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梭罗《瓦尔登湖》:每个人都该清醒的活着

这几天看了梭罗的《瓦尔登湖》。

或许很多人已经读过或是对这本书有过了解,但看完书,还是有必要概括一下书的内容。

毕竟还会有一些像我一样的人,只闻其名而未读其书的吧!

01

这本书写的是1845年7月,梭罗独自到瓦尔登湖附近盖木屋,种土地独居的生活,这种生活共持续了两年两个月两天。

在这段时间里,他看太阳东升西落,看湖面结冰又消融,看草长莺飞又看秋风萧瑟……最后,他把他听到,看到的,就写成了一本《瓦尔登湖》。

初看这本书,导读部分是白天听的音频,后面的部分是看的书,或许因为听书容易走神,有些地方,就不是很明白。

例如为什么梭罗会去瓦尔登湖畔建木屋,种田地呢?难道真的只是向人们证明,活着该有更多的选择性?让人们试着摒弃城市里攀比的之心,把自己投入到想做的事情上?

读完整本书,又返回看了一遍导读,才发现导读部分,已经对梭罗去瓦尔登湖独住,做了总结。

02

梭罗有个哥哥,两人关系很好,曾一同共事,一同向一个女孩求婚(哥俩都失败了)。

后来哥哥约翰破伤风英年早逝,梭罗很受打击,想用文字悼念哥哥,但工作与生活里的琐事太多,他不能完成心愿。

去瓦尔登湖的导火索,除了哥哥约翰的去世,还有梭罗自己,他和朋友在镇子的一处有湖有山林的地方游玩,不慎引发了山火,烧了三百英亩林木。

梭罗的无心之举虽没受到处罚,可百姓不能原谅他,他一度成为被人指责的对象。

所以在哥哥约翰去世,自己又被众人指责的情况下,梭罗才萌生出离群索居的想法。

之后他开始实施计划,他先选了个湖,奈何主人不同意。同年年底,爱默生(没错,就是那个大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买了瓦尔登湖边上的地,又因为爱默生是梭罗的朋友兼导师,他很顺利在瓦尔登湖边建起了房子。

看到这,会不会有一种:“看吧!他根本不是什么高尚的,为人们证明活着有多种可能性啊,他只是为了写作,为了逃避那些乡邻的指责,才躲到山林里吧!”的感觉?

03

不管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都不能否认,生活在瓦尔登湖畔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梭罗,几乎与大自然融合,他的心中自是有一份宁静与对世事的评判的。

可以说,他是一个崇尚自由,热爱和平,主张人人平等的人。

在《生计》里,他说:“大家要是都不穿衣服了,能在多大程度上保留相对的等级地位呢……就算身边都是文明人,你能有把握地分辨出哪些人属于更受尊敬的阶级吗?”

梭罗用极简主义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最大需求,就是解决基础温饱,再有处遮风挡雨的房子。

而这房子,也可以自己去盖,他说自己盖房子,就像鸟儿筑巢,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人们为什么会经常感到自己不够幸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效仿了身边人,为了自己那不能抑制的贪欲与周围人的不断攀比。

也许,人活着,也可以抛开“阶级”而不必为那些更大更好的房子,车子前进,这样就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04

梭罗的湖畔体验,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会让人有所憧憬,但似乎实施起来很不切实际。

人很难抛弃世间种种,去到森林里做一个“野人”或是舍弃现有的生活,去到森林里住上两年,哪怕网红博主宣称亲近自然,背后也有着团队支持。

但梭罗的一些话,倒很难不让我们有所触动他说:“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母亲或者邻居。”

梭罗倡导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与梦想,而不必人云亦云。

正如导读里对梭罗思想的定义:“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瓦尔登湖》
没变本质的假象--读《瓦尔登湖》“节俭”有感
我读《瓦尔登湖》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瓦尔登湖》读后感 - 高密教育社区
向往灵魂之湖--读《瓦尔登湖》
今晚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