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培论趋势」新金融之汇率


今天的话题关于汇率,不论是境外消费也好、做生意也好,汇率是和老百姓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

1

外汇新政

7月1日,外汇新政实施。新政以前,每人每年有五万美金的换汇额度,换完为止。而新政实施之后,额度没有变化却加上了更多限制。

新政之后每人每天只能换5万元人民币等值的外币了。

个人购汇申报需要细化到用途和时间,禁止在境外用于买房及证券投资。

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元。

从9月1日开始,境内发卡金融机构向外汇局报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全部提现和单笔等值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消费交易信息。

为什么1000元人民币就要上报?做一道算术题: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即使每个人只拿走1000元人民币,这就涉及到1220亿元,这真的就像“蚂蚁搬家”,更何况每人带走的不止1000块元。当然,这个交易信息是由银行采集和上报的,不需要本人申报。实际上,这对普通老百姓基本没影响。在国外正当刷卡消费,并没有问题。对于那些以往出国“买买买”的人来说,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钱不是那么好汇的。

外汇新政趋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个人购汇申请书》,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如果隐瞒汇购用途,违法违规套汇,就有可能面临两种处罚:

1)被加入“关注名单”,取消5万汇购额度2年;

2)面临逃汇金额30%左右罚款,或5万元以下罚款。

2

为何外汇政策趋严?

为何外汇政策趋严?实际上就主要是针对2015年下半年至今年1月份,中国的硬通货单一方向、趋势性的外流现象。

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开始“野蛮生长”,一度在2014年规模近4万亿美金;2015年“811汇改”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连年下降,今年一月份甚至跌破3万亿美元的大关。这么一来,国家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出台针对性的各种规定和政策。

一、“811汇改”改了什么?

在“811”汇改钱,央行会参考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每天给人民币汇率设定一个中间价格(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这个价格为基准,在央行设定的波幅范围内(类似股市的涨跌停板,经过多次扩大,目前这个范围是上下各2%,汇率受市场供求影响自由浮动。

2015年有关部门提出来,“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的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资本项下的改革要有最后的临门一脚的突破——加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加大人民币的市场化交易的权重。于是央行主动放弃对每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管理:

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一机制意味着当日的中间价将保持在前一日的收盘价附近,而这将使得中间价更加贴近市场汇率,人民币汇率更加反映市场供求,中间价决定机制的透明程度也将显著提高。

二、“811”汇改后,人民币“跌跌不休”

在这一新机制下,若人民币贬值预期偏强,那么人民币则会“跌跌不休”。

举例说明

假定当日中间价为6.2,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市场供求推动人民币贬至2%的上限,收盘价为6.2×(1+2%)=6.324,那么次日的中间价即在6.324附近,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次日中间价就是6.324,而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强烈,再次贬到波幅区间上限,收盘价则为6.324×(1+2%)=6.4505。

从2005年汇改到2014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0.51%。而现在,如果任其每天贬值到波幅上限,一个星期就将贬值超过10%,这与中国历来寻求稳定汇率的大方针背离。我国最大的外贸国家,汇率跌宕起伏,那全球市场都受到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做外贸的企业,由于吃不准汇率走势,有时只签三个月的合同。

补课时间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国家队出手,以外汇储备为代价

好在当时我国有关部门反映比较快,2015年9月4日,当时的外管局局长易纲表示:

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人民币汇率将会稳定……人民币汇率将多多少少稳定在均衡水平。

当时这一句话是有代价的,为了确定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不得不大手笔投入外汇储备。

截止2015年12月31日,中国外汇储备在2015年减少了5127亿美元,至3.33万亿美元;其中8月份、9月份外汇储备分别环比下降939亿美元、432.6亿美元。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一举措是“泥牛入海”,因为央行投放了外汇,回收的是人民币;人民币还是在央行那里,社会基础货币肯定相对会减少。但是作为外汇储备而言,它确实是流失了。

所以这样的一个势头继续延续到2016年,最极端的就是今年1月份,外汇储备跌破了3万亿美金。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有关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不断出台一系列的应对政策。

3

硬通货外流的背景

外汇政策的收紧是想止住单方面的外汇外流的情况。我把它看成是触发因素,但实际上这一两年,硬通货外流的背景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说由于我们过去两年内,去产能比较艰难,僵尸企业比较多(据人大研究报告,共19万家之多),所以在这样一系列的指标下,有一些做空中国经济的言论就出来了。在这里面,最经典的就是专注杞人忧天17年的章家敦。

2001年8月,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出版。他在书中断言:

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

此后至今,章家敦揪着中国不放,N次发表“中国崩溃论”,2016年他又回来了!比起往年,他在新的一年里回来得更早一些,而且这次他又为“中国崩溃”加了一个新期限——半年。在为福布斯网站撰写的文章中(2016年2月21日),章家敦把主攻的目标变成了人民币汇率。聊起外储,他忧心忡忡地认为,

