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味道.散文】易尤凤||挥之不去的耳糕味

                                        

                                        
挥之不去的耳糕味
文/易尤凤

有一种美味只要一想起它就能闻到它的香味,这种香味储存在心底深处,历久弥香,呼之即出。快过年了,它又冒出来撩拨我的味口。
过年在湘西显得格外重要。临近年关,人们暂停田间地头的农活,专门腾出双手准备年货。杀年猪,打糍粑,磨豆腐,炸耳糕,炸团馓,炸黄雀肉,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最喜欢炸耳糕了。
这些年,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传统的几大样年货尽量备齐。一进腊月,杀年猪的叫声此起彼伏,有的人家杀两头大肥猪,火坑上面挂了扎实一炕腊肉。一过小年二十四,左邻右舍自发聚在一起,互相帮忙打糍粑、磨豆腐,时间排得满满的。多年没回老家过年,埋在心中的年味越来越悠长,越来越浓烈,耳糕味又在招唤我。
小时候物质极度匮乏,能够有一两样年货就足令我们高兴了。一年中,父母努力积攒,尽量把好东西留到过年。杀年猪对很多家庭来说难以实现,没有饲料,一年慢慢吊大一头猪已经非常难了,首先送到公社完成派购猪任务。打糍粑也难实现,没饭吃的时候,留不住糯米。相对来说,炸耳糕成本低,好估算,米少油少可以少炸点,因此耳糕成了最受欢迎的年货。
在湘西土家族中流传着这样的年俗:过年的食物不要吃完,要有余有剩,预示来年富有。正月初一一定要吃现成的食物,因此家家户户攒劲备年货,给新年讨个好兆头。
如果什么都没有准备,那就惨了,按照俗话说,三十夜调荞糊不像过年的样子,大人小孩都没法开心。过去因为贫穷过不起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五钱坡汪二哥,杀个年猪五斤多,几爷儿几娘们吃一餐,初一只剩猪蹄壳儿。”也传唱着这样的山歌:“人家有年我无年,称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早也年来夜也年。”当年我们寨上有个男人,三十夜守年,把早已准备好的年火树头烧起来,借着好火,把仅留的一只腊猪腿煮熟,以便初一有现成的食物,他催促妻儿早点去睡。娘儿初一早上高高兴兴起床,满以为可以吃上美味的猪腿肉,急切地解开鼎罐盖,发现肉都不见了,只看到几根骨头。男人说,他忍不住尝了几次,没想到就完了。这件事在我们村里传成了典故,都认为来年不利。
有一年春节我家没有炸耳糕,母亲为了节省油,那个年过得冷冷清清。生产队按计划供给没有年肉的社员人平半斤肉,我们家过年一餐就吃完了。正月初一小孩子都出来玩耍,有个小孩手里捏着一个耳糕,放在嘴边一次咬一点点,漫不经心的样子,像是故意炫耀和爱我们,一群孩子望着他馋涎欲滴。母亲把我们喊回家,叫我们不要望食,告诉我们等以后生活好了,让我们吃饱。
在酉水流域的保靖、龙山、永顺、花垣等几个县,耳糕特别盛行,式样和味道都接近,几乎人人会做,过年时家家都会炸耳糕。
耳糕俗称油粑粑,也有地方形象地叫它灯盏窝。做法简单易学,味道香酥可口,人人爱吃。主要原料是大米和黄豆,根据经验,一升大米配一碗黄豆,或者一斤大米配三两黄豆。黄豆少了,粑粑不够膨胀,黄豆多了,粑粑容易裂开。大米浸泡两三个小时,黄豆浸泡八九个小时,洗净后加在一起磨成浆糊状,加入少许盐。根据口味需要准备馅料,葱蒜肉辣椒之类。等油烧开,火不要太猛,准备几个圆形的粑粑提子。然后往提子里装一勺浆糊,加一点馅料,再装一勺浆糊盖住馅料,将提子放进油锅,炸到焦黄即可夹出。一股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等在锅边的孩子早就咽口水了,只等大人发话。通常是边炸边吃,两三口一个,香喷喷的,一家人围着火坑吃的吃,炸的炸,没吃完的留到正月吃。
每当知道要开始炸耳糕了,我们都不出去玩了,守在锅边。母亲怕我们不懂事乱说话,提前安民告示:“你们吃就吃,不要乱讲话。”我们看着母亲把一枚硬币放进油锅,总有嘴快的小家伙问:“搞什么把钱放进去?”母亲怼到:“喊你们莫乱讲话”。过了一会儿,又是谁没管住嘴:“会不会把油炸干啊?”后来听大人们闲聊,才知道原因。那时候油很难得,平时炒菜都没有油,据说把硬币放进油锅可以省油。在锅边不能说油变少了之类的话,锅子听见会吃油。如今看表姐炸耳糕,我问她怎么不放硬币,她说现在油无所谓了,不用节省。
小时候只有国营饭铺有耳糕卖,每次经过都闻到诱人的香味,内心的饥饿更加强烈。有时母亲去隆头赶集,在饭铺里工作的表姨给她买两个耳糕充饥,母亲舍不得吃,带回家给小妹,我们大的只有望食的份,讨好小妹分得一丁点尝尝,那种美味永远忘不掉。后来改革开放了,集市上炸耳糕的摊点多起来,大人赶集,总不忘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带回一串耳糕,孩子们早就翘首以盼,吃到了爹娘买回的耳糕,别提有多开心,满满的幸福感流露在唇齿间。等稍大一点,够力气走路的孩子最喜欢跟着父母赶集,可以在市场上吃到更多耳糕。  
最初一角钱可以买四个,后来买三个,母亲每次只舍得给我们买几角钱的,让我们总是吃不饱,吃了更想。包产到户后,村里人时间自由了,年轻人喜欢结伴赶集,把家里的土特产带到街上卖,完了一起围着耳糕摊吃现炸的。有个别豪爽的年轻人提出打赌比赛,比谁吃得最多,钱,包在他身上。回村后大伙美滋滋地谈论比赛成绩,最多者吃了一百多个。有一回幺妹参加了比赛,母亲知道后狠狠地骂了她:“姑娘家不像的,吃那么多不知害臊,以后别发傻了。”
我们远在长沙工作的老乡聚在一起常回忆耳糕的味道,偶尔有人从家乡带回一包,便邀请大家打牙祭。有的老乡从老家带来了粑粑提,聚会时,一起炸耳糕。没有磨子,就用豆浆机打浆。大家围着油锅吃着热乎乎的耳糕,个个红光满面,跟小时候一个样子。每次回到保靖县城,我们不吃酒店里的早餐,满街找耳糕,一碗汤面里沤两个耳糕,吃得舒心惬意,扳回了长久的思念。
快过年了,想起了老家的耳糕。这时的山村,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香味,那是母亲油锅里飘出来的香味,是我们兄弟姊妹围拢在母亲的锅边吃到的耳糕香味。我寻着香味,加快步伐,急切地跨进大门,一股暖流涌进心头,母亲回来了!?她又在为我们炸耳糕!?走进一看,围坐的都是新面孔,那个坐在母亲位置上掌勺的人不是母亲,是大姐。在家乡过年的耳糕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作者简介:易尤凤,湖南长沙工作,爱好散文、诗词、摄影、旅游,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偶有诗文发表在报纸、杂志和网站。

