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一个养不成读书习惯的孩子,是逐渐被社会抛弃的,招呼都不打(第74篇·总第2443篇)

文/张建云

《致良知·说家风》开讲第74天。

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读书。

何为学会了读书?

学会了一个人、安静地读经典之书。于是,在业界流传:此人4点起床读经典。

读经典有个好处,身边会出现高尚之人。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义”是大义、仁义、正义的意思。当我读了100遍《论语》时,孔子就出现在我身边了,我就想做孔子那样的人。当我读了100遍《道德经》时,老子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就想做老子那样的人。后来我将《大学》《中庸》《孟子》《金刚经》《易经》《皇帝内经》以及《传习录》一路读下去,曾子、子思子、孟子、释迦牟尼、王阳明等人就纷纷出现在我眼前了。

以前不行。尤其20几岁的时候。读《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关羽就出现在我面前;读《水浒》,一帮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江湖大侠就出现在我眼前;读金庸就想成为天下第一;读琼瑶就想娶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媳妇。

接触什么人,取决着读什么书。如今,身边不乏有志向,有道德,有格局,有智慧的大小人物。以前不行,尤其20几岁的时候,有一批急功近利、打打杀杀、机关算尽、爱情出轨的人围绕着我。

真奇怪。

读书的方式取决于做人的方向。有读者说只有在读书会,10几个人一起读书才有乐趣,有精力,如果回到家就不想读书,读书的兴趣被锅碗瓢盆的琐事给湮没,一个人读总忘,只要一忙,一累也就不读了。

我说阳明先生有个比方,比如见到一绝色美女向你山含情、水含笑地款款走来,这个时候疲劳、遗忘、与众人共享的想法恐怕一扫而光吧?为什么呢?这叫入心,这叫真切。还比如,自己身上有某处痛痒,必定想方设法挠。为什么呢?这叫动意,这叫真切。

一个人的读书动机取决于自己成为什么人。也就是说你为了什么而读书?

有人为了解闷而读书,有人为了凑趣而读书,还有人为了面子好看、名声好听而读书。阳明先生为了成为圣贤而读书,范仲淹为了做良相抑或良医而读书,周总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为了建设新中国而读书。

那读者笑了,说自己读书就是读着玩,总比打麻将强,总比一个人闲着发愣强,总比放不下手机刷朋友圈强。

我说这是自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你忘记了一件事:孩子成长。假若你不在家养成读书的习惯,只喜欢跑到外面读着玩,那么他就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个养不成读书习惯的孩子,是逐渐被社会抛弃的,招呼都不打。待他长大后,就会与优雅无缘,与高贵无缘,与理智无缘,与上层和精英无缘。

他似乎一愣,没想到读书不是闲情逸致,反而是教育重任。

我说你是花很多钱买的学区房吧?

他说是,举全家之力,连父母的钱都借来买这房子了。

这就是了,上好学校只能说明学校好,老师好,或者叫成绩好,这只是眼前的好。假若孩子回到家能见到父母读书,起床的时候能见到父母读书,而且读得是经典之书,这孩子就会好上加好,而且未来也会好,这叫父母好。自然而然,日久天长,他也会读经典,而后身边有一群高尚的人。

读经典之书交高尚之友,与读琐碎之书交闲散之友,所得是不同的。前者是人生的大功夫,会有大收获,后者是生命的小日子,或许会很平庸。

孩子的高级与否,看父母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我们是否该为孩子成长而读书呢?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中·答周道通书·第1节》:

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大春||好家风是人生的底色——读《人世间》之后想到的
曾仕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常动脑经的习惯,千万不能读死书,否则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你们重视过孩子的绘本阅读吗?
散文精选:也谈“家风”
曾国藩教子: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教育孩子别再走弯路了
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