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兑端穴(下) | 我用唇尖儿治尿床,来看五脏端不端 | 督脉 | 357期

医案

我们很久以前讲过北京医生曲祖贻治疗尿床的故事。一位12岁的小姑娘,小时候就常尿床;现在长大了,晚上睡得更深更沉,家里人不摇醒她上厕所,一定会“画地图”。一到晚上,她就再不敢喝水,后来白天连粥都不敢喝了,只吃干的东西,可仍然没好转。

曲医生诊脉,她寸口沉弱,是因为经气无力运行远端,这里不仅关乎心肺,还关乎心肾;尺部沉紧,中气尚足,小孩子毕竟底子好啊;舌苔白,舌质红。都是肾气大虚的症状。

诊断后,曲医生以手指做针,重重地按在后背的肾俞、膀胱俞,先泻这膀胱经里的邪热。还选了“兑端”轻轻刺激督脉,让阳气升上来,厚补一身的正气,像哨兵一样密匝地围护身体这座军营,约束小便。五次治疗,六天功夫,遗尿的毛病就治好了!

典故

关于开端啊,歧伯还曾告诉黄帝,诊断时要“谨度病端,与时相应”,什么叫病端呢?

就是病因,说六种过度的气候都与各时节的五行相应。你看,古人告诉我们病因呢,可都是从天地开始审视的:“谨度病端者,谓察其风因木化,热因火化,湿因土化,燥因金化,寒因水化,故与时相应也”。这才叫与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

黄帝问:

人的禀赋啊,性格有刚柔,体质有强弱,身材有长短,总之有阴有阳,怎么找到治病的方向呢?

有有

少师就说了:

少师

阴阳不绝对,还能再细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了解疾病起始,揣度四时,针法才能得当。人内有五脏六腑,外有筋骨皮肤,内外都有阴阳。体腔之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体腔之外,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我教你几个方法啊,要用到四肢末端的五输穴。

病在阴中之阴的五脏,应刺阴经的荥穴、俞穴;

病在阴中之阳的六腑,应针刺阳经的合穴;

病在阳中之阴的筋骨,应当针刺阴经的经穴;

病在阳中之阳的皮肤,应针刺阳经的络穴,或络脉呢。

你看四肢末梢和脏腑联系得多有法度啊,一寸之外,就连通着另一番天地了。

关于端正呢,歧伯也把五脏这几个朋友列列队,逐一讲给黄帝听。

歧伯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心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同“疏”),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痹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挽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痹,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月少)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痹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灵枢·本藏》 

你看,血气、精神、经脉、营卫、志意、五脏藏的什么,六腑行的什么,都说了一遍,然后告诉你五脏六腑啊,可要配合阴阳,与五季变化相应。脏腑的外形和禀赋息息相关,有善有恶,有吉有凶。大小高下,都不如端端正正,才和利难伤啊!

这回你知道邻居总是肩膀颤抖的咳嗽是怎么回事了吗?

*版权归“杭州紫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想一想👀

五脏六腑生病了,用到五输穴中的哪个?有什么规律吗?

参考古文: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

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灵枢·寿夭刚柔》

黄帝问于歧伯曰: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榖,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榖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灵枢·本藏》

参考阅读:小熊医生开讲(一):泊船经舟,探秘五腧穴

上期回顾:兑端穴(上) | 仰天大笑,端端正正 | 督脉 | 357期

请领走,你的第一份中医表情包

中基

小学堂

灵枢

故事会

身体

会识字

微信号 : ziyakid

新浪微博:@蒙蒙紫芽学中医

客服微信:ziyayoy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复习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六十二黄帝灵枢经
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之道,毕于终始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九疏五过论第七十七篇
招魂读经(五)卫气记载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六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