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100: 95后海归浅谈,“瑜伽更像是一种身体和心灵双重的修行。”

(这是一个讲述瑜伽人故事的栏目,主角就是你我他。倘若这个故事能撩拨到您的心弦,哪怕只有一霎那,足矣!)

2022年是Claire的间隔年,她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选择花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包括申请研究生项目,重拾瑜伽练习等。这个冬天,她想去南京图书馆借阅瑜伽书籍,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际练习。那段期间,她忽然对冥想很感兴趣,便走到“心灵修养”的架子前,偶然瞥见了《瑜伽就是心灵修行》。 

打开阅读了几页,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里面提到了冥想练习的技巧,如何将冥想运用到生活中,如何身体力行地去践行非暴力的原则,她觉得这就是一种在生活中的修行。

《瑜伽就是心灵修行》这本书,Claire很是喜欢,读到不错的语录,她会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其中有一句唱诵的翻译堪称她的最爱——彼佳人如月而实胜月,纵集合宇宙。所有月之美,亦不可胜彼。

这句话的含义是,月亮本身是很温柔、很浪漫、很美的物象,所有月的美都不及人性的光辉。“我印象中的唱诵内容都比较刻板、很枯燥,我没想到这个唱诵翻译过来让人觉得很美,有点像文学大家的作品。” 

这时,她已经接触瑜伽四年多了,越练越有感觉。除了日常去瑜伽馆练习体式,她还会翻阅一些瑜伽书籍。在她眼中,瑜伽书籍与体式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只看书,不做体式,可能身体的觉知就无法调动到位;但若是只做体式,不看书,可能头脑的觉知就无法调动到位。”

阅读书籍这件事,只要踏实做个读者,就能离真相越来越近,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即表达了这个含义。但练习体式这件事,若没有线下瑜伽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身体建立起觉知颇有难度。这四年中,Claire在国内外几个城市体验过不同风格的瑜伽课程,也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瑜伽方式。

为了减肥塑形练瑜伽,但却收获了内心的变化 

Claire在纽约大学念书,2018年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回国,她对自己的身材不太满意,决定跟着妈妈去瑜伽馆试试效果。上过一节瑜伽课后,虽然她会流汗,但瑜伽体式并没有很激烈,似乎无法满足她减脂的诉求,心里觉得用处不大。即便是坚持练习了1个月后,她也没有看到自己明显的身材变化,只是感觉衣服松了一点点,也许这源自一份心理安慰。 

之后,Claire开始了断断续续的瑜伽练习,在纽约、新泽西、上海、南京上过多种主题的瑜伽课程。她觉得,瑜伽是一种运动方式,而她对减肥塑形的诉求始终没有改变,在练习瑜伽之余,她还会尝试其他运动,比如拳击、普拉提等。

出乎意料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她竟然对瑜伽产生了更多兴趣,因为瑜伽带给了她一些“别样”的感受。在瑜伽馆上过一节大课,身体会出汗、会疲惫,但在安静的教室闭目养神一会儿后,她发现身体不那么累了,头脑竟然清醒了,精力也更为充沛了,总之,整个人很舒服。这种舒服其实是练习时全身的用力与练习后全身的放松形成的鲜明对比。

条件允许的时候,她会每天都去瑜伽馆练习,这好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若是临时有事,去不了馆里,她会跟着Keep做流瑜伽,做完就感觉很舒服,自己的心情特别平静。有时,她会深深感受到后弯体式的魅力。“感觉心胸都打开了,我会变得更为包容了。” 

这样的一种平静与包容,在无形中,融入了Claire的生活。之前在马路上,她如果听到按喇叭的声音,内心会很烦躁,觉得别人打扰到了她,但规律练习瑜伽后,她会换一个视角看待同样的事情,别人按喇叭可能真的有急事,她会尝试体谅别人,主动给他人让路,不会再去内化这件事。

成就感是坚持练习瑜伽的动力

最初去瑜伽馆练习时,Claire的兴致并不高,因为她觉得做体式对减脂塑形用处不大。幸亏她妈妈常常鼓励她,两周后,她有点渐入佳境了。在课堂上,她会意外收到老师的夸奖,小小的成就感就在她心底悄悄升起。之后的两周,她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即便妈妈不去上课,她也会一个人开开心心地去练习。

再次让她感受到浓浓的成就感是在今年选择的瑜伽馆。那里的课程多以流瑜伽为主,馆里的学员年龄偏大,但阿姨们做体式都很厉害,各种手臂支撑、劈叉、头倒立都能轻松应对。相较之下,Claire虽然年轻,却很像瑜伽界的小菜鸟,做体式小心翼翼,顾虑颇多,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内。

在她们的无声鼓舞之下,Claire迎来了新的突破。以前,碰到一些比较害怕的体式,她选择默默地划水。如今,她愿意去尝试,比如神猴式(又称竖叉)。她说,小时候学过芭蕾,身体的柔韧性不是很好,劈叉很费劲,也做不到,后来就不学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瑜伽馆的练习之后,她发现自己能慢慢劈下去了,这种感觉很神奇,也很有成就感。 

Claire对后弯体式的探索也是循序渐进的,她说自己有点骨盆前倾,腰不太好,就不太敢做后弯体式。瑜伽馆里,有个课程叫瑜伽轮,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体验,发现做后弯体式时,瑜伽轮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肩颈、胸腔的打开幅度会更大,腰部完全没有不适感。当身体贴着瑜伽轮弯下去时,她感觉很舒服,很开阔,心中的情绪好像都被排解了。

学瑜伽要抠细节吗? 

