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决定企业生死的时刻终于来了

节庆日子谈生论死向为国人所不喜,然生死终将“避之不及”。元旦节前,1225日,一则《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制造二厂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被曝光,该通知写道“因公司无力持续经营,现经公司研究决定:从 2015-12-25起解除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所有在籍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作为“最有情怀手机”的锤子手机的代工厂倒闭了。

一家企业倒闭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触动了多米诺骨牌,一倒就是一大片。更可怕的是,产业链下行与资金链越绷越紧,不知有多少“隐藏”的多米诺骨牌正“摇摇欲坠”,珠三角如此,长三角亦如此,故事版本不同而已。

而刚过去的2015可谓五味杂陈,几家欢乐几家愁。互联网大佬们忙着“吹猪”、数钱,“让你高攀不起”,实体经济大多愁云惨雾,寒风刺骨。然而,2016年似乎也不见得是个更好的年景。

有人预测2016年是大企业危机年,原因是2015年仅浙江省中小企业死了3万家,接下来就该轮到大企业了,且未来35年,现有制造企业要死掉一半;好事媒体们忙不迭盘点着跨企巨头的死亡速度表,揣测着“正在以不同速度逼近死亡边缘线”的名单,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名字赫然在目。

去年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原以为勒紧裤腰带咬咬牙过三年苦日子就过去了,现在看来,2016可能连裤腰都没了。2016年莫非真是更大的噩梦?

先来看看2015年那些企业因何而死,表面上,有如下理由:

1、资金链断裂:互联互保崩盘尚属小病小痛,更具杀伤力的是银行惜贷、雨中抽伞,一碰高利贷则直接开启死亡模式;

2、缺乏核心竞争力,缺技术创新、无品牌溢价的光伏、LED、传统服装业等倒闭潮最甚即为明证;

3、互联网釜底抽薪,百货商场、大卖场、家居卖场等经典业态全线溃败,渠道为王彻底被颠覆;

4、既有商业模式穷途末路,美业深陷所谓“三涨三低”——“房租涨、人工涨、物价涨;烫染率低、套餐率低、员工工资低”漩涡苦苦挣扎,基本证伪了服务行业普遍采用的“预付费”模式;

5、政策调控力度不减,如史上最强反腐“钳制”高端消费(尤其是餐饮、酒店、奢侈品等以往公款消费的主战场);环保压力倒逼去产能“削铁如泥”,钢铁水泥首当其冲;房地产政策“一言不发”胜过“千言万语”,北上广终破不跌金身;

6、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外需不振带累外贸节节败退,航运链上下游惨不忍睹。

总结下来,既有企业内部、微观原因,也有外部、宏观理由,但归根结蒂,根本在于对宏观经济中低增长、旧经济退场、新经济登场、危机进入第三阶段的“新常态”缺乏认知,更谈不上思想观念转型、主动应对变局。

“有钱、任性”的时代已成历史,接下来或许还不得不直面“有钱没钱、都得认命”的惨痛现实。

那么,2016年企业命运水晶球将如何转动?

2016年,相比2015年,企业死亡现象将有过之无不及。背景性原因至少有三:

一是危机第三阶段刚刚展开,其主要内容是去杠杆,将以各种方式进一步挤压实体经济。有机构做过研究,目前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杠杆率大体在6070%左右,离韩国当年最高80%已不远。

高杠杆率直接表现为利率高企,资金要么沉淀、要么流出实体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空转。换言之,杠杆率已近顶点,实体经济“过度饱和”难以吸收新投资,必须靠降低杠杆率,重新撬动投资,形成新平衡。因此,最近两年将经历残酷的被动去杠杆过程,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接连倒闭将集中爆发。

二是中国经济深度“调整”不可避免。中低速增长,不仅源于规模日趋庞大,更在于增量单纯扩张将更多地被存量优化所替代,这也是所谓新常态的题中之义。

结构调整有两条路,一条是内部有增有减的权重变化,一条是整体加快新陈代谢,哪条道都不好走,中国当下是两手都要硬,这路上都将铺满企业的“皑皑白骨”。

三是新老经济交替,新旧企业青黄不接。除宏观大变局外,企业广泛对五种新经济感到不适应,习惯于工业经济逻辑下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乃至商业模式,面对新经济洗礼无所适从,正如马云所云: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

