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楼文苑品诗阁】总(783)期张少仲小辑

          张少仲,网名平平淡淡,1949年生,湖北汉川人。现居武汉。中专学历。当过知青、教师、公务员。曾在各类报刊发表报道、通讯、论文百余篇。爱好诗词、散文。

作品欣赏
南国首寺

——寻访黄梅禅文化

张少仲

       乱花渐欲迷人眼,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生活却缺少了关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大家好像得了一种“心为物役”的现代病。叶小文先生说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按照佛法讲,三界之中,芸芸众生,贪欲横流,都是因为无明的缘故。你不能不佩服佛的智慧洞见,现全球生态性、社会性灾难,很多都是人类自身的失范造成的:贫困、腐败、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早就觉悟了的佛祖,慈悲哀悯,化度众生。但是佛法难闻,飘然名噪一方的黄梅妙乐寺,或许可成为另一听闻佛法的方便之门。   

       我们来到黄梅县小池镇寻访妙乐寺,与众多藏身幽僻深山寺庙不同,该寺坐落在清江西岸、相望九江大桥的一马平川上,其重重殿堂气势恢弘,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座寺院的方丈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佛教大德妙乐长老。她是黄梅小池人氏,自幼养成锲而不舍、慈悲为怀的坚定信念,多年来在研学佛法、虔诚修行的同时,广泛参与救灾助学、扶贫帮困,在中国宗教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迄今妙乐长老已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善款11亿余元。       

妙乐寺始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其规模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一所寺院。从1989年开始,妙乐长老筹资兴建,经过十年艰辛创业和十年辉煌发展,终于云生功成就,把庐山铁佛寺和黄梅妙乐寺打造成了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和观光胜景。“休言女子非英物,佛国江干第一枝”,我们对这位坚持爱国爱教、荷担慈善公益的妙乐长老充满敬佩!    

       江南水流江北港,南天云起北天云。在妙乐寺山门,我即被这依仿皇家宫廷式的恢宏建筑群震撼,双手合十感悟佛法宽阔无边的奥妙。山门内可观在寺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纵列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阁,严谨规整,肃穆气派。确被誉为“南国第一寺,尼众大丛林”。寻访此寺,最吸引我的是寺院典雅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园林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存在,有近三千年悠久的历史脉络,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与西方建筑媲美的,大概非古典园林莫属了。妙乐寺建筑仿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显示出泱泱大国气概,我在咫尺之间,好像能诠释出无限的视觉空间和人文关怀;在移步换景之间,亦仿佛能品读出造园者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佛禅况味。我还体味到,妙乐寺呈现的这些许多园林佳作,除令人赏心悦目外,其意境的蕴藉更为深远,此处园林艺术比其他寺院更加密切地阐释佛学禅意,从而赋予更浓郁的审美趣味和诗情画意。因为我在此看到了状写、寄情、言志、象征等多种的意境表现手法,以及景题、匾额、楹联、碑刻等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它们增加了寺院浓郁的人文色彩,做得相当有见地。      

       妙乐寺园林建筑特色一是在强调艺术的同时,更强调挥发佛教禅理的光芒。它讲究中国皇家园林的那种对称,那种大的气度,你会发现,其间的殿宇是严格的中轴线格局,建筑色彩也与皇宫色彩大体一致。同时,也讲究“万物静观皆自然”,就是让人保持净洁虚明、清闭无忧的好心态;二是水是园林的灵魂,寺院园林不能没有水来点缀。山环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也反映佛教哲理。妙乐寺虽无山环,但水抱绝不能没有。在寺院后花园,建有一处大水面,可见湖水产生密切、幽静、畅朗、丰盈的水态效果,慈悲为怀观音菩萨玉立其中,令游人陶醉,有种“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三是“好鸟鸣随意,山花落自然”,花木自然是园林的一个主体。春柳轻,夏荷艳,秋枫烈,冬梅傲,寺院常借园林花木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移情花木,将其人格化表达佛家的理想品格和意志。我们随着四周的花香,行在蓝天闲云下,漫步殿堂亭廊间,只觉得满僧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都具有着很高的立意,都是那么跃然生动,富于禅趣。此番寻访,觉得妙乐寺园中确实透出一股人生如戏的况味,园主人和造园师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融入其中,让不同的来人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我们这次行走,品味着精雕细琢的寺院建筑,感悟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受,并从享受妙乐寺园林艺术中,去逐渐体验博大高远的人文精神。       

        民国文人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分作三层:一层物质生活是衣食住行,二层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三层灵魂生活是理想信仰,其中当然也包括宗教信仰。我不信仰宗教,但是佛学禅理大有借鉴之处,其实宗教的精神追求并不简单,不妨看看宗教如何进行精神追求,从而为自己不可或缺的灵魂生活带来启迪。因为这次寻访黄梅禅文化,时间虽很短,游览僧寺,偶遇隐士,学禅品道,试着体验古语“心静即是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竟让我看到了月下僧推门的清寂,娑罗花清妙的甘甜,有点心生欢喜的开悟,当然也有许多粗浅难入的困惑……中国宗教文化中没有上帝,没有救世主,我们是自己救自己,黄梅禅宗文化充满人文精神,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即所谓“为仁由己”。