Claire接触瑜伽课是从私教开始的,老师纠正体式会更为细致。她回到美国去上瑜伽课时,就有些不适应。每次上大课,人数都很多,需要提早到达教室抢垫子,加上老师用英语口令引导体式,她不太熟悉,只能囫囵吞枣地模仿周围的学员。

美国瑜伽老师的教学风格与她第一个瑜伽老师也不太一样,由于学员人数多,老师没有精力帮学员抠动作的细节。有时,老师会提示大家,“要享受当下所做的动作,去感受,去沉浸就可以了。”这与她最初学瑜伽的理念有所出入。

等到她重回国内寻找瑜伽馆时,她会特别留意老师的教学风格,也会选择学员较少的时段去上课,这样就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她很享受体式中抠细节带来的不同身体感受,比如侧角伸展式中,按照老师的引导,她会用心延伸举过头顶的手臂,清晰感受到侧腰的拉伸,当她把视线挪到手指尖处时,也会感觉到手指端那里有一种力,那股力很流畅,会从手指尖一直传导到脚趾头以及脚后跟。每次练过后,她都感觉身体两侧被拉长了。

Claire形容自己的爱好很多,但都是三分钟热度。瑜伽是一个例外,她好像能发自内心地坚持瑜伽,也许瑜伽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她心中,“瑜伽更像是一种身体和心灵双重的修行。一开始我接触瑜伽,想修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瘦一点,更好看一点,身体更美一点。接触多了,我想要修炼自己的心灵,逐步地转变自己,让自己更平和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体贴,更包容。”

采访手记:

Claire是我的瑜伽网友,她加了我的微信号,我们简单聊过一次后,我觉得她的故事有料,就预约了后续的采访。直到近期,我们才深入地谈了她的瑜伽故事。 

当初吸引我的点是,她竟然会阅读瑜伽书籍,这在瑜伽练习者中很少见。我当时读瑜伽书籍也是机缘巧合,受到了老师的推荐和引导。而她与《瑜伽就是心灵修行》在图书馆的相遇更像是上天的神来之笔,那本书其实是喜马拉雅瑜伽流派韦达大师的著作。韦达大师在瑜伽界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大师。

深聊之后,我才知道最初驱使她走进瑜伽馆的动力是为了减脂塑形,这个目标似乎没达到,但她的瑜伽之路却一直在延续。从开始时的磕磕绊绊、断断续续,到如今她已把瑜伽练习养成一种习惯,这可谓是一种“奇迹”。

其实,无论我们由于什么原因走进瑜伽教室,若能在练习中接触到瑜伽的真谛,那便是极好的。显然,Claire对于减脂塑形的期望还在继续,她会做其他的运动去实现那个目标,可瑜伽她依旧会坚持,因为她切实感受到了瑜伽带给她内心的转变,而这些效果是其他运动无法企及的。

谈到Claire害怕的体式,除了劈叉,还有头倒立。她已经开始慢慢尝试了,尽管肩膀的力量还不够。她说,自己想过去健身房特别练习一下上臂的力量,用这种方式来辅助头倒立的练习。虽然我做头倒立没有很完美,但我也尝试了几年。以我的经验来看,瑜伽与健身的理念不太一样,所以健身有时无法很好地为瑜伽体式起到补充作用。

如果头倒立中肩膀无力,可以尝试用正确的方式练习四柱支撑和海豚式。当有一天,我们能把海豚式很自如地坚持一段时间后,肩膀的力量就差不多了,再去攻克头倒立,就需要去感受身体的觉知,双腿离地时,如何让骨盆来到头顶的正上方,然后再慢慢伸直双腿找到平衡。这些体式我虽然也能夸夸其谈讲很多,但做不到位,其实就是知行不合一,继续练习依旧很重要。 

最后,我想说,Claire还这么年轻,就能跟瑜伽如此和谐地相处,太让人羡慕了。网上不是说,你什么时候开始瑜伽,年龄就定格在那个时候。其实,无论什么年纪,想做瑜伽,那就去做吧,只要找到了专业的老师,适合的练习方式,我们总会受益的,加油!

(我想做100个瑜伽人的故事,性别、年龄、背景均不设限。只要您有瑜伽故事,我就能讲得“有趣”,欢迎来联系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位习练阿斯汤伽的人必看,关于体式纠正的重要性
David Swenson阿斯汤伽7日上海工作坊分享(三)完结
瑜伽流派那么多,你最适合哪一个?
瑜伽习练不要怕受伤
瑜伽丨身体是心灵的庙宇
瑜伽,身体是心灵的庙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