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这些巨头下狠“抓组织”?

▼ 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导读

潮水退去,比拼“硬功夫”的时代到来,企业纷纷在战略转型上“下功夫”,然而,与战略同样重要的是“抓组织”。


1

巨头开启组织变革

去年以来,巨头们纷纷玩起了组织变革:

万科总部从“专业分工的部门科层制”转变为“中心合伙制”;

龙湖强化总部资源配置作用,开始打造“平台+端”;

腾讯更是把七大事业群改组为六大事业群;

小米拆分了业务部,并新设集团组织部与参谋部;

美的进行微调,调整了产品事业部,成立虚拟商务中心;

海信则是新增战略管理部、投资与产业发展部,并成立虚拟产业集团;

 华为成立总干部部,从总部层面分拆了原来的人力资源部;

阿里巴巴动作最大,先是将阿里云的事业群升级为了智能事业群,又将淘宝、天猫等一系列B2B新零售技术事业群整合在一起,最后更将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分为事业群、超市事业群、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

这八大巨头纷纷把重点放在组织变革上,而不是沿袭此前路线在投资产业方面“谋篇布局”,意欲何为?

2

企业离不开组织

事实上,组织的重要性堪与战略比肩。

首先,企业竞争本质上是组织竞争力的比拼。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根本上是组织有机运转的过程,大到战略制定,小至日常运营,无不是通过“机制+组织”来实现,因此,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根本上体现在组织架构与机制能否释放企业最大活力。

更何况,战略可以模仿,组织却无法“盗版”,因为组织的特性融合了每个成员的个性而不具备可复制性。

其次,战略转型需要组织变革相匹配,否则战略将沦为“空中楼阁”。

“战略决定组织,组织传承战略”,毕竟组织作为战略的执行者,直接决定了战略的最终效果。

正如《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中所说,“企业经营失败往往不是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战略,而是由于好的战略没有能够被准确执行”。

因此,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内部架构、机制往往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可落地性。

更进一步来看,社会是人类通过各种关系组合起来的有机体,其基本单位是组织,因此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关系,谁能抓到组织,便能抓住未来。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社会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以组织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秩序与规律维系。

因此,组织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甚至将政治组织化程度作为分析政治稳定性的两个变量之一,并认为“如果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组织化过程赶不上社会动员的加速过程,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之中”,意味着在急剧动荡的社会,谁能有效管理组织,谁就能“笑到最后”。

对此,共产党的成功最具有说服力,正是靠党组织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动员并凝聚起来,才爆发出巨大威力,用“小米+步枪”缴了“正规军”的械。

而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活动,对企业来说,嵌入各种组织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是企业在复杂社会中的立足之本。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难以脱离社会自成体系,而是与社会中各种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行为不仅影响各种组织而且受制于组织,因此,与各种组织良好互动,是企业能否在社会中和谐共生的关键。

3

新科技催生科技组织

然而,组织形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动态进化。

从组织的推动力来看,科技创新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科技组织和人际组织蓬勃发展。科技组织指在互联网上的科技创新所引发的组织变革。

互联网不仅改写了各国的政治生态,让民主从广场走向互联网,而且给社会的组织形态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新技术推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并由此催生出新的组织形态。如电商、团购、社交媒体等企业组织的出现无不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式创新。由于其打破了传统的商业生态价值链,创造出全新的业态,客观上需要新组织架构与之匹配。

另一方面新科技的出现让人类能够“自组织”。微薄、微信等社交网站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粘性,将分散的、微不足道的“微力量”凝聚起来,爆发出巨大威力。

《西虹市首富》、《黄金瞳》等近年来不断等上演的“屌丝逆袭”无不是“网聚人的力量”。而与消费者互动、了解消费者喜好更是让很多商家一举成名。

如答案茶利用消费者对于未知的好奇心,事先将几个百搭的答案放在茶内,消费者随便提出问题,然后翻看答案,这种集体验与营销为一体的方式,深受消费者喜欢。

从“互联网时代,谁抓住了屌丝,谁就抓住世界”到谁抓住下沉市场谁就抓住了下个风口,新规不断迭代。

未来是科技创新井喷的年代,整个社会将以更快的速度变化,企业只有看到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变革,才不会倒在新经济的沙滩上。

4

人际组织既是商机,也是同盟军

人际组织指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组织变革。如高校、EMBA等已超脱传统的教育功能,发展成一种新的社会组织,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将成员凝聚在一起,从而实现各种商业目的。

社会急剧变化,让每个人在快节奏中迷失,出于各种目的,大家迷恋上职业教育(有为知识而来,有为探索人生目标而来,也有希望借这一平台增加人脉,交流信息,找到可能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

