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政治?二选一!

摘要

政治家与科学家因新能源已是“针尖对麦芒”,即便政治家赢了当下,最终也将败给科学家,因为新能源发展短期看政策,长期看科技。

科学家冲上街头!2017年4月22日白宫前响起“建实验室而不是墙”等抗议,波士顿的瓢泼大雨中,前美国国家环保署署长对着台下7万多名追随者呐喊:“对环境的忽视将让数百万美国人失去机会”!

而这不止于美国,从华盛顿蔓延到伦敦、墨尔本,全球很多实验室停摆,不少科研人员刚做完实验还穿着白大褂就上街,高举标语:尊重科学!还我科研经费!成千上万民众走上街头呼吁政府、民众重视科学。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大游行在六大洲超600个城市爆发。

科学抬头?

要知道,历史上以科研人员为主角的游行屈指可数,尤其在科学最发达的美国,即便是2013年政府削减国家卫生院5%的预算也只引起数千名科研人员抗议,却已逼得总统亲自致信解释。可如今仅美国游行规模就史无前例,并让全球为“保卫科学、重视科学”而沸腾。

照理,科学家本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绝不轻易上街抗争的群体,那么到底是什么逼得书生们“冲冠一怒为科学”?

因为日益恶化的科研环境已让科学家如坐针毡。英国脱欧等中断了不少科研合作,土耳其政治动荡让铁腕总统转眼处理上千名学者,蠢蠢欲动的右翼势力都在向选民大抛“馅饼”:“把那些好高骛远的科研经费削了,给你们发福利”!尤其是美国有的高层上台,不单让经典精英们的天塌了,仅执政百日就已惹恼科学家,而祸首竟是新能源!因为美国不单否认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3月28日更签署“能源独立”行政令,解除煤炭开采租赁的临时禁令,让《清洁电力计划》等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全面逆转美国清洁能源政策。

尤其是4月28日对油气资源开发限制的解除,意味美国已不仅仅要实现能源独立,更要通过油气开发成为能源霸主。如此取消“气候行动计划”,为能源工业松绑,以求能源大生产的“私心”昭然若揭。

可这不止于科学决策上的倒行逆施,更动了科学家的奶酪。因为新政府为达政治目的,大力削减环保、地质等基础科学的研究经费,以压制气候变化研究。

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预算被砍58亿美元,就连政府网站上的科学数据库都被删除。《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政府甚至还下了“封口令”,限制环保专家、卫生机构等与公众交流沟通。这也难怪4月29日全美爆发370多场气候游行,科学家对政治家怒吼“不要对科学结论进行政治性攻击”、“请根据科学事实制定政策”了。

科学VS政治

科学本就是实证与证伪,而今恰好处于科学蒙昧时代。比如在全球变暖上,主流压倒性的认为CO2是罪魁祸首,80%以上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质疑声也从未间断,从前所未有的寒潮到ICPP报告被政治绑架等,导致民众不知该相信谁,甚至阴谋论满天飞。

美国有的高层此前就表态全球变暖是个骗局,是中国发明出来伤害美国工业的。试想,一旦全球变暖的前提不在,那么这么多年为减排而生的新能源行业就将被釜底抽薪。可偏偏这个当口,科学家对新能源的态度从全面肯定走向局部否定。

据测算,光伏发电的CO2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1/10-1/20,可因印度等国生产装备和工艺落后,从单晶硅生产污染到太阳能电池难回收,光伏产业恰恰背负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而只是将环境成本转嫁给了生产国。

不单太阳能电池并非零排放、零污染,水电因影响水库及下游的整体生态而不清洁,就是被认定为清洁能源的核能也因核废料无法清除而成为永久性的地球毒瘤。更别提由政府补贴支撑的电动车行业,由于我国发电主要靠煤电,电动大巴比天然气大巴多10倍污染。

加之,业界预测,到2020年我国仅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17万吨,而1块20克重的手机锂电池废弃在土地上可使1KM2的土地污染约50年,显然,当下的新能源车非但不节能,造成的污染还变本加厉,岂不违背了节能环保的初心?

因此,即便大量科学证实全球变暖,可照当下新能源的发展方式,碳排放不减反增。目前煤电占比全球能源创下至少40年来最大份额,大气中的CO2浓度较工业革命之初更高出40%之多,即是明证。

正因人类认知深入下,诸多常识被颠覆,不单科学家内部分裂,就是政治家与科学家也已是“针尖对麦芒”!毕竟,相比追求真理与真相的科学家,政治家是“屁股决定脑袋”,政绩导向,看重眼前利益,强调政治均衡。尤其金融危机以来,政治家们仅为对抗危机就“各扫门前雪”,自然顾不上科研的大规模国际合作,更别提几十年都看不到成果的某些基础研究。

于是,从美国到欧洲,席卷全球的民粹主义反精英、反体制,对老说“坏消息”的科学界嗤之以鼻,以致“专家意见”只用对政治有利的,不利的则被打压,川普即是典型。

且不说,美国将其推断“气候变化只是地球周期性变动”当做“严谨的科学”,单是科学家披露“全球变暖或让本世纪末海平面上涨39英寸”就因“会带来沿海城市恐慌与房市动荡”而被立法机构取缔,甚至出台法令:禁止再草拟海平面上升的规划文件。

而高油价时,各国都大力发展新能源,并以补贴大行其道、虚假繁荣。可一旦经济危机,电力过剩了,出于就业与GDP考虑又为保火电打压新能源,以致新能源过剩闲置。虽说政治家出此下策也是为稳定社会所迫,可制定政策忽视科学证据不说,如今竟然堵住科学家的嘴巴来限制公众的认知,那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

要知道,政治家与科学家的PK中,往往政治家占上风。可也正因政治家的短视与利益导向,以致能源政策频频出洋相。

去年10月德国联邦参议院竟为巴黎协定2050年减排95%而通过2030年停售燃油车的决议,可没过两天,该决议就因无用于就业、科技,并对经济产业产生严重后果而被汽车协会和执政政府否决。德国甚至修正能源转型计划,关停所有核电厂,短期由火电填补,以求实现从核能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这就不难看出新能源的走火入魔,一开始就目的不纯,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以致骗补、过剩等问题不断,到如今伴随新能源争议扩大,政治家“过河拆桥”,挡不住与科学家闹分裂,恰恰证明新能源的老路走不下去,到了否定之否定的岔路口。即便政治家赢了当下,最终也将败给科学家,因为新能源发展短期看政策,长期看科技。

不管美国有的高层如何在新能源上开倒车,都挡不住新能源技术的碾压。从储能技术、石墨烯电池到能源互联网,科学家甚至在实验室打造“人造太阳”以求永不枯竭的新能源。

就是美国能源独立也非政府说了算,马斯克就试图以“太阳能屋顶+电源墙+特斯拉”实现每个家庭的能源独立。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甚至预测,未来伴随再生能源接入联网,或将实现能源的免费共享。而在美国前能源部长看来,能源从自然中来,也将回到自然中,需以“合成生物学”实现碳的“闭合循环”,或通过生物自身的某种特性将各种纤维直接转化为能源,或利用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重新编程蛋白质令其自我重组成生物燃料,甚至有了可发电的喷涂新材料,将让任何物体都成发电载体,未来能源将无处不在,或形成更广泛的分享式P2P发电网络。

这在科学家看来已是曙光乍现,政治家又做好准备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科学研究的新四化
两个大相迳庭的实事求是:科学家思维与政治家的思维截然不同
科学该如何牵手经济
二战时期的德国科学家
科学家真的理解公众吗? 科学人
开讲啦丨“有证书的天才”和他神奇的纳米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