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版!王献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超详细解读,建议收藏起来
userphoto

2024.06.21 广西

关注

赞墨今天花了一天时间,写了这一篇《王献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每一个结构笔法,赞墨都做了详细的解读,从用笔、取势,到笔法、墨色,再到各种间架结构的方法,都从要点和实践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

全文接近17000字,赞墨这次可是花了大量的心血的,希望各位粉丝能够真正从本文中学到你想要的知识和王献之行书间架结构,在书法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文章太长,感谢的话先在这里说一下:谢谢各位粉丝一直以来的支持,赞墨争取多写好文章回馈大家!

一、俊美飘逸,神气亦然

王献之的行书相较于其父王羲之,更添了几分俊逸与灵动,他在笔法与结构上的处理,展现了更高的自由度与个性表达。

纵横变化中的俊美飘逸

  • 用笔:王献之行书的用笔更为洒脱,他擅长运用长线条与短促的笔触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既展现出力量之美,又不失流畅与优雅。转折处往往不拘泥于规整,而是随势而变,更显自然与生动。
  • 取势:在字的构造与章法布局上,王献之敢于打破常规,字势多变而不失平衡,既有飞扬跋扈的气势,又含蓄内敛,形成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行书的技法精髓

  • 笔法细节:王献之的行书中,每一笔的起、行、收都富含变化,尤其是提按转折间的微妙处理,既快速又精确,使得每个字都仿佛具有生命,跃然纸上。
  • 墨色变化:在墨的运用上,王献之巧妙地结合枯笔与湿墨,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润,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与立体效果,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为丰富多元。
  • 刚柔并济:他的笔画中既有刚劲有力的直线,也有柔美流畅的曲线,刚与柔、方与圆、轻与重的对比与融合,体现了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第一法:横不论长短,形斜为佳

  • 要点: 在书写横画时,不应过分强调长度的绝对统一,重要的是形态的斜势,这能赋予字以动感和变化。
  • 实践: 尝试使横画略带倾斜,但保持整体平衡,利用倾斜角度增添字的活力。

第二法:竖长竖短,出锋回锋挑锋尽态

  • 要点: 竖画在不同字中可长可短,收笔时可以是尖锐的出锋、圆润的回锋或是轻挑的挑锋,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 实践: 练习不同类型的竖画收尾,体会不同收笔方式对字形的影响。

第三法:多钩者,或挑或驻或隐或一带而下

  • 要点: 钩画可灵活多变,有时轻挑外露,有时停顿藏锋,甚至直接与下一笔连接,形成连贯的流线。
  • 实践: 掌握不同类型的钩画,如斜钩、竖钩等,并练习如何在需要时适当隐藏或突出钩部。

第四法:纵撇之法,或伸或挑

  • 要点: 撇画应根据字的结构灵活伸展或轻微上挑,以达到字的整体和谐。
  • 实践: 通过练习调整撇画的长度和角度,使其与其他笔画协调一致。

第五法:宝盖之钩,如鸟之视胸乃妙

  • 要点: 宝盖头的钩部应像鸟儿俯瞰胸膛般自然,既有美感又不失力度。
  • 实践: 专注于宝盖头的勾勒,确保钩部既流畅又有力,与下方的部件和谐共存。

第六法:左摘右捺,撇伸捺敛或成点状

  • 要点: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侧的笔画(如撇)通常较长,右侧的捺画则可能收敛或简写成点,以求平衡。
  • 实践: 练习这类字的结构安排,特别注意撇捺的比例与形态变换。

第七法:纵腕之法,末端或伸钩或回钩

  • 要点: 在纵向弯曲的笔画(如走之底)的末端,可选择伸展成钩或回转收笔,增加字的动态。
  • 实践: 练习走之底等复杂笔画的多种结束方式,掌握其中的韵律和力度。

第八法:撇重者,收放自如(注意双人撇的简化写法)

  • 要点: 当字中有多个撇画时,应注重笔画之间的收放关系,特别是双人旁的简化处理。
  • 实践: 特别关注双人旁的撇画,学习如何简化而不失其意,同时保持整体的节奏感。

