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杨卓如||白云深处黑羊箐

                     《颍州文学》


让文学回归本真!




白云深处黑羊箐
文/杨卓如

我的茶几上放着一盒“栗箐春”绿茶,产地是宝丰乡大栗树村黑羊箐。夜已深,闻着淡淡的茶香,漫漫长夜有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了一点矫饰和浮躁,忘却了一切得失和荣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于是,按照古人《茶考》之法,“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涤盏、投茶、注汤、品茶。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叶片卧底后,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从茶叶的出处,可品尝出山川风情与大自然的精神。茶是种很神奇的东西,有人追求时尚,寄情于山水,我却心醉于茶。这一杯香茗,淡淡的一丝香甜,那份清醇,那份淡雅,使我记住了“栗箐春”,记住了黑羊箐。它启迪着我渴望宁静安然,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这种愿望纠结于心。于是,我踏上了寻访“栗箐春茶”产地之旅。
汽车沿着沘江峡谷南下,到了大栗树,朝着山上开行约3千米,在云雾缭绕间,一个村落静静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这就是黑羊箐,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1000毫米。这里适宜种植茶叶、核桃、花椒等农作物。特别是茶叶,这几年,黑羊箐有一位年轻人汪德军,从五宝山林场辞职回乡,示范引领村民们种植高山生态茶,创办黑羊箐茶厂,同时还带动村民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带动了村民们脱贫致富。这么高海拔的茶园,处在澜沧江和沘江之间,终日云遮雾罩,青山绿水,美如仙境,同时这样的气候条件,也成就了黑羊箐的茶叶品质特别优异。
踏进黑羊箐,像骤然跌入世外幽境,我伫立在黑羊箐的群山之间的莽莽森林里,久久讶异、陶然与沉迷。黑羊箐在一条群山之间窄狭绵长的山谷里,静谧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两旁似乎可伸手相握的山峦翠色奔涌,耸入云天。走进黑羊箐的茶园,那扑鼻的香味飘至我的鼻间,让我流连忘返,此刻我陶醉于茶园里,寂静中跃动着的一树树一垄垄绿茶时恬然的心情。
人间四月正是采茶时。采茶之候,贵在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幽香气散。清明时节产的“明前茶”,正是茶叶中的“极品”。遥望茶山云雾缭绕,茶香满谷令人神往。对面的茶山上,若隐若现采茶女,新竹背篓,笑语绵绵惊山鸟,欢歌纵情破雾纱。墨绿的茶树上长着一层层花儿一样的嫩芽。采茶人认真地找着只有一芽一叶的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望着眼前的一片片春绿间,白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的采茶女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款款穿行,伴随着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飘浮入耳,双手在枝叶间舞动,一叶叶细芽飞入竹蒌中,霎时间,茶蒌中的绿满了溢了。青山绿水间,鸟语花香,一片春色盎然,在阵阵欢声笑语中的茶园,雾气升腾,隐隐约约,如一袭白衣,在遥远的山涧间,潺潺流水,烂漫的山花,映着采茶女妩媚的脸庞。一阵阵的春风吹过茶园,并将茶山那绿色的妩媚传达至澜沧江与沘江之间的千山万岭的当中。那一片茶园,油绿绿,亮晶晶,茶香飘万里。
此刻,黑羊箐的风光是如此的迷人。清明时节的阳光有些慵懒,从我身后的山头斜斜滑落而下,将山峦分割出明显的阴阳两面:对面山峦吮吸光亮,松树、青冈栎树、香樟与毛竹挨挨挤挤,苍碧间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身后山峦背了阳光,茶园呈深沉的墨绿,在山野、菜地与山村农舍铺开大片阴影,恍若泼水打湿了的中国画。箐底中央是一条山溪,从深山幽谧处蜿蜒跌宕而来。溪流两岸,三三两两躺着些农舍,一色的粉墙配着黛瓦,又被无边的翠色浸染,彰显着村子的富足。村庄极静,偶尔的几声鸡鸣,才将我疑入世外的思绪拉回人间。而山间飘荡的白云,如棉花,如羊群,变幻穷,给山峦和村寨、森林和茶园、庄稼和果园,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生动的薄纱。