热文榜
【赛讯】关于举办“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大赛的通知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春节味道.散文】淮战科||家有高堂年味浓
【春节味道.散文】刘久锋||似水流年中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张蕴青||不褪色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尚宗汉||赶年集
【春节味道.散文】耿晓丽||追忆儿时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赵畅||曾经的山村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张玉东||豆香清悠远
【春节味道.散文】李荣福||平定美食数饺子
【春节味道.散文】韩敬文||那幸福悠长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王新芳||煎饼里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刘会生||我留恋那浓浓的京华年味
【春节味道.诗歌】方向||行走在纸上的祝福(组诗)
【春节味道.散文】起司加白||秧歌
【春节味道.散文】赵友坤||犹忆当年年味浓
【春节味道.散文】王颖||回家过年
【春节味道.散文】李雁春||品味年味儿
【春节味道.散文】周明金||杀年猪
【春节味道.散文】王散木||难忘家乡的嗨子戏
【春节味道.散文】小小崔||香香甜甜腊八粥
【春节味道.散文】刘建安||放爆竹
【春节味道.散文】包容||年味
【春节味道.诗歌】孟萌||年味(组诗)

邱华栋、阿来、徐则臣联袂推荐,王宗仁作序。点击链接,购买主编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郭扬华┃忙年
杀年猪、打糍粑…京山过年氛围越来越浓~
民俗画:买年货、杀年猪
那些年在无为土桥吃过的“猪油渣”
【万家灯火】雷春翔:《话菜香》
做完这16件事情,贵州人的新年就正式登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