第九法:盖下之法,撇捺伸展宜均匀

  • 要点: 如盖下的撇捺,应尽量保持伸展的均衡,形成稳定的支撑。
  • 实践: 强化对这类字形的练习,确保撇捺的长度、角度和谐,维持字的稳定性。

第十法:竖钩之字,钩身竖直,钩锋上挑

  • 要点: 竖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锋则需上挑,体现力度和方向性。
  • 实践: 细致练习竖钩,确保竖直且钩锋鲜明,增强字的力量感。

第十一法:四点法,或为横或为波横

  • 要点: “火”字底或其他四点水的处理,可视为连续的横画或带有波浪的形态。
  • 实践: 探索不同的四点水书写方式,从平直到波动,寻找最适合字形的风格。

第十二法:多捺法,须有伸有缩

  • 要点: 在字中有多捺的情况,应注意它们之间的伸缩变化,避免雷同。
  • 实践: 通过练习,确保每个捺画都有其独特性,或长或短,或舒展或收敛。

第十三法:回钩之法,钩宜下带

  • 要点: 回钩笔画在收笔时,钩部应向下带出,形成流畅的过渡。
  • 实践: 练习回钩时注重流畅的下带动作,使钩部自然融入整体字形。

第十四法:纵戈之字,戈身或直或弯,戈钩一挑

  • 要点: 戈字旁的笔画,戈身可直可曲,但戈钩必须清晰上挑。
  • 实践: 练习戈字旁的多种形态,掌握戈钩的准确性和力度。

第十五法:平钩之法,顺笔而写,钩身上挑

  • 要点: 平钩书写时要顺势而为,钩部上挑,保持流畅与自然。
  • 实践: 注意平钩的书写节奏和钩部的自然过渡,避免生硬。

第十六法:末钩者,宜平出,钩上侧成平状

  • 要点: 字的最后一笔若为钩,则宜平缓出钩,钩的上边缘呈平滑状态。
  • 实践: 练习末笔钩的平缓处理,保持字的结尾干净利落。

第十七法:心钩法,钩身宜曲,三点姿态万千

  • 要点: 心字底的钩画需弯曲自然,三个点的排列和形态各具特色。
  • 实践: 通过大量练习心字底,探索不同的心字形态,强化其美感和多样性。

第十八法:横折之法,有方有圆,动静结合

  • 要点: 横折笔画可呈现方形或圆形转折,结合字的动态与静态,赋予字以生命力。
  • 实践: 练习不同风格的横折,如方折刚毅、圆折柔和,根据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式。

二、欹侧生势,寓变化于整齐之中

这一原则在书法艺术中极为重要,尤其体现在行书和草书中。以下是对此原则的细化说明:

  • 欹侧生势
    • 欹侧,意味着在字形结构上故意打破完全的对称和平衡,通过字的某些部分略向左或右倾斜,上下伸缩,从而使字体呈现出动态美和生动感。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让字看起来更加活泼而不呆板。
    • 生势,指的是通过欹侧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流动的气势或是力量感,如同水流或风动,使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成内在的张力和节奏感,引导观者的视线顺畅地移动。
  • 寓变化于整齐之中
    • 整齐,并非指所有字都严格对齐、等距排列,而是指在整体布局上保持一种和谐与秩序,使作品看起来有条不紊。
    • 寓变化,是指在维持整体和谐的同时,每个字、每组字乃至每一笔都允许有各自的特点和变化,通过笔画的粗细、长短、快慢、干湿等对比,以及字形的大小、疏密、正欹等差异,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 这种处理方法要求书者在遵循一定法则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对比与统一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既有规律可循,又富含变化,达到“和而不同”的审美境界。
  • 实践应用
    • 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书者需根据篇章内容、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灵活运用欹侧与整齐的结合。例如,在长篇行文中,可以适当调整某些字的倾斜角度或大小,使得整体既不过分杂乱无章,也不至于单调乏味。
    • 通过观察古代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如何在整齐的章法中巧妙地穿插变化,既能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韵律,又能领略到匠心独运的巧妙构思。

第十九法:右侧之字,竖向右倾成右侧之势。

  • 要点: 在字的右侧部分,竖直笔画应微微向右倾斜,营造出字的右侧倾斜感,增加动感。
  • 实践: 在练习时,特别注意右侧竖画的倾斜角度,既要表现出倾斜的趋势,又要保持整个字的平衡和谐。

第二十法:左欹之字,竖向左斜成欹仰之势。

  • 要点: 当字的整体结构偏向左侧时,竖直笔画应向左倾斜,形成“左倒右正”的欹侧之美。
  • 实践: 练习时,着重于控制左侧竖画的倾斜度,确保字虽倾斜却仍稳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十一法:上欹下侧,上下两部分向相反方向倾斜。