2016年2月26、27日即将召开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将成为中国拯救人民币的最后机会。如若把握不住,中国面临的将是“货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

福布斯网截图

除了章家敦,包括国外、国内也有这样的舆论,在“做空中国”的舆论态势下,再加上我们自身的有一些政策,使得整个汇率有一个单方面外流的倾向。这种倾向对中国肯定是没好处,如果说从金融市场到一般的经济基本面,都在做空中国经济,那还了得?全世界都要和中国做生意,但谁知道中国经济下一步将如何?所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就成为当务之急。

4

银行业的“自娱自乐”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并且长期位列第一。

2005年,中国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19.7%。2015年,中国储蓄率在46%。

央行日前发布2016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50.42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为65.17万亿元。

但是在这两三年,我们老百姓都深切地感受到,各大行鼓励、引导储户们用存款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而银行就拿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起来的资金去购买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其中的信托资产收益权,本质上就是银行把存款变成理财产品,用理财产品去收购它自己开发的信托资产收益权。这叫“狗咬尾巴”。

大多数针对银行的监管指标,都是与表内信贷资产挂钩的,包括资本充足率、贷存比、拨备覆盖率、不良率等主要指标。结果银行“乾坤大挪移”、“虚实大切换”,把资产负债表内的钱移到了表外,用理财产品去购买信托资产收益权。于是资产负债表内的指标很好看,但是表外的事情银监会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成为盲点。

更恶劣的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我买你的大额存单,你买我的大额存单,彼此对倒不亦乐乎。许多金融机构的从业者,设计了许多像“俄罗斯套娃”一般、彼此嵌套的产品,中国2016年影子银行资产达人民币64.5万亿元(穆迪数据)。其中信托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大搞所谓的“金融创新”,无非就是打通各个金融板块之间的通道,坐收通道费。这样的一种跨界的、混搭的、彼此嵌套的金融运作,使得影子银行规模急速扩张。

这么一来,传统的金融的力量和现实的实体经济开始逐渐脱节,所以上面投的钱很多,好了,到了银行它一大块变成自娱自乐了。一个银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变成一个自娱自乐的行业,如果出现这样的趋势,这对国民经济这个问题就搞大了。

5

金融频道由经济切换到政治

实际上中国经济变化最激烈的领域是在金融领域,但是由于有时政策出台得比较稳健,所以很多老百姓看不出来。

在我看来,2017年,金融频道已由经济切换到政治如果说2015年、2016年上半年,金融频道还偏重于经济,而在经济中又偏重于市场化;那么在2017年,这个频道已经换成了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

实际上任何经济问题,其本质和收敛都要从政治角度出发

再回到汇率这个话题

,人民币大幅贬值不仅影响国内经济,甚至还影响世界市场。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了,这是政治问题。

一、82号文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已经换频道。比如去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金融调整、金融监管的政策,其中之一就是82号文,其核心是“穿透原则”。

补课时间

所谓“穿透”,有两个方面。1)在资产端,是要穿透嵌套的交易结构和通道安排,去看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资金流向哪里;2)在资金端,主要是区别公募和私募区别,去看实际投资人资质和人数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穿透监管所对应的现实,是去年以来,资管计划作为通道和工具,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规避投向上的监管规定。且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被最终出售给风险承担不匹配的投资人。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则在于金融分业监管,银监、证监和保监体系不同规定,导致本质相同的投资,需要相互借通道来实现合规。在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二、42号文

再如42号文,要求各银行从改进统一授信管理、加强授信客户风险评估等八方面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展制度梳理和风险排查,并在2016年12月30日前上报风险排查情况和整改报告。

特别是到了今年,又出来许多“稳健”。总而言之,这两三年,“一行三会”、国家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金融业进行强行纠偏。

我认为这样的金融纠偏会稳定中国金融的形势

三、金融纠偏“四个要”

我记得前期也做过类似话题的节目,当时提到中国要寻找新大陆,那些新大陆嗷嗷待哺,希望人民币大量地投入,这是合乎常理的。但是在我看来,任何事情有“四个要”:

简装版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复杂版的最后一个“要”包括势境运(形势、境界、韵味)

如果说出现了一个趋势性的人民币、硬通货的单方面外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带一带刹车”是必须的,这不影响我们在世界上的谋篇布局。

中国成为世界级的大国,必定是伴随着货币往外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早年防范硬通货往外走(比如说美元、欧元);实际上在今天,人民币已经成为硬通货。

大家出国旅游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拿了一沓人民币到了目的地,一下机场马上就可以兑换成当地货币进行去消费。实际上人民币的外流也是一种货币的外出,当然也要保证这是在稳定前提下的外流。那么为什么人民币变成了硬通货?人民币究竟是走市场货币还是主权货币的路子?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市场常识资料
保汇率还是保外储?
关于“外汇储备”不得不说的事
我国货币错配内外因
藏汇于民利于缓解升值压力
《金融学从入门到精通》第六讲:配置国外资产,你得懂汇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