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5关注:每年130万人丧命,威胁你生命的汽车安全隐患有哪些?

“据估计,每年约13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000万到5000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其中许多人因此终生残疾。”2月28日,联合国官方微博发布的这组数据,震惊了整个侃车e族编辑部的女孩们。

“这不仅对受害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巨大损失,更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当然,还有唯一且珍贵的生命与我们就此别过。如联合国官方微博所言,“如不持续采取行动,预计到2030年,道路交通事故将成为全球第七大死因”。虽然汽车安全涉及面极广,但在对消费者尤为重要的315这天,我们还是想就道路安全问题,重申当下这一最紧迫的安全问题。接下来,我们从主动、被动因素等方面,探讨潜伏在消费者身边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主动因素

# 切不可漠视生命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迅速走红的台词,让《流浪地球》成为年度最硬核的“交通安全宣传片”。实际上,任何时候交通安全都应该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每年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的人数也居高不下。鉴于这一点,汽车企业为保护乘客的安全,在造车时配备的安全气囊、ESP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倒车影像等安全配置,都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尽管当前绝大多数汽车的安全性能十分出色,但若是驾驶员违规驾驶甚至漠视生命,那即便开坦克也保护不了你的人身安全。

2018年5月17日,吉林省德惠市境内102国道,货车司机李某由于强行超车,导致货车与对向行驶而来的中型客车正面相撞,造成7人死亡、6人受伤;2018年6月29日下午,京港澳高速衡东段一位客车司机因疲劳驾驶导致车辆突然穿越中央隔离带与对向行驶的一辆半挂车迎面相撞,导致18人死亡、14人受伤;2018年7月30日,杭州一小伙驾驶一辆小型越野车转弯时,因驾驶技术不佳,错将油门当刹车连续使用,致使车辆加速至132公里/小时,造车4人死亡、13人受伤,并导致过往车辆受损严重。

无论是疲劳驾驶,还是驾驶员交通意识淡薄、驾驶技术不佳和不良驾驶习惯,甚至是酒驾、醉驾、毒驾、无牌无证等严重违法行为,都极易发生以上悲剧。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谨慎驾驶、规范操作,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被动因素(一)

产品质量堪忧

# 令人谈“断”色变的断轴门

重大汽车安全事故中,人人都谈“断”色变。尤其是近几年各类“断轴门”的蔓延,让消费者在购车、用车时担惊受怕。

侃粉们知道的最早的断轴丑闻,应该是大众速腾。从12到14年间,不少车主反映大众速腾出现断轴,期间一汽-大众的态度从“反告用户造谣”,到“拒不承认缺陷”,最后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报告出来后“发布公告承认缺陷并公布所谓四条举措”如召回56万辆速腾轿车等,以期浇熄用户怒火。但对于车主要求更换独立悬挂、专家建议换悬挂的诉求,一汽-大众时隔2年多后仍未采纳,转而开发全新的后悬架电子监测系统,为相关车辆更换集成了电子传感器的新金属衬板。

此外,福特翼虎、昂科威,甚至豪华品牌奔驰,乃至当下的大火车型“博越”、“思域”都发生了疑似“断轴”的丑闻。

作为汽车致命质量缺陷之首,断轴究竟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断“半轴”,还存在转向拉杆或者外力作用下的三角臂球头断裂现象,容易引起横拉杆断裂或者是减震器脱离。断轴后,车辆往往会发生方向跑偏,且无法快速刹车,甚至强制制动还有加剧车身跑偏、造成二次事故的可能。

针对此种现象,我们需要及时保养、兼修车辆,有效预防断轴,在萌芽之中断绝断轴的可能。我们常见的悬架受到冲击、零配件质量问题、装配不当这三大因素,是“断轴”的罪魁祸首。当然,这三点,仍需车企在制造源头保障质量,也是给消费者最大的安全感。

# 救命也“夺”命的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自1953年被首次提出以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汽车的标配之一,由于车款的不同,安全气囊的配置情况也不同。常规下,越是豪华的车型,安全气囊的配置越是齐全,包括膝部、头部、侧气囊等。

一般来说,安全气囊主要用以在严重事故中缓解碰撞对人体的伤害。所以,一旦在此类事故中安全气囊出现启动故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2016年,通用汽车曾发生一起全球范围内的车辆召回事件,其原因就是由于软件缺陷,车辆在碰撞时安全气囊无法正常启动。根据当时路透社报道,这一故障使得通用旗下车辆在交通事故中造成124人死亡和275人受伤。

但是当安全气囊在碰撞中意外启动时,巨大的冲击力或许会加剧车内人员的受伤程度。加上气囊瞬间充气,散发出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车内人员,使伤害情况加重。

