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可惜她用错了杠杆|富日记

一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元,最近上了热门。

和其他事件不同,这次很多人都力挺这位女士。

事情是这样的。

2015年开始,曾经在航空公司工作过的李某,发现一条生财之道。

她选择延误率高的航班,购买机票后,购买延误险。

购买一份航空保险的保费一般是40元。

如果飞机延误,保险公司会赔付400到2000元不等。

如果延误时间特别长,赔付费用甚至可以达到7000到8000元。

然后这位女子,不光自己这样操作。

还用很多亲友的信息,购买机票和延误险。

而且每次她还给一个身份信息买多份保险。

她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40份不等的延误险。

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10余万元延误金。

经初步统计,从2015年至今。

李某这样做了近900次,获得理赔金300余万元。

保险公司就报警,把李某抓了,说是利用航班延误骗保。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人说这是凭实力赚的钱。

经历和阅历配合的没毛病啊。

有人说嫌疑人没有虚构保险事故。

她买保险也花了钱。

如果飞机没延误,保险公司也不会给她退保险费。

若该女子估算错误,买延误险都赔了呢?

有人认为借身份证买保险跟理赔发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这诈骗的构成要件根本就不对。

还有人觉得这是合理利用规则。

有人认为李某是人才,保险公司应该聘为精算师。

有人觉得保险公司玩不起牌,把牌桌掀了,不太合适。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李某就是犯法了,抓的对。

对网上的各种观点评论。

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充分。

我无从判断,也不站队。

因为随着更多细节的出现,大家的看法经常会反转。

我思考的是,李某能不能通过什么办法,正当合法地把利益最大化?

这300多万理赔肯定不是纯收入。

因为李某要投入机票费用和保险费用。

我特别想知道,李某获得300多万理赔的成本是多少?

既然李某选择这样做,肯定理赔高于投入成本,但高多少?

现在保险公司认定李某是诈骗。

是因为她用了多人的身份信息和护照号。

而最后赔款全部转到了李某的账户。

如果李某只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这样操作。

那就像一些律师说的一样,这完全是合法的。

但如果只是自己这样操作,赚的太少了。

所以李某加了一个杠杆,拿亲友的身份信息一起操作。

这样收益一下就能翻好多倍。

可这个杠杆是有法律风险的。

其实李某还可以加其他合法的杠杆。

比如她就是自己操作,不借用亲友的身份。

然后大方地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操作经过。

这是合法的,自己花钱买机票,自己花钱买保险。

没延误就认赔,延误了就赚钱,不存在法律问题。

因为长期看,李某的操作是赚钱的。

所以随着公开次数的增加,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赚钱之道。

然后李某可以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做付费分享。

那样的话,收入极有可能比现在还高,而且不存在法律风险。

最多是保险公司发现漏洞后,调整价格和赔付金额,以减少这种行为。

你怎么看这个事件?你觉得李某犯法了吗?

你还能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帮李某合法的赚钱吗?

迎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取巨额保险金 检察机关介入
一女子运用天气狂赚300万,被抓后表示:“我靠规则赚钱有啥错”
女子买航班延误险获赔300万被刑拘,是不是有点争议?
法律观点争鸣: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元...
邓学平:《购买航班延误险理赔被抓?这可能真不涉及犯罪》
买航班延误险“获赔”300万,是薅羊毛但未必是犯罪 | 沸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