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开始羡慕别人时,我们的反应决定了孩子今后的金钱观!

美国公立学校老师分享美式教育

小媛老师

关于作者:

美国公立小学老师,美国双语教育学硕士,分享美式教育经验谈

坐标加州,8年教学经验

1

这两天,刷微博时,偶然间看见一个热搜话题:巴菲特公司现金储备达1466亿美元。

我一下子懵了,这是什么概念?别说1466亿美元了,就是1个亿,我都不知道自己得赚上几辈子。

往下翻翻评论,有羡慕人家有钱的,有吐槽富人赚钱太容易的,还有替人家发愁钱该怎么花的,说什么的都有。

看着热热闹闹的评论区,我突然想到小朋友们口里对“金钱”的讨论。我的脑海里闪过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年暑假过后,新生开学,班里有个学生小A带着一个限量版的乐高玩具,神气十足地走进教室,在获得其他同学满满的羡慕后,说道“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他给我买了两套呢!”

身旁的小伙伴们都羡慕不已,不知道哪里来了个声音:“Your family is rich(你们家可真有钱)!”

这时,另外两个好像有点不服气了......“我爸爸更有钱,我们全家去年还一起去欧洲度假呢”,“我们家每年都去夏威夷”!哈哈,似乎在孩子的眼中,能每年去上一趟夏威夷就是有钱人了?说着说着,大家跑题了,都凑上去玩起了小A的乐高,我想孩子们心里都在想:要是爸爸妈妈能给我买一套就好啦!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我,那时看到身边有个同学带来一个从国外买来的文具盒、小本子、和新款娃娃,都会暗暗羡慕。有时候我还会跟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你们知道吗?晓敏的妈妈刚从日本回来,给她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自动铅笔,用了那个铅笔,似乎写出来的字变好看了。身边的小伙伴听到了也两眼放光,决定去到晓敏的桌子上瞧一瞧。

“哇! 她的那个铅笔果然不一般,不仅漂亮,而且写出的字颜色很深,就好像碳素笔一样”!“我的妈妈明年也去日本,我让她也买一只!”虽然羡慕,但我从来没有找爸爸妈妈要过。

看到想要的东西,不要张口找父母要,这似乎是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该有的修养,换句话说,父母希望我们能隐藏自己的欲望,不要把贪婪全都写在脸上。

所以,我也被冠以了“懂事”的称号,很多东西虽然喜欢,但知道贵,从来不会找父母要。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大富翁的游戏棋,这种游戏棋当时只有在高级商场才能买到,我缠了妈妈一个暑假,有一天她终于答应买给我了。

在去商场的前一晚,我连做梦都能梦到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棋的场景,在我们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套大富翁,就像如今的乐高玩具一样,是多少孩子的梦想!

当我走进商场的那一霎,我恨不得撒腿冲上五楼,像这种游戏棋通常都在商场的最顶楼,我沉浸在捧着游戏棋给同学们分享(炫耀)的那份遐想中。我陪妈妈先逛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到了五楼,妈妈问我:要买哪个?我指了指,这个!售货员笑脸相迎:“这个是今年最火的大富翁棋了,常常脱销,今天让你们撞见真是幸运。”

妈妈默默地看了两眼,并不作声,然后突然转向我说:“yuanyuan,咱们不能买了,家里的游戏棋已经有够多了!”

听到这,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棋盘呀,而且你已经答应买给我了呀。

当时的我年纪也不小了,有着小女孩的倔强和自尊,我撒腿就跑出了商场,我伤心、无助、委屈,我不懂:为什么从来不找爸妈要东西的我,这唯一的一次开口,竟被如此无情的拒绝!

2

虽然妈妈没有说,但我明白,她是看到了棋盘的价码。

这款棋当时在商场要300多元,这对于家境普通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这个棋盘里无非就是一张fancy的棋盘纸和一些配套的棋子和牌卡罢了。

现在看来,妈妈不买是有道理的,她觉得不值这个价钱。但是当时的她,虽然告诉我不买,却没有告诉我不买的理由,就像她虽然常夸我懂事不找父母乱要东西,却没有教给我如何正视自己的欲望。

于是乎,当这种欲望被压抑久了,唯一一次表现出来后,却遭到父母的扼杀时,我变得不堪一击。

但我并不责怪父母,那一代的父母很多都是这样的,因为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他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能浪费,要多存钱,但他们并没有机会帮我们树立科学的金钱观

后来到了国外教书,美国小学的这样一堂关于"Wants(想要)和Needs(必须)"课,令我触动很深。

这堂课是这样上的,老师先用下面的图表,让孩子学会把不同的事物分类到Needs或Wants中。

对于孩子,有时想要和必须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小盆友不假思索地就把冰激凌放到了“Needs”中。我就问他:

“为什么你觉得冰激凌是Needs呢?”

“因为我吃冰激凌时很开心”

“可是冰激凌是不是我们每天都一定要吃的呢”

“哦...好像也并不是”

“我们每天都要吃的是早餐中餐晚餐,和这些相比,你觉得冰激凌应该放到哪里呢?”

