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民一穴多株种植玉米,何不进行宽行窄距套种,不间苗收益高

5月20号我在晋北和晋中下乡时发现了大田玉米一穴双株和一穴3、4株的现象,老农一边锄地、间苗,一边移苗,看着都辛苦。5月29号,阿兮在烟台下乡时发现了一穴3、4株的大田玉米,感觉这是要农民辛苦间苗的节奏呀,其实这是跟今年的特殊气候有关的。

2020年5月晋北春玉米一穴多株,需要间苗

但反过来说,玉米"一穴双株"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只是农民没有正确和积极地应用好罢了,晋北原平子干乡的老张去年就通过"一穴双株"产玉米2170斤,超过了同质土壤下普通玉米产量370斤。

2020年5月29日,拍摄于烟台招远的一穴多株玉米

一、为什么普通玉米一穴双株要间苗?

在335玉米推广中,刘石提出了单粒播种,就从技术上给我国农民减轻负担创造了可能。在这之前,我国种植玉米,普遍采用的是一穴多株,在出苗后进行间苗补苗,原因是当时玉米种子发芽率不高,农民对气候的应对不是太迅速。

直到现在,还有农民在采用这种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有点异类的感觉。但是,跟他们沟通以后发现,他们并不是对现代种植有看法,而是受地形地貌影响,不能采用机械播种,而手工单粒播种机也有漏种的可能,就这样多粒播种了。还有的农民是为了应对缺苗漏苗,方便补苗才这样做的,后期辛苦点间苗就好了。

一穴双株或者一穴多株种植是传统模式,农民已经将这种方式深深地印入脑海了,现在还有这样种植的一个原因是近几年倒春寒频繁发生,玉米出苗率严重低下,不这样一穴多株种植会有无法补苗的可能。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如在垄边多株种植预防缺苗,也不如苗床育苗,随时准备补苗好。

而传统种植中,一旦是一穴多株就必须要间苗,这是与玉米生长过程中营养供应、受光不足、成粒不高有关。所以,间苗就成了农民必须做的一个动作了。农民辛苦可见一斑。

玉米一穴双株远景,2019年6月拍摄于晋北原平老张地块

二、"一穴双株"的产生、发展及技术要求

上面提到过,一穴双株并不是谁发明的,而是随着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升、单粒播种技术的发明促使进行的一种高产试验。

2013年晋北河曲县农民就利用一穴2株,密植5500株,玉米产量达到过2230斤,当时非常让人震惊。当时他只是在原穴数2500-3000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穴双株,当年产量提高了,但后来发现这种方法很难实现连续高产。

2016年内蒙古包头种植户利用宽行窄距的方式,调整了行距和株距,行距增大20公分,株距减小5公分,发现玉米产量较同期种植户提高了100多斤,人们发现一穴双株的确是有增产的可能。

有关农技专家和农民也发现,影响玉米一穴双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株行距,而株行距一直在各地进行着各种试验。总的来说,在适宜的株数下,株行距影响着产量;在适宜的株行距下,密植度影响着产量,但这个产量一定是有一个度

在山西原平,好的水地玉米单粒播种4200株也能达到1800斤的产量,而4500株能上到2000斤,用一穴双株技术播种玉米4500株也轻松可上2000斤,说明在传统种植和一穴双株种植中,株树相同能够达到相同的产量,而近几年的试验发现,一穴双株是可以达到密植水平的,也就是缩短株距,亩株数5000-5500株是可以实现的。

老张指着旁边别人家的传统种植玉米,明显高低不同、叶色不同

三、老张"一穴双株"的增产办法,两个要点

一穴两株,宽行窄距已经成了现代农民玉米种植的基本想法了,宽行窄距已成现实,应用较多,一穴双株则只占总种植面积的1/3还少。为是为什么呢?

2019年6月,我在原平市子干乡专门观察了老张的一块一穴双株试验田,当时发现的是它的长势比旁边别人家的玉米要好,不仅高度有,而且叶色也是对照明显。

2019年10月份,老张的玉米收割后直接以0.75元/斤卖掉,亩产均2170斤,比旁边普通种植的玉米亩产均高370斤,这是事实。

但是,一穴双株并不是可以完全站得住脚的,总体上老张的玉米采用统一行株距,密植5000株以上,株距40-45公分,行距1米,这是比较正常的一种株行距了,他实现亩产2170斤的奥秘还有两个,感觉可以和农民朋友分享:

晋北老张一穴双株玉米田,6叶期时期,刚喷过一次诱导素

1、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的增产原理这里就不用再细说了,首先是保温,预防明显降温,然后是防草,少喷除草剂,再就是保水,对于旱田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因素。(老张这块是水田,但在当地属于二等地)

2、诱导素喷施

诱导素是什么?这里也不做具体叙述。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玉米5叶期和9叶期分别喷施一遍叶片,上下都可,目的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进叶片转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同时可以起到矮壮素的作用。

据张师傅介绍,他去年这块玉米喷施诱导素两次,花费80元,因为地不好,只施了25斤复合肥,比传统少施2/3的肥料,省了5、60块一亩的肥料钱。如果和传统施肥一样的话,估计产量还会高。

2019年晋北原平老陈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套种地豆角

四、一穴双株"宽行窄距"中的套种效益

我们发现了,即使是一穴双株,人们对株行距的调整也是在不断变化,而宽行窄距的应用更是在不断揣摩中进行的。

张师傅是规定1米行距,40-45公分株距,而一些人已经将株行距变成了大小行距、固定株距了,大行距由80公分调整到了1.6米左右,这样玉米亩留苗4200株左右,可以套种大豆、地豆角等作物。从实际套种结果看,基本上宽行窄距后玉米产量可以保持正常产量,套种的大豆、地豆角收益可以支撑种植费用,这样相当于亩种植收益增加500-800元。

这种套种的模式相比一穴双株密植各有优缺点:

套种优点是收益增加比较多,比如原平西镇乡老陈套种的豆角,亩地豆角产量1000-2000斤不等,以1000斤算,2019年的地豆角1元/斤,除去成本大约能增加收益300元左右。

缺点是套种的地豆角种子贵、收获时必须人工摘豆角,行情也有临时变动,比较费人费心。

玉米一穴双株套种地豆角,通风好、保湿提土、增加效益

五、为什么在极端气候下更要坚持玉米"一穴双株"种植?

一穴双株玉米种植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好多要求高收益的农民正在运用这项技术,总体来说,经济效益比普通一穴一株产量要高,这是已经确定了的。

而一穴双株的种植模式在象今年这样的极端气候下,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1、一穴双株能极大地减轻冻害后苗不够的问题

玉米的抗冻性主要在玉米种,这无可质疑,在玉米遭受冻害袭击后,按照常理不可能全军覆膜,留下一半的苗就是极致了,这在很大可能性上减少了农民种植的风险。根据今年4月22号左右华北地区冻害,晋北玉米只有少部分种植,伤害不大,5月初的降温明显对玉米伤害也不大。

2、可随时根据留苗情况进行套种

套种是对玉米留下的空间的补充 ,也是对作物有效增产增效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玉米一般套种豆类作物,形成高矮搭配,起到防风护土作用。在玉米豆类套种过程中,可以根据玉米留苗度来决定豆类作物稀稠度。

3、一穴双株宽行窄距对于抗风、抗旱有极大抵抗能力

实践证明,宽行能有力促进玉米通风,对抗玉米抗倒伏性是非常好的,这已经成了共识。而套种豆类对于抗旱是极其有利的,对于保持水土有促进作用,同时叶片的受光度增加,这是决定籽粒饱满、灌浆完全、玉米增产的绝对保障。

所以在极端气候下,玉米一穴双株是有能力起到抗寒、抗旱、抗倒伏作用的,这在今年的气候情况下更加明显了。

2020年5月26号拍摄于太原土堂村一穴4株玉米,农民准备间苗

通过对今年春玉米留苗情况看,一些农民朋友有意留了双苗或者多苗,这是对极端气候的一个预防,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搞一株双苗或者多苗的农民并没有做宽行窄距的动作,这决定了在出苗后必须进行间苗移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力。

结合这种状况,我们还是建议农民朋友在将来的种植中有意识地进行宽行窄距、一株双苗的方法,这样不仅不用间苗,还可以像老张那样通过诱导素的喷施来进一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更可以在宽行中进行一些低矮作物的套种,效益一定错不了。

【三农小分队】,三农人的网上家园!本期作者 | 农资人实录(图文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朋友们,玉米大豆套种增效显著,但一定要考虑好以下几点
14点水分的水地玉米亩产2000斤,不是神话,种植中需注意这几项!
种植玉米如何确定最佳播种间距?等行播种和宽窄行播种哪个好?
2017年继续种玉米?这些内容不可不看!
玉米高产技术,让你一垧地多打3000斤粮!农民必看!
一穴三株玉米种植法:选择好品种,合理密植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