所以,每一位车主在平时保养过程中,切不可遗漏对安全气囊的检查。比如,避免让安全气囊部位持续在超过85度的高温下放置,这会影响安全气囊的正常启动。同时,车内人员也要注意在驾驶过程中正确佩戴安全带,只有安全带佩戴好的情况下,安全气囊才会与安全带共同守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 变速箱问题频发

作为家庭第一大消费品,汽车已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大热门。从中消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投诉量高居首位,达到了27,456件。在质量问题投诉中,变速箱异响、机油增多及变速箱顿挫等问题成为主要投诉点。

2018年,著名品牌旗下车型被曝出的变速箱问题屡见不鲜,其中,去年10月央视就曝光了沃尔沃变速箱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沃尔沃旧款XC60变速箱存在问题)。上海车主田先生的妻子开车送孩子上学时,车辆在市区高架上出现了失速脱档,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一场惊魂驾驶令车主后怕。在多次投诉却遭遇无视的情况下,车主无奈选择维权,但沃尔沃汽车却让车主首先签署一份“沃尔沃汽车变速器无质量问题”的协议,俨然“大闹免费,小闹打折,不闹自掏腰包”的姿态。

同年10月,大众汽车召回2012年4月24日至2014年10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2012-2015年款甲壳虫系列汽车,共涉及35,386辆。本次召回涉及的车辆,由于安装在变速箱底部的接地母线过短及过紧,行驶时或因变速箱支撑的移动,导致连接处承受额外的拉力而使得接地母线断裂,进而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广州汽车集团也发布召回公告,欲召回燃气泵零件存在隐患的传祺汽车约26万辆,而消费者投诉闹得沸沸扬扬的变速箱问题却拖到了2019年也没有回应。

变速箱问题在汽车行业是老生常谈,拥有一款可靠的变速箱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变速箱工艺复杂,且是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一旦出现问题如掉档、卡死或驱动轮抱死等,后果常常威胁乘驾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变速箱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还得回到源头,需车企用心改良做好品控,同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 电动车之痛亦是消费者之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电动车的质量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涉及5个企业、24个车型,共3.56万辆缺陷车辆。而截至2018年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约为234万辆。如此推算每卖出10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5辆被召回,召回率达1.5%。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问题,电池使用寿命问题,如何给电池充电的问题,都深感苦恼。来自北京的李女士表示:自己购买的某品牌电动车使用三个月不到,电池蓄电量就降低了,虽然之前也了解过电动车的电池寿命问题,“可是没想到这么快”!而武汉的张先生则因为使用了快速充电站,导致自己的电动车电池故障,无法启动,维修时被要求全额承担修理费十分困扰,一气之下将其投诉。

而直接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则是电动车自燃问题。3月12日,潍坊孙先生爆料父亲孙培礼日前驾驶时风牌老年电动车在路上行驶时,车辆突然发生自燃,并迅速将车全部烧毁,突如其来的险情把70岁的父母吓得不轻。

此外,2016年6月、7月,2017年12月,江淮iEV5就分别在北京、深圳等地出现了自燃事故;到2018年12月,江淮更是针对自燃问题召回了4248辆问题车。而最近处于“官降”风口浪尖的特斯拉,也于美国佛罗里达发生了一起起火事故。可见,从国际知名品牌,到国内自主品牌,电动汽车薄弱的安全保障,均让消费者忧心忡忡。

# 莫让制动系统成“催命符”

有动就有静,有行就有止。凡是能引起速度变化的交通工具,都会安装有刹车装置,即使是小朋友骑的脚踏车也有手刹或脚刹。汽车当然也有控制车辆速度的制动系统。在汽车构件中,制动系统就是专门负责让汽车慢或停的装置。除了刹车片、刹车盘、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等硬件设施,EBA、ABS等辅助系统也成为车辆制动的关键。当车辆行驶超过一定速度后,如果制动系统不能及时响应,那轻则车辆受损,重则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云南,有一段全程27公里的高速公路被称作“死亡之路“。有媒体称,自该路段建成的10年时间里,已有1000辆车在该路段发生失控,300辆车烧毁,造成100人死亡。为什么会有如此骇人的数据呢?调查显示该路段为连续下坡道路,而驾驶员在下坡路段行驶时会一直踩着脚刹,长时间的摩擦产生的高温会让刹车片和刹车盘变软,刹车性能也会大大减弱,此时汽车就容易出现失控,从而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除了驾驶员操作不当引发的刹车装置失灵,还有就是汽车厂商在品控方面没有做好,从而导致汽车制动系统发生故障,甚至停止运行。例如前段时间的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就是因为制动系统故障导致刹车距离延长,宣布召回部分车型。虽然该公司声称没有收到客户投诉或此类问题造成的事故受伤报告,但行车安全非小事,万一真发生了意外,那就悔之晚矣。

从安全角度来说,驾驶员们应该定期对爱车进行保养,尤其是制动系统的检查,一定要细致再细致。在平时驾驶车辆时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刹车装置失灵等。此外,汽车厂商应加大品控及研发力度,切莫只为追求销量,而将消费者的生命当作儿戏。