天下祖庭

——寻访黄梅禅文化

张少仲

       离开黄梅西山四祖寺,踏车20公里便来到东山五祖寺,五祖寺在我心中一直高悬着,是出于那个关于“悟性”很有名的作偈故事。五祖弘忍改传统《楞伽经》为《金刚般若经》传教,他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令徒弟各出一偈以辨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杂役惠能的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慧能的悟性更好,就把衣钵传给了他。现在人们愈来愈常说“悟性”一词,据说这个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悟性是指一种学习、理解、明白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却表现为一种不言之教,更多是靠直觉、感觉、想像和触类旁通。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澿滚滚长江水。九江对岸,黄梅东山因山形如凤凰展翅故又名凤凰山,海拔800米,山势磅礴,景色宜人,宏伟壮观的五祖寺建筑群就座落山腰中,亦名东山寺。寺院创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中国佛教禅宗第五代大师弘忍开创东山法门的道场,又是六祖慧能大师求法得衣钵之地,在佛教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地位,被宋英宗御赐为“天下祖庭”,宋徽宗御赐为“天下禅林”。乘车蜿蜒爬行在盘山公路上,当我们看到众山环绕聚成盘状之中的龙坪水库时,发出“啧啧”赞叹声,首次来到这青青的山腰湖畔,大片库水在周边蓬勃野生的绿色簇拥下,显得灵动而充满野气;路旁的高树任性地生长新枝嫩叶,将满山的绿色进行到底,只是和山下都市相比,独有的几分沉寂又那么高傲而旷达;树丛新绿中不经意间,几只不知名的青鸟叽喳地飞出,它们天生就要和绿色为伴,它们的志向就在山水之间;树上的各种花儿五彩缤纷,不约而同地点缀着暮春的气息,沁人心脾。在去五祖寺的山路上我心生感动,这青山青水青鸟是一种色调,更是一种情绪,因为绿的苍翠,我们可以安静下来,可以滋养出素养情操,可以与先哲对话。        

       五祖寺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几经复毁,充满着无限的神奇。在此四处寻访,惊喜地发现这里依然保存了许多完好的古代建筑文物。伫立于高大雄伟的山门,隐约见到白莲主峰崖悬壁峭、孤颠突兀,正门耸立着三棵千年古树葱茏挺拔、浓阴华盖,是古刹兴衰见证。山门两旁书写“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我觉得这才是五祖寺的真正荣耀和意义,若不是因为这,恐怕我是不会来此朝山览胜的。进入山门,只见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掩映,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寺院现有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真身殿依山势高低建于中轴线上,斗拱交错、画栋雕梁、层次分明。往后登通天路,观如来佛塔等与弘忍有关的著名古迹,可谓一路美景,目不暇接。      

       天王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76年),殿门上方刻有宋真宗皇帝赐封的“真慧禅寺”匾额,十分珍贵。大雄宝殿经数次焚毁,于1993年重新修复。最珍贵当属真身殿了,于北宋元右二年(1087年)重修至此址。此殿作为全寺的主体建筑,是五祖弘忍大师圆寂后停放真身的地方,其建筑匠心独运,造型巍峨宏丽。前部为钟鼓两亭相互对称、飞檐翘角;中部为正殿供奉弘忍塑像,门前两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龙,门头上横梁雕成镂空二龙戏珠,屋顶上有九龙盖顶,两侧均用雕花砖砌;后部正中为“法雨塔”,我们经特许方进入塔中,只见五祖真身刷金即藏于此,大家无不顶礼膜拜,以缅怀先贤。弘忍大师自古所倡导的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及东南亚、日本、欧美,每年慕名而来的参谒者与日俱增。       

       从五祖寺旁门出来时已夕阳西下,我才发现山门古树下方有一座古桥横卧在山腰峭壁间,古桥叫飞虹桥,为元代建筑,犹如一道彩虹连接两壁。桥的东西两头分别有清代王万彭书写的“放下看”、“莫错过”横批,笔力苍劲潇洒,还有宋代大诗人欧阳修的一首诗:“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山林隐者趣,钟鼓梵王家。”桥下是飞流瀑布,气势磅礴,声震山谷。我又向山下眺望,远方阡陌纵横,田园如画;近处有条幽深古道正穿过丛林向下延伸,似乎没有尽头,一道晚霞透过丛林缝隙洒在古道上。我正仿佛穿行其中,踩踏古石板,努力寻找古人的足痕,追逐当年的繁华景象。     

       林外天下喧,寺里壶中寂。寻访五祖寺之禅宗,可能需要一种悟性,一种慧根,因为寺庙不仅是佛的道场,也盛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炷香、一杯茶、一次寻访、一抹余晖,都可从中获得禅理: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空谷灵水都是在演说本来寂静清明、无生无灭的妙招。普通人到寺庙是旅游,有所求的人到寺庙是祈祷,文人到寺庙是汲取灵感,我的体味是经寺庙点化,被带着穿越时光回到久远的古代,那些高僧名隐漫不经心说出的一两句禅语,就可以启迪你了悟,还可以让你回味再三,好像月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请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寺庙让我感到心安? | 意外
寺庙建造布局有讲究
同样是房子,寺庙如何给人心安的力量? | 意外
江苏苏州:普渡寺(三乡庙)
中国寺庙的由来及寺庙的建筑特点
中国寺庙100座图文收录 广济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