从黑羊箐一角拐上弯弯的山路,钻入山岭辗转穿行。我被层层叠叠的核桃林所震撼,窗外依旧山重水复,直到拐过又一处山峦,眼前才豁然开朗,阡陌纵横。虽然黑羊箐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但村内主干道多为硬化的路面。据了解,黑羊箐有农户38户,38户都已经通自来水,38户均通电,农户37户有电视机,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户。山村虽小,却已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或许因了远离尘嚣的清幽,山村不大,却颇为不凡。这里出产的“栗箐春”茶,居然享誉省内外,成为了茶叶市场的新宠。我信步踱到山箐小溪旁,溪水淙淙,清澈的溪水中,石头上的苔藓在阳光下泛着淡淡幽光。村旁的山坡上,挺着一株硕大栗树,浓碧的枝叶向靠山的青堂瓦舍悠然伸展而来,似乎要与面生的我打招呼。
村庄最高的山峰,海拔两千多米。沿陈年腐叶堆积的山道攀爬许久,穿过一处“飞流直下三千尺”轰然震响的山涧,我在半山腰林间远眺,看到了远处澜沧江旁的功果桥老桥头,以及山顶的高炮台遗址,青石斑驳,杂草披覆。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功果桥作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抗日军民与前来轰炸功果桥日本飞机抗争的遗址。盘旋登上峰顶,葳蕤林木间隐着的高炮阵地,至今可寻踪迹。四面云雾奔涌,雾气漫溢。远眺不屈的澜沧江,不屈的滇缅公路,我大口吸着林间甘甜的负氧离子,久久感慨着这一片山河的不同凡响。
村里没有饭馆。中午,我与同行者在山溪旁一户农家借餐。主人递上一碗自家产的茶水,顿时,茶叶的清香,加上主人爽朗的笑声,营造出幸福和谐的山里人家氛围。
笑意盈盈的农家大嫂一边跟我们聊着天,一边拿出一大块腌制很久的咸肉放到锅里煮,一个劲地说,家里没有冰箱,只能用这种方法保存新鲜猪肉。她一边择着山里的特产的白芸豆,一边说,这是自家菜园里的出产,没有一点农药的,用它炒咸肉,相当好吃了。还有从菜园里现刨出来的芋头,鲜嫩鲜嫩的,刮去皮后,芋头炖猪脚,那感觉,滑滑的,软软的,那滋味,真的很好吃呢。不一会儿,桌上就摆满了腊肉、猪脚、鸡肉、排骨、白芸豆等时令蔬菜,都是农家自产,或蒸或煮,色味俱全。我们迫不及待地先喝口芋头猪脚汤,异常地香,透着山泉的鲜味。更令我惊喜的是,米饭是儿时老家惯用的木甑蒸的,揭开木盖,芳香瞬间随热气溢满一屋,儿时的记忆也奔涌而出。
主人又热情端出了自家酿制的包谷酒,呈橙黄色,澄清透明,一看就知道无杂质和异物。他说,这是“小锅酒”,自家酿制的。一边和我们饮酒,一边微笑着说,这几年做饭也不用烧柴了,村子里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每家都进行了改厨、改厕、改厩,已完成“一池三改”。还有很多人家安装了太阳能。黑羊箐村民的收入以茶叶、核桃、畜牧业等为主,算是过上小康生活了。主人家如数家珍地介绍山里的变化,依靠茶叶和核桃,村里人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听着他的话,我们心里对这些年扶贫攻坚的成果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史无前例的。
品一口山里人家的包谷酒,酒味醇香,味道甘甜,香味沁人心脾。我蓦地想起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句,奔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黑羊箐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茶叶和核桃产业,必将更为富足……

作者简介:杨卓如,白族,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发表散文、诗歌作品数百篇(首)。散文集《故乡情思》一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史论集《五云史探》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投稿须知

1、凡投稿均视为同意公众平台推送。2、来稿请关注公众号“颍州文学”,并添加微信xiaolong720520或者SY2021590。3、来稿文责自负。4、所有投稿2周内未见推送,可自行处理。5、作品推送后请作者积极转发分享,以示对平台和编辑老师劳动的尊重。6、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如不愿修改,请注明。7、作品一经录用,即赠样刊两本,以刊代酬。8、投稿唯一邮箱:yzwxbjb@126.com。投稿时请用附件形式,将作者简介等信息复制粘贴在正文下面,连同个人生活照附件发送。

【热文榜】

【赛讯】“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获奖名单
【新刊】《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目录
【征稿】《颍州文学》长期征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记散文系列:坐上火车去西北 (14):甘肃张掖之康乐草原
冬天,遇见最美蓝天
回京古茶美名扬
行行摄摄(177)——山峦·群羊
与海马宫茶的一次邂逅……
我国茶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