从此前的MBA、EMBA到现在的各种大咖特训营、各类游学项目等都已成为特殊而重要的商业平台之一,不仅为游离在高校外,寻求归属感、团队感的散兵游勇找到“家的感觉”,而且还是思想碰撞、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发地。

学员通过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对接,组织者则获得相应的商业利益。关键时刻,这份“同学情”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为大众所熟知的典型例子的就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蒙牛深陷被外资收购的危机,正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的牛根生给同学们写信求救,立刻得到了众多国内重量级企业家的支持和援助。

因此,对企业来说,人际组织不仅仅是商机,还是同盟军。如果说当年找到党组织,革命就有希望,那么现在找到人际组织,生意就有希望。

5

NGO组织崛起为一股新势力

从组织的性质来看,非政府组织、非企业组织在社会关系中的权重与日俱增,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非政府组织(NGO)是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组织形式。

随着民众自我意识的增强,NGO不仅数量骤增且日趋活跃,尤其是纯民间性质的NGO,因没有政府标签,常常能以“民意”代言人的身份发起某种活动,造成某种导向性的社会舆论,对企业带来“致命威胁”。

公益组织“上海青悦”发现全国一千多家企业存在环保失信,并把相关数据提交有关部门,截至目前,已有14个地区的税务部门完成了疑似环保失信企业的复核。NGO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NGO与企业之间并非是一种零和博弈,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或参与的方式得到支持和帮助。

如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NGO组织合作为企业打造正面形象,一汽-大众出资支持第三届“迈向生态文明 向环保先锋致敬”环保公益资助计划因联合社科专家、环保社团、市民和媒体一起关注环保问题,从而实现公益活动与企业品牌的双赢。

总之,NGO在政经社会中的份量越来越重,已容不得企业忽视,只有能广泛参与并与NGO站在一起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方能避免“被叫阵”的尴尬。

6

非企业组织——无边界组织

非企业组织没有特定的组织者,而是在某种关系下自发形成的组织,彼此间的维系靠信任。

它不是企业但具有企业的盈利目的,它不是商业组织,却可以实现商业投融资的功能,它既是社交型的,凭借社会关系维系,也是私人型的,个体具有随意性、独立性,因此非企业组织是“也商,也企,也社,也私”的无边界组织。

事实上,社会已被各种关系分成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如很多同学会,已经超脱了简单的叙旧,友谊的层面,而是通过成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具备了商业功能,但其组织形式很松散,很随意,不像企业组织有那么多规则约束。

各种商会、协会,甚至某些娱乐组织(如高尔夫俱乐部等)也都发展成具有商业功能的特殊组织,并为企业带来各种商机,如马云因“打入”电影圈而获得投资华谊兄弟的机会。

这些非正式组织无孔不入,在商业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企业来说,也是不能轻易放弃的资源。

7

C2B模式成为主流

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让企业不得不经常调整内部组织形态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工业经济时代,消费者被动接受企业传递的产品信息,企业经营活动主要围绕成本控制展开,强调分工与合作,客观需要“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与之匹配。

然而,互联网扭转了传统的“生产-消费”关系,客户成为生产的“指挥中心”,生产方式围绕用户体验展开,原有的组织架构已无法满足新经济的需求,倒逼企业重组内部组织形态。当下一些企业架构的重组本质上是适应互联网生态变化的自我革命。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以消费者为核心的C2B的模式成为主流,即“消费者驱动,通过柔性化的生产、高效的工业组织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商业模式”。

所有传统企业都将基于此种模式进行组织再造,这意味着互联网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创新时代,消费者的各种潜在需求将在更广层面被逐一挖掘,整个互联网系统被各式各样的需求切成若干子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足够大的空间上演“奇迹”。

为了应对互联网点状化、网格化的趋势,腾讯、阿里等平台企业也只能以变应变,将组织形态扁平化,以点对点的方式引领各子系统的变革。

诚然,不同行业面对的问题不同,如制造业面对的是体验经济对传统组织架构的颠覆,因此需要对症下药。海尔创造的“倒金字塔”组织架构便是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方式最好的响应。

总之,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不仅改写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推动着内外部组织形态的变革,企业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抓住未来。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组织如何进行战略规划
从CSR到CSV[20170724]
公益与商业如何结合?十几年商业传播经验 三年半公益调研告诉你
一问一答(1) | 带你回顾《NGO如何打破资源发展困境》
组织战略 | 如何整合人员和架构,打造“美好组织”?
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 300万NGO有望转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