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味道.散文】吴北平||情浓中国年
           FOCUS ON US



情浓中国年
文/吴北平

“芹菜、大蒜、葱嘞!”儿时,每当冬天听到挑担子的人这般吆喝声,盼望已久的年就到了。
记得小时候,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们都会从屋子里跑出来,尾随挑担子的人,他喊一声,我们也学着喊一声。他停下来卖,我们围着看,他走,我们就跟着走,一直目送着挑担子的人离开村子,开心极了。
卖这些 “作料”的人,担子里挑着萝卜、大白菜以及葱姜蒜等每年只在小年前后几天来,平时看不到。他们都是省城周边的菜农,以种菜为生。故乡地处省城东南郊,那个年代,大家日子都过得比较清贫,平时做菜没有太多讲究,所以,村子里很少有人能种全这些“作料”。
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亲朋好友无论家境贫富如何,都要走动一下,相互拜拜年。所以,这些作料家家户户都需要,多少都会买一点,尽可能把菜做得像个样,待客体面一些。基于此,这些菜农已形成惯例,年年此时都会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而且,吆喝声都是清一色的地道,喊出的“芹菜、大蒜、葱嘞!”像唱山歌一样悦耳动听。 
 这期间,家家户户忙过年。赶做衣服的,纳鞋的,打豆腐的,熬麦芽糖的和搋糍粑的,这些活小孩帮不上什么忙,自然而然落在大人的身上。忙起来可以说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进行,一直要持续到大年三十晚上。而此时,恰恰是小孩们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候。学生此时已放了寒假,那时寒假作业少,写得快的两天就可写完,故而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玩。而且玩伴比平时增加了许多,热闹非凡,那场面似乎把新年提前迎来了。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具,大伙最喜欢玩的还是一些集体项目的游戏。玩的最多的是跳房子、踢毽子、跳绳子、打玻璃珠子、拍纸团、老鹰抓小鸡和捉迷藏等等。花样多,玩的充实、开心。从放假开始,天天玩,一直玩到大年三十。这些项目,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也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总之,有趣有味,其乐无穷。
大年三十,新衣、新鞋做好了,我们穿着新衣服,全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周围吃父母做的团年饭,其乐融融。菜肴比平时丰盛很多,有些菜平时根本吃不到,所以过年就像开荤,只管肚子装,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父母一个劲地鼓励着我们小孩比着多吃,那场景让父母心里乐开了花。但有道菜是不许动筷子的,每天都要端上桌子,只能看,要等到正月十五才能吃,这就是“看鱼”——一条红烧全鲤鱼。那个年代,大多家庭都会做一道看鱼,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吃完团年饭,全家人轻松了,围坐在柴火炉边烤火、嗑瓜子、吃糖果、拉家常。大人还给我们小孩每人一两块压岁钱,我们接过压岁钱会兴奋一阵子,而且都很珍惜地装在新衣服兜里等开学后买些学习用品。
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把平日朴素的村庄装扮得红红火火,一派节日景象。
大年初一,迎新年,从黎明起,村里村外鞭炮声声,喜气洋洋。父老乡亲相互拜年,孩子们玩鞭炮。
每家每户,大人都会给小孩买一点百余响的鞭炮,条件好的还买上几支冲天炮。小孩子拥有这些鞭炮没有哪个是舍得整挂放的,都是拆散间隔着一个一个地放,跟现在的小朋友相比显得再吝啬不过了。
玩鞭炮,小朋友都喜欢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玩。玩法各异,五花八门。胆小的扔在空中燃放;胆大的用拇指和食指捻着鞭的尾部伸直手臂燃放;追求刺激的则把炮插在土里或牛粪堆里燃放,大伙瞬间捂着耳朵闪开,只听轰的一声响,尘土飞扬,宛如电影《地雷战》中的地雷阵一般。整个村子,屋前屋后,鞭炮噼里啪啦,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烟花味飘香四溢。
手里的鞭放完了,会到每家每户燃鞭的渣滓里“淘宝”,可捡到未燃的少许鞭炮,有引线的和上述玩法一样,没有引线的从鞭炮的中间折开,露出火药,朝里围成一圈,然后点燃。只见火花四溅,鞭炮翩翩起舞,那玩意胜过现在的旋转烟花,好玩极了。
