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教育孩子成大器的“4+2”个条件

文/张建云

《孟子》开讲62天。

我是个异想天开的人。

大家争相帮孩子报考名牌大学的时候,我在思考:是否可以把孩子直接送到大学校长家里,与之一起生活,感受其学问和人格呢?譬如北大校长蔡元培、胡适、马寅初,或者钱钟书、冯友兰、梁启超,抑或再远一点,曾国藩、王阳明、孔子、孟子、老子、释迦摩尼?

有人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代表不能思议。读了《孟子》才知道,这种定制教育早在3000年就有了。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

易子而教,就是我把孩子送给你教育,你把孩子送给我教育。但一定要门当户对,才能彼此借鉴,共同受益。而不是“变形记”里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的互换。

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呢?

孟子道出了实情: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夷,在这里当作伤和受伤讲。意思是,当爹的都自以为正确,就用所谓正确的道理、居高临下的口气、盛气凌人的威仪教育孩子。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逆反,不听话咋办?于是父亲就压不住火,就发怒。而,每一张愤怒的脸都是一出愚蠢的戏,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孩子心里除了拒绝、躲避之外就是对着干、瞧不起,一下子就伤害了父子情感。

更担心的是,当父亲的不能以身作则,自己还在那玩手机,却要求孩子放下手机;自己夜里不睡,早晨不起,却呵斥孩子“三更灯火五更鸡”。如此一来,哪个做孩子的心里会服气呢?孩子不服气,父亲还想压制,轻则形成对峙,重则父子反目。可真是个大麻烦!这就是孟子的忧虑: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怎么办呢?

把孩送到别人家去管。把那位家长看成老师,那家长把孩子看成学生。可以温柔地说,可以狠狠地管,就不会有误解,不会有隔阂。而,那家的孩子也送到你家里,你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教育他家孩子,彼此心安,皆大欢喜。这大概就是国际“交换生”的雏形吧。

这种教育太美好,太奢侈。首先需要信任,其次具备修为。双方孩子在扬长避短中教学相长,彼此影响,共同进步。父亲与孩子有些距离,几个月、年把载才见个面,在惦念中产生美感,逐渐默契,随之喜悦。

所以,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才会向老师发问: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很坦白地说:势不行也。意思是,医不治己。自己本事再大,教育不好自己孩子。于是,我们就十分理解孔子的儿子孔鲤为何没有大出息,季羡林的家庭为啥有纷争了。

只要父母与孩子陷入互相埋怨、求全责备,就是危险的开始。或者孩子在父母唠叨与愤怒中平庸,或者父母在孩子逆反和躲藏里变老。这就是孟子讲的:责善则离。

责善的意思是,指责、挑剔,看不到对方优点。于是就会:离则不祥莫大焉。

离,是分离的离,是离心离德的离。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用一生的心血培养了一个见你就烦,见你就躲,见你就怨的儿女。这是不祥,是灾祸!

效仿古人易子而教吗?

这几乎是个无法实现的梦境。大家都忙着干事创业学思想,换盏推杯刷抖音,谁有空替你教育孩子?

如何是好?

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反方向解读孟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教者必以正。

父母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正确。

能改吗?

改成别自以为是,别高高在上,而是温润如玉,虚怀如谷地与孩子交流。

2、以正不行,继之以怒。

孩子不听话,对你的自以为是不屑一顾,于是爹怒。

能改吗?

别发怒。

你说不发怒不行。但,发怒更不行。除了伤害孩子,伤害伴侣,伤害自己和背上不孝之子的罪名之外,就是伤害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经常发怒的人,你家的花也长不好,狗都会远离。与孩子发怒的人不是性格的问题,而是人格的问题;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道德的问题。如此,会全盘复制给孩子。

好了。一个人格缺陷,道德缺陷的孩子诞生在你的怒气之下。你就怒吧!

3、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孟子说,如果继续怒下去,父子互相伤害。我不知道会伤害到什么程度,但你听说过有个孩子把母亲给杀了的事吗?

4、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这是孩子的认知:爹啊,您用严格的规范来要求我,可您自己并不按正确的规范做事,您让我如何服气您,如何孝敬您?

如此一来,我们便得到一个孩子成才的顺序:

1、易子而教。

2、找到北大校长之流的大人物,送他家学习。

如果前两项做不到,只能劳烦爹妈辛苦点,做到以下4件事:

(1)祛除傲慢,放下自我。

(2)尽心修为,克制怒气;

(3)思考一下,如果继续怒下去可能会与一个悲怆而苍凉的晚年。因为孩子不孝。

(4)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成什么样的人。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第81讲【离娄章句上】(18)
孟子告诫:君子别自己教育儿子
我想健康的长大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贪吃的孩子分数差:今天的自己如果不比昨天好一点,就是退步
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家教史话”之三十四:《孟子论“易子而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