  • 要点: 上半部分向一侧倾斜,下半部分则向另一侧倾斜,形成上下对立的动态平衡。
  • 实践: 在构建此类字形时,精心设计上下两部分的倾斜角度,确保两者相互呼应,整体既对比又协调。

第二十二法:左欹右侧,或左向右斜或右向左斜,成欹侧之势。

  • 要点: 这一法则强调字的不对称美,无论是左侧向右倾斜还是右侧向左倾斜,都能创造出独特的欹侧效果。
  • 实践: 练习时,尝试不同方向的倾斜组合,理解并把握倾斜对字形美感的影响,使字既生动又稳定。

第二十三法:有提有按,动静相宜,韵味十足。

  • 要点: “提”指轻快上提,“按”则是加重下压,通过笔力的轻重变化,使字的线条富有节奏感和层次。
  • 实践: 在书写时,刻意练习笔画的提按变化,特别是在转折处和笔画的起止点,以增加字的韵律和力量感。

第二十四法:使转交替,犹如龙蛇,情神交融。

  • 要点: “使转”是指笔画在转折时的流畅与灵活,如同龙蛇般蜿蜒而有力,体现出书者的感情与精神。
  • 实践: 在行书或草书中尤其重要,通过连续而自然的笔画转换,使字迹既有流动感又不失力度,反映出书写者的个性与情感。练习时,注重手腕的灵活性和笔力的调控,力求达到行云流水般的书写效果。

三、流动和谐的统一

这一原则,进一步深化了书法艺术中形式与意境的融合,它强调的是作品中各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美感。以下是这一原则的几个关键点:

  • 流动
    • 流动性指的是书法线条的连续性与动感。在行笔过程中,书者通过提按、转折、疾徐等技巧,使得笔画之间仿佛有气脉相连,形成一种连绵不绝的流动感。这不仅体现在单个字内笔画的衔接,还体现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与过渡,宛如溪水自然流淌,给人以流畅、灵动的视觉体验。
  • 和谐
    • 和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笔法、结构、章法上的和谐统一;二是作品与环境、情境的和谐共鸣。在笔法上,轻重缓急要恰到好处,使整体风格一致;结构上,字的大小、疏密安排得宜,避免突兀或散乱;章法上,则要求布局均衡,有节奏感,如同音乐中的旋律与和声。同时,作品还应与书写时的心境、环境氛围相契合,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 统一
    • 统一并非单调一致,而是指在变化万千中寻求一种内在的规律性和一致性。书者在追求个性和创新的同时,确保作品的每一个部分都能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整幅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这种统一可能体现在笔力的一贯、风格的连贯或是气韵的贯穿,使得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实践应用
    • 实践这一原则时,书者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心手合一,使每一次落笔都能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深入理解不同书体的流动规律,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感知,以达到“意在笔先”,让每一笔都蕴含深意,每一线都流动着生命的力量。

第二十五法:两段合成,宜注意中间连接处谐调过渡。

要点: 对于由明显两部分组成的字(如“易”),重要的是处理好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连接处应该自然、和谐,既不能生硬断裂,也不能黏连不清。
实践: 在练习“易”字时,注意“日”字头与下面“勿”字的连接,通过提笔轻盈过渡或细微的勾连,使得上下两部分既独立又能有机融合。

第二十六法:两平者,宜左右均匀,忌占位不一。

要点: 当一个字由左右两个对称或平衡的部分组成(如“故”),要求左右两边大小、宽度一致,保持整体平衡。
实践: 写“故”字时,“古”、“文”需在视觉上达到均衡,不仅宽度相近,而且上下的空间分布也要一致,避免出现一边过重或过高的情况。

第二十七法:右占者,右不仿独丰。

要点: 某些字的右侧笔画较多或形态复杂时(如“理”),右侧不应过分夸张,以免破坏整个字的均衡感。
实践: 写“理”字,右侧的“里”虽然笔画较复杂,但应适当收敛,保证与左侧“王”的比例协调,整体不失和谐。

第二十八法: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要点: 相反,对于左侧笔画繁复或占据空间较大的字(如“願”),左侧可以适当扩大,以维持字的稳定性和美感。
实践: “願”字左边的“原”笔画密集,应当充分展开,右边的“頁”随之调整,确保整个字重心稳定,不显拥挤。

