包括我自己也不能幸免于难。

小怒是针,扎了别人,同时也会被针扎。中怒是剑,刺了别人,同时也被剑刺。大怒,是炸药,炸了别人,同时也被炸药炸得粉身碎骨。

写到此处,有人惊惧一下:怒,真可怕!

老子曰: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自古以来,但凡替人杀人的刽子手,到最后没有不伤到自己的。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何出此言?

孩子写作业,是孩子的事,如果孩子要求妈妈为之默写,做家长的可以代劳。如果没要求,你却强制人家掏出本子和笔开始默写,自然就会伤到自己了。至于怒,是自找的。因为,写不好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怒也好,愁也罢,都该是孩子应该负的责。而家长却首当其冲,代为受过了。很像一个骑马的人,想让马快点跑,应该用马鞭抽马屁股,可他却使劲抽自己屁股。这马能快跑吗?

制怒有个根本,先找到怒的元素。是谁让你怒的?不是孩子,一定是自己。控制自己情绪,比控制孩子情绪更管用。我也怒过。偶然发现,鱼缸里的金鱼都侧停在一边不游了。有人说,发怒时,连狗都会远离。何况孩子乎!

孩子是不怕怒的。因为你不是他老板,也不是纪检委,即无法炒他鱿鱼,也不能兴师问罪。怒到极处,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正像农民起义一样,团结起来反动朝廷是死,坐以待毙、哀鸿遍野也是死。为什么人家就不能奋力一搏,以命相抵,万一胜利了呢?

这就叫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孩子也一样,他不怕怒,你越怒,他会离你越远,孤独的是谁,苍凉的谁,我想做家长的不会不知道吧。

孩子的怒分三种,一种是外来情绪。譬如受到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回到家跟爸妈发泄。这叫迁怒。建议与孩子一起读颜回不迁怒的品性。

再一种是为了保护自己,即使错了,也要怒。这是人之常情。没有经过自省的人,认识不到自己缺陷的人都这样。自己错了,先攻击对方。人家都怒了,还揪着小辫子不放?

第三种是父母的怒引起孩子怒。更通俗地说,父母怒在先,孩子怒在后,如影随形罢了。

咋办?

首先认清,他是孩子,不是圣人,是会犯错的。孩子犯的错越大,行为越糟糕,家长就需要越平静。因为,怒只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如同一个病人到了急诊,大夫不是选择急救,而是先啪啪来几个耳光,嘴里说谁让你把自己折腾成这样了。

其次认清,愤怒会与孩子有矛盾,造成隔阂,使孩子逐渐与我们远离。

再次认清,只要怒了,就是败了。只要怒了,就是无能和卑劣了。

有三个认清就好办了,我们来解决孩子的怒。

第一、万万不能与孩子说,消消火,别生气,气坏了身子没法学习了,妈心疼啊!

这麻烦了,你等于认同他的怒了。以后他会越来越嚣张,直到有一天走到社会上吃了大亏,才知道这是我妈从小对我的溺爱。

第二、平静的看着他,应对他的嘶喊,用略带犀利还满是关怀的眼神看着他的眼睛。不去评判,不去制止。

第三、只停留在怒的本身上,只说他怒的事,不羞辱品性,不攻击人格,不揭短以前的事。

第四、切忌歇斯底里地说我爱你:我跟你发怒,还不都是为了你好,还不都是因为我爱你!

此刻的爱会贬值,会变质,会让孩子怀疑,他到底是爱我,还是爱他自己?

第五、当孩子确认自己的怒伤害了父母和自己后,拿出一张白纸,写上本次怒的事件和后悔的心情。写好日子,签好名字。记录几周,到周末对比。争取一周比一周怒的频率低。

第六、讲一讲怒的高贵和低贱。比如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舍身为国的怒。比如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之怒,是看到民不聊生而怒。比如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为了举国上下的礼崩乐坏、乱臣贼子而怒。这都是高贵的怒。

再举例卑贱的的怒。譬如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卖国求荣之怒;以及路怒一族,动辄口出不逊、与父母动怒而伤害父母的心......这些是低贱的怒。并问他,你愿意做个高贵的人,还是低贱的人?

第七、最后一个环节,妈妈抱抱。然后,让孩子赔礼道歉。

掌握了这七个方法,孩子自然就会慢慢调节情绪了。

老子曰: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大意是,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

引用在我们制怒的教育中,就是孩子知道怒的代价和带来的伤害。再怒,就要有所惩罚。但,惩罚不要过火,不能过头。比如单腿站10分钟、俯卧撑50个,让其心服口服。下次还敢轻易怒吗?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家也要好家风。

时光如水,家风依旧。

不见不散。

张建云老师在家风课堂等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叛逆不听话,爱玩手机,怎么办?《道德经》送你一枚乾坤圈
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不是高考,而是4、5年级!
为什么说四、五年级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现在看还不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