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编原地 ‖ 085】散文 · 平台小编 樊文举 ——《​​​春联》



平台小编




小编园地           



春  联



文 ‖平台小编  樊文举


       春 联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这一风俗遍布整个华夏大地,不是我们村独有。春联贴好后,整个村子就好像变成了一片吉祥的海洋,处处涌动着喜庆,笼罩着幸福。
从表层看,过年贴春联,除了表达人们憧憬未来、热爱生活之情外,再就是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如此简单。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 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宫廷,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由此可见,春联的前身即“桃符”,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春联到底源于何时,暂且不论,但它肯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枝,一直滋润着中华大地。不管是儿时,还是现在,过年时,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是要贴春联的。只是现在与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过去大家基本上都称它为“对子”或“对联”,现在统称为“春联”,只有极少数老年人还叫对子或对联。二是过去的春联都是由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写的,而现在基本都是从街上买来的。买来的春联大多是印刷品。单从纸张质量、字体、样式等方面来看,当然是印刷的要漂亮得多,但却少了写春联的意境和氛围。但无论是手工书写还是印刷,都从未改变人们对春联的喜爱和春联的基本内涵。
小时候,我们村没有几个识字的人,更别提会写毛笔字了,所以从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吴老师家门前总是门庭若市。家家拿着裁好的红纸找吴老师写春联。也有个别拿着绿纸或黄纸的人,这是因为他家的老人去世还未满三年,按照村里的习俗,他们家过年是不能贴红色春联的,只能贴绿色或者黄色的春联。我想,这可能与古训老人去世后,儿女们得守孝三年的原因有关吧。吴老师也是一大早在自家院子里向阳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好墨汁、毛笔,还有一两副已经写好的春联,无声地告诉大家——开始写春联了。同时,他还会在桌子旁架起一个火炉,备好茶具、茶叶和水,摆上馒头、油饼,好让村里来写春联的年龄大的人喝茶聊天。吴老师手持毛笔龙飞凤舞地为乡亲们写春联时,全村的“年”好像都跑到了吴老师家。
中途,吴老师休息时,还会给大家讲一些关于春联的故事。公元964年除夕,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一个名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自此开始,由桃符替代了“神荼”和“郁垒”,除避邪驱灾外,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但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据《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一书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应是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公元723年,比公元964年整整早了240年。吴老师还告诉我们,“春联”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非常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有一年,他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新春。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可奶奶给我们讲的古经中,对春联是这么说的。很久以前,东海有座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个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还有一棵大桃树,桃树上站着一只大金鸡。大金鸡每天清晨打鸣时,夜间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得经过桃树赶回巢穴。因此玉帝就派“神荼” “郁垒”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妖怪。后来,因妖怪们都十分害怕“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挂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二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也就是现在的对联。不久前我才知道,奶奶讲的这个古经出自于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我一直想不通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怎么会知道上古奇书《山海经》上的讲的故事。如果奶奶还活着,我一定会追问其根源的,可惜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据我推测,最大的可能就是奶奶也是听别人讲的。至于是谁讲的,就无法知道了。
记得上高中后,我家的春联就由我来写了,虽然字写得很丑很丑,但总比求人方便的多。另外,因那时村里绝大多数人不识字,也几乎没有人评价春联上的字写的是好还是丑,只要是在喜庆的红纸上写上吉利的黑字就行。其实我承担下这一重任,也是出于偶尔。记得那时,我们村上过高中的也就两三个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年,我拿着裁好的红纸在去吴老师家的路上,被半道遇见的一个人大大地嘲笑了我一顿。他说,你一个高中生还求人写春联啊,自己不会写吗?唉,真是世风日下啊,现在的高中生还不如过去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吴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小学四年级。瞬间,我羞愧难言。就下定决心写春联不再求人了,自己写。自此,一看见春联,我就把它悄悄地熟记于心,回家后整理在一个小笔记本上,以备过年时写春联用。前前后后,我的那个笔记本上共记录了近三百副春联。
不管谁铺开摊子写春联,绝不可能只写自家的,一定还会有左邻右舍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早上,我和弟妹们就开始着手折纸、裁纸,再把自己记录的、从新一年的老皇历上找来的春联词,按照自己的心愿为每个屋子选上一副。为了与众不同,弟妹们坚决不让把我们已选做自家春联的词再写给别人家,大多时,我也就很情地愿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其实,我们家每年的春联词大致都是一样的,诗情画意较强的句子比较多一些,这可能与我喜欢诗歌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想来,那时能痛快地接受他们的建议,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和睦,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也许自己当时存有与他们一样的心理。其实,那些词基本一样,都是喜庆吉祥的话,没有一句不好的。接着,我便战战兢兢地提笔、蘸墨、咬牙、下笔,先为自家写。也算是热身,或者临阵磨刀吧。妹妹在一旁帮我压纸,弟弟将写好的春联摆放在炕上、地下等空闲的地方,等墨晾干后,再一副一副地卷起来。不多时,“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吉星永驻幸福家,瑞日高照平安宅”“出门见喜”“身体健康”“牛羊满圈”“吉祥如意”……像一朵朵鲜花似的铺满了炕、地,以及房台。
大多时,我家的春联还没写完,四叔、五叔、左邻右舍就都拿着裁好的红纸来了。左一个说写的好,右一个说进步大,他们夸着夸着,我还真有点飘飘然的感觉。不管是真得进步了,还是大家的奉承,总之听这样的话,心中是很舒服的。还有一点,使我感到心中最自豪的,那就是将全村的“年”为我家挣来了一部分,不全在吴老师家了。
一家人的春联,仅“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多则六七副,少则四五副,还有“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的)、“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位置的)、“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比如粮仓、牛圈、鸡舍等)、“斗方”(为正方菱形,多贴于家具上)等,写完一家的春联,至少得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待笑着送走最后一个来我家写春联的人时,一般是下午六七点了。这时,我才觉得腿子快要僵硬了,但心中却塞满着幸福。
贴春联,我们村基本上是从大年三十下午三四点以后开始。春联一上门,全村变得红彤彤的。心中泛滚的不仅仅是喜庆,还有许多的期盼和希望,都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不停地向每一个人招手。小小一副春联,一二十个字,却饱含人情世故,古今中外,天地万物,真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作者简介


【樊文举】网名水比药苦,宁夏西吉县人,业余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朔方》《飞天》《黄河文学》《共产党人》《大观》《六盘山》等报刊杂志。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石城》、诗集《墨语心痕》、散文集《天蓝色的记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学员。

Liupanshan
六盘山诗文
编辑:水比药苦

谢谢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盈视讲春联》:第1集 桃符的来历
【浙江】​吴昊轩《我们的春节》
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以及故事
腊月二十八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