“应该是Wants吧”

接着我们一起进行了探讨: Need就支持生活的必需品,而Wants是那些能为我们生活锦上添花,而不是必须的东西。

上完这堂课,我不禁联想到小时候的那次“大富翁棋盘”事件,可见那件事在我心中的烙印有多深,我在想...如果妈妈当时告诉我: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游戏棋盘了,这个棋盘只是你想要,并不是必须,我们不一定要购买。也许我的内心会好受的多。

3

小孩子虽然小,但其实他们内心里有个小标准,班里谁家有钱,谁家没钱,他都会暗暗观察,甚至还会有些小羡慕。

当孩子有了“羡慕情绪”时,一味的压抑当然是不好的。不如开诚布公的和孩子去探讨:其实,不光你有羡慕情绪,爸爸妈妈也有呢!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为什么想要朋友的玩具车呢?你为什么羡慕她家的大房子呢?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尊重的时候,他会更乐于聆听父母接下来的话。

如果这个东西是可以支付的,我们可以问问孩子:这个玩具车真的是你需要的吗?还是你想要的呢?你看看家里是不是已经有很多玩具车呢?

如果这个东西遥不可及,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其实爸爸妈妈也有些羡慕呢,但是咱家暂时买不起,不代表以后也买不起,因为钱是通过努力来赚取的”。

“那怎么才能赚很多很多钱呢?”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个小瓶子,例如勤奋、智慧、运气等等,谁的小瓶子中积攒的能量越多,谁赚的钱可能就越多,而这些能量是要靠自己不断努力才能获得的。”

当孩子羡慕有钱人的时候,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钱并不是万能的,就像我们的小家也很幸福,能让我们幸福的是爱,而钱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我们不要怕和孩子谈钱,而是和孩子建立起科学的金钱观,让他们从小学会处理和金钱的关系。

4

说到科学的金钱观,除了让孩子认识什么是钱,告诉他钱要通过努力来获取,我们也还要让孩子学会管理金钱!

(1)

将零花钱分为三类

很多美国家庭都有三个存钱罐:Spend(消费罐),Save (存钱罐), 还有Give (赠予罐),制作起来很简单:

第一步, 把薯片盒洗干净,外面裹上胶带:

第二步,打印标签:

(文末附标签模板下载)

第三步,标签贴好,并分类:

把标签分类涂好颜色,贴到罐子上,用美工刀在薯片罐子的盖上开好口,就成功啦!有没有很简单?

做好了这样的存钱罐,孩子们就可以把零花钱分为三类: Spend(消费),Save(储蓄),Give (赠予),分别制定一个额度,这样孩子在消费时,就知道有哪些是可支配金额,能更好的开源节流。

(2)

做好消费记录

孩子在消费时,就要用到“需要”和“想要”的知识,来做判断,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须?比如在“书包”和“玩具熊”之间,孩子可能会选择书包,因为这是他每天上学都要用的;有时候孩子也要买一些“想要”的东西,这时候他就要进行优先选择了(prioritize), 自己到底是更想买一个“玩具熊”还是“玩具飞机”呢?因为他们不可能有足够的钱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配合下面的saving sheet,帮助孩子记录消费明细。Deposit是存钱,Withdrawal就是取钱,这是个很好的视觉工具,每个月花了多少钱,结余多少,一目了然。

同时,将数学运算融入到零花钱管理中,这比枯燥的习题更让孩子喜欢。

(3)

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

孩子只有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懂得珍惜和计划。所以,有些美国家庭会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钱:孩子每完成一项家务可以得到一个小毛球,放在罐子里,当罐子装满的时候,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零花钱。

当要消费时,孩子会从自己的的Save, Spend, Share罐子里拿出钱,然后再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他就能清晰的看到罐子里的钱在慢慢减少,换来的是一个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个交换到底值不值得,就要靠自己的财商积累了。

5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三个小小存钱罐中,还有一个叫做Give/Share:赠予和分享。这也是美国小学金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获取的同时,学着去给予。

这是我在当老师前从来没有想到的。每年一开学,我会收到很多家长的邮件,问我新学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家长们出钱出力,为学校和教室来捐赠。

捐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捐钱,有的捐教学用具,还有的捐劳动力,比如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家长会亲自操刀来帮忙布置教室,帮学生发功课等等。

记得曾有一个妈妈承包了全班同学的所有文具(蜡笔、马克笔、剪刀、橡皮),我看她送来的这满满一大包,真是热泪盈眶,但这位妈妈却摆摆手,毫不在意:没什么,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我的妈妈也给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所以说,美国的“捐赠传统”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

再比如,每年的三月份,很多美国小学都会举办以Jog-a-thon(慢跑马拉松)为主题的捐赠活动,小朋友们通过跑步,为学校募集下一年的经费。班上的小L曾告诉我:她所有的捐款都来自于自己的Give罐子的积累,这都是她平时在家里做家务赚来的。

相比看看,“学会赠予”似乎是我们的财商教育中比较缺失的一环,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不鼓,却忘记很多时候,付出比获取更快乐。

就像那句老话常说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懂得付出、懂得给予的孩子,他的内心,必定是充满财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个方法让宝贝从小学会储蓄
孩子未来是穷是富,取决于7岁前有没有培养这项能力!
现在不教你的孩子认钱,以后他就会没钱
七招,培养一个“理财高手”
犹太家教(7)丨犹太文化盛产富豪的基本原理——财商教育,从娃娃抓起
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谈钱就是谈价值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