大年初二开始,给亲戚拜年,那个年代亲戚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往往要走到正月初十过后。在我们那里,拜年有讲究,初一拜自家长辈、伯叔,初二拜舅舅家,初三拜姑姑家或姨家,其他的亲戚拜序不再讲究,而且必须在中午前赶到。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连自行车也没有,全靠步行,所以拜年一般起得很早,黎明前出发,到亲戚家早餐。为了早日走完亲戚,有时一天拜两家。
拜年礼品很简单,都是过年的计划物资,走一户只需送一袋京果或一包红糖或一盒酥糖,很少见到送烟酒和水果之类的。这些礼品送来送去,其实有点像礼品旅游,年拜完了,大多又转回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革命化的春节”朴实、纯洁,没有铺张浪费,至今仍值得称道。
过年中,最热闹的当属元宵节了。我们村是当地久负盛名的大村庄,每年元宵节都要搭台唱戏、舞龙灯、划彩莲船。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看的是划彩莲船。彩莲船是一种舞蹈,由一名划船太公,一名驾船女,一名丑婆,二至四名帮船女组成。看划彩莲船的人最多,跟着彩莲船前呼后拥,比赶集还热闹。
彩莲船每到一家大门口,主人会点燃鞭炮迎接,随着锣鼓敲响,驾船女、划船太公开始围着场子划起来,等到船停在场子中间划荡时,锣鼓声停。丑婆开始唱:“彩莲船哪”,“哟哟”(帮船女);“两头尖哪”(丑婆)“呀嗬嗨”(帮船女);“妹坐中间”(丑婆)“呀儿哟”(帮船女);“帅哥牵哪”(丑婆)“划着”(帮船女)。接着大家一起唱:哟哟,呀嗬嗨,帅哥牵哪,划着。锣鼓声又起,敲打几声停,后面皆按此调,丑婆根据主人家的情况唱一些祝福吉言。主人家鞭炮不停,唱不能停,直到主人乐开怀,不再续鞭,丑婆才能谢幕。
彩莲船之所以受众人喜欢,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舞,二是有唱,还有锣鼓声声,所以,显得既喜庆又热闹。
彩莲船要表演得好,必须划船太公要划的“骚”,驾船女要驾的“美”(一般为当年娶的新媳妇),丑婆要唱的“溜”才能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声以及受拜主人连续不断的鞭炮声。演毕,主人高兴地敬上茶糖,送上香烟表示感谢。接下来,挨家挨户划,划完一个村再划邻近的村。有时元宵节一晚上,我们村要接待好几个村前来划彩莲船的,我们从来没落下一场,实在是过足了瘾。
正月十五元宵闹完,年才算真正过完,大人小孩才能从陶醉的年味中醒过神来,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几十年光景一晃而过,如今过年乡村还传承着这些传统文化,但生活在都市的我却很难见到,所以十分怀念儿时的那个年。如今的年与过去相比过得“奢侈”多了, 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看春晚、微信拜年、抢红包成了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不只是表现在吃好、穿好和串亲访友上,出游摆在了显著位置,近十年来,过年外出旅游休闲成了一种时尚。
中国年年年过,中国年年年期待,中国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变得更丰富、变得更多元、变得更美好、变得更精彩……正如浓浓的中国红,会越过越红火。
 



作者简介:吴北平,笔名:寻墨、悠然。男,60后,湖北武汉人,工程师,武汉散文学会会员。发表诗歌散文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国内居多报刊杂志。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征文比赛一等奖、长江日报“我的家乡.我的湖北”全国征文散文二等奖、海口市作协“我爱我家”全国征文散文优秀奖、齐鲁文学2019年度散文三等奖等全国征文比赛奖十余次,多篇作品入编全国诗歌散文选本。

热文榜

【赛讯】关于举办“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大赛的通知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邱华栋、阿来、徐则臣联袂推荐,王宗仁作序。点击链接,购买主编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传承年俗【征文】
难忘家乡的龙灯会
介绍琵琶独奏曲《龙船》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婚宴上的空位
忆年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张涵之:南昌的春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