如果说,2015年传统企业充分见识了互联网思维的巨大威力,那么2016年他们将全方位深度体验来自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全面围剿。新经济装不进旧体制,对企业而言,具有同样意义,自我革命的转型何其之难。

因此,看似已万分煎熬的2015注定只是“餐前甜品”,最后的晚餐将在2016隆重开席。

不过,即便死,也得有先有后,死法亦不尽相同。

最先死去的是民企,后死的是国企。

民企一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多集中于一般性竞争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少、同质化竞争过度,每次经济调整上台阶,都要拿它来祭旗。且由于量大面广,占比高,会显得比较扎眼。后危机时期其实已经死了一大批,接下来的一年,高(人力、资源、财务)成本将挥舞“屠刀继续追杀劫后余生者。民企中,中小微企业先死,大企业后死。

5亿元规模以下的传统企业或都在岌岌可危之列,因为相较于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其对转型风险的耐受力更差,“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很容易迷失在左右为难中丧失机会,滑向下游。

重点领域将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传统低端服务业、缺乏创新创意的新经济细分行业(如P2P、团购等)。

当然,被偏爱的国企也不总能有恃无恐。

2015年被称为国企改革元年,2016年是改革全面深化年,或者说是落实年,特别是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将淘汰一大批僵尸企业。国资委把深化改革定调为:建立三项清单四个一批,以分类、混合所有制以及四项试点改革为重点加速推进。

企业授权一批、下放一批、收缩一批、移交一批”,基本已点明大部分国企去向,必然会迎来大分化、大调整、大改组。

随着混合所有制“楼梯响、人也终于走下来了”,很多国企,将淹没在股权多元化后的新企业中,自然实现消亡。

国企中,地方国企先死,央企后死。

目前,各地方国企改革动作频频,如上海已确定要经过三至五年时间,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之外,将其余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长沙近期提出2020年前基本完成长沙市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将152家市属国企整合成20家以下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涉及的股权变更范围之广可想而知。

鉴于央企所承担的使命特殊,尚可苟延残喘,未来由国资委监管的112户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50户左右。

此外,环保硬约束只会越来越紧,《新环保法》步步紧逼,涉“污”企业,死得最快。

死法的区别在于,民企往往大多是真死,国企则可能假死。

这一代民企命运多数维系于企业家一人身上,一旦倒下,几乎就是树倒猢狲散,很难再咸鱼翻身。

对广东、浙江等地企业调查显示,民企倒闭与企业家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不无关系,盲目扩张、一味贪大、主辅不分导致崩盘是主因。

而国企占据资源优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死了”,壳资源仍有剩余价值,只要有资金注入,假以时日,还可还魂。

更何况不少地方国企某种意义上是当地变相的“小金库”,改革来了,立马佯死,运动一过,换个小马甲继续发挥作用也未为可知。

另外,一些企业会“僵死”,即看似死了,实际上进入了集聚能量的冬眠期。

调研中发现,不少固守主业的大型制造企业,尽管订单少,甚至没有订单,处于停产边缘,但由于前期经营稳健、利润留成丰厚,企业的“外层脂肪”仍可维持漫长冬日所需。

其实,商海沉浮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家倒下去,更有千千万万家站起来。

工商统计证实,新设立企业数数倍于注销企业数。同样的,面对残酷的死亡年,并非只有坐以待毙一条路。

相反,条条大道通罗马。企业既可以通过收缩战线,降低负债,回收现金,宁可踩空,不可断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静待他日东山再起;也可趁现在还能卖上价,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还可拿着资本冒险转型(前提是有好产品,褚时健80岁不也转型成功了);更可凤凰涅磐、脱胎换骨,拥抱新经济的思想方法,向新实业进发,成为新时代的冲浪者、弄潮儿。

事实上,危机时刻的金科玉律始终是:熊来了,我只需跑得比你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去杠杆之路任重而道远
“金融去杠杆”与“经济去杠杆” 到底谁先走?
去杠杆怎么去?“僵尸企业”成牛鼻子
我国离“明斯基时刻”还很远
3分钟了解“金融”是什么鬼?
货币幻觉掩盖了福利损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