# 过度“膨胀”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近两年汽车业内外都关注的热点话题。美国安全监管机构曾宣称:目前的交通碰撞事故中,94%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所以自动驾驶被认为是这一现状的救星。

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交管局曾在2018年公布数据: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自2014年开始,已发生104起自动驾驶车辆碰撞事故;且该数据还在不停增加。总结近年来引起众议的自动驾驶事故,可发现,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很多车企都在研究,但相关技术并未发展成熟。

自动驾驶汽车利用传感器、雷达及激光雷达传感器发来的数据,在高速数据处理器中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能够判断出车辆周边的道路情况。但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已经准确达到和人类一样的观测和反应能力了呢?对此,业内专家众说纷纭。

Uber自动驾驶试验车碰撞致侧翻案件

此外,由于企业过度宣传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使大量车主误判当前车辆的自动驾驶程度。实际上很多车辆目前仅仅为“辅助驾驶”功能,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功能。车主的误判堪称导致大量自动驾驶事故的直接原因。

被动因素(二)

环境恶劣

# 网约车监管应从倒逼转向主动

“网约车”这个词是近几年新孕育的热门新词,一本正经的解释呢,就是网络预约出租车的简称。

据说,滴滴有个“印象标签”功能,就是许多乘客加速遇害的“刽子手”,即:顺风车司机可以在拉完一位乘客后给那位乘客贴标签,以供其它车主参考,很多女性会被贴上外貌评价标签。

而最让侃粉们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5月5日祥鹏航空空姐李某遇害的事件。当日夜里11点50多分,李某从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滴滴顺风车赶往市内,5月6日早间家人朋友与其失去联系后联系滴滴公司,同时赶往警方报案,随后证实该空姐已遇害。而在之后的2018年8月25日,乐清20岁女子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再次失事,经警方进一步侦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

滴滴事件频发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使得政府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开始限制网约车的运行。如在监管框架方面,2018年7月25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18〕45号)将网约车行业从交通运输部的“部级”监管,提升到了跨部门的“部际”[jf1] 协同监管。在安全监管方面,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办运〔2018〕24号),在企业传输数据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并定期对平台数据进行评测。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的通知》(交运发〔2018〕58号),将网约车平台公司、驾驶员纳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范畴。除此之外,在驾驶员信息、牌照监管、服务标准方面,针对网约车特殊的运营模式,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主动引导网约车规范化发展。

细数网约车的合法化之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行业“倒逼”过程。从2010年“中国网约车鼻祖”易到用车率先推出“专车”服务,到2012年后快的打车、嘀嘀打车等野蛮生长,直至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均未涉及太多监管部门。而同年6月,北京三部门共同约谈“滴滴专车”、10月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颁发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牌照,才有所渗入。随着2015年10月10日到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对外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正式出台,“网约车合法化”才终被认可。

如今,网约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本身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 公共交通设施老旧

此外,公共交通设施不全、老旧或损坏,也同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

如此前义乌交通事故频发的陶界岭小区一路口,“几天至少五起交通事故”,有的车子受损严重,有的还有人员受伤,正是由于不见任何交通标识或减速设施等引起的。对此,道路管理单位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而日前成都的各高速路上空以5G直升机+无人机飞行编队打造的全新模式和交通管理空地联勤的空中神器,科学抓拍交通违法,则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

///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对汽车的定义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可见,从制造到发展至今,汽车依旧以交通出行为主,被视为改善生活的辅助工具。而频繁的交通事故,却让消费者触目惊心、担惊受怕,或已改变其初衷,成为“甜蜜的负担”,甚至致命的危机。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一款质量有保证的高品质车、如何规划保养检修、如何提高交通意识及驾驶技术等,都是获得拥车美好生活所需考虑的核心因素。而对于主机厂及相关产业链来说,2019年乃至以后,如何应对汽车安全问题频发带来的生命及信心危机?解决之道除了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外,车企还需将更多经费投入研发,以保证产品质量。在此,侃车e族呼吁各大车企切勿辜负车主的信任,在做好品牌的同时,还需扎实做好质量和服务。

在“315”这一天,消费者的诉求成为各行各业聆听的重点。即日起,侃车e族也开放了车主维权通道,若您在买车、用车、养车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将详情以及您的基本信息(所在城市、姓名、联系方式、车型、购买日期;注,以上信息仅用作维权不做他用)发送至以下任一通道:

1、本篇文章评论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许你只是会开车!汽车的这些隐藏功能你不知道就太浪费了
那些打着必备旗号的车内装备,究竟哪些才是必需品?
车辆涉水该当如何
不及时处理很要命 车辆常见病症危害解析(第3页)
汽车好好开着,气囊突然爆了
隐藏的汽车功能,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