第二十九法:上占地者,宜听其上宽。

要点: 当一个字的主要部分位于上方,且形状较宽时,应允许上方占据足够的空间,体现字的稳定与气势。 实践: 书写时,确保上方部件得到充分展开,下方部分相对紧凑,维持整体的平衡,不显头重脚轻。

第三十法:下占地者,应任其下阔。

要点: 如果一个字的主体结构位于下方,底部需要扩展,以承载整个字的重量感,保持字的稳重。 实践: 在处理这类字时,下方的笔画或部件应适当放宽,上方则相对收紧,形成下宽上窄的视觉效果,增强字的根基牢固感。

第三十一法:中横支撑的字,横宜长。

要点: 对于以中间横画作为主要支撑的字,这条横画应该拉长,起到稳固字形结构的作用。 实践: 强化中间横画的长度,同时确保其位置恰到好处,既分割了上下的空间,又为字的整体架构提供了稳定的中轴线。

第三十二法:中竖为主干的字,竖要劲直。

要点: 当一个字的中坚力量在于垂直的主竖时,此竖务必笔直有力,成为字的脊梁。
实践: 精准控制中竖的书写,使其挺拔有力,贯穿上下,支撑整个字的骨架,其他笔画围绕它协调布局。

第三十三法:右边笔画少,宜与左旁下部取齐。

要点: 若字的右侧笔画较少,为了保持平衡,右侧应与左侧下方对齐,形成统一的基线。
实践: 调整右侧笔画的位置,确保它们与左侧下方的水平对齐,即使笔画数量不对等,也能在视觉上达到平衡。

第三十四法:左偏旁笔画少,宜与右部上方平肩。

要点: 当字的左部结构笔画较少时,应调整其高度,确保最上端的笔画与右侧主体部分的上缘齐平。这样处理旨在维持字的整体平衡与和谐。
实践: 在书写时,需细致地校准左偏旁顶部与右侧结构上界的对齐,通过适当拉高或调整左部笔画,实现两侧在视觉上的均衡,即便笔画分布不均,也要达到协调之美。

第三十五法:上中下三联者,上下有伸有缩,中宜停放恰当。

要点: 对于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的字,上部和下部的延伸应有变化,不宜同样长度,中间部分的安排需恰到好处,以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和节奏感。
实践: 在布局这类字时,主动控制上部与下部的伸缩比例,避免均匀分布导致的单调,同时精心安排中部结构,确保它既不显拥挤也不过分疏离,从而营造出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第三十六法:左中右三合者,中部宜正,左右宜呼应。

要点: 针对左中右三部分构成的字,中部结构应保持端正,作为视觉重心,而左右两边则要相互照应,形成一种互动与平衡。
实践: 在书写时,强化中部的稳定性,确保其笔画工整,同时通过调整左右两边的笔画形态或位置,使它们在风格、力量上有所响应,共同支撑整个字的架构,展现整体的连贯性与协调美。

第三十七法:横重者,长短错落以防呆板。

要点: 当字中包含多个横向笔画时,应通过调整这些横画的长度和位置,使之错落有致,以避免字形显得过于单调和刻板。
实践: 在书写时,刻意变换横画的长短,甚至微调它们的高低位置,创造视觉上的起伏变化,确保横线之间既有对比又不失和谐,增强字的动态美感和节奏感。


第三十八法:多竖者,竹节上下,变化多端。

要点: 遇到多个竖直笔画排列时,应当模仿竹子节节高升的形态,使每一竖的长度、粗细或间距有所变化,增加字的生动性和韵律感。
实践: 在安排竖画时,避免所有竖画等长同距,通过细微调整,如有的竖画略长、略粗,或间隔稍有不同,模拟自然生长的不规则美,使字的竖向线条富于变化而不失秩序。


第三十九法:辶绕之字,捺为平出。

要点: 在书写带有“辶”旁的字时,其最后一笔捺划应平缓地水平伸出,这样不仅符合行书流畅的特性,也使得字的收尾更为稳重且富有延展性。
实践: 执行这一法则时,需注意“辶”的捺划不要过于上扬或下垂,而是保持一个相对水平的态势,同时保持线条的流畅与力度,以完成整个字的和谐收尾。

第四十法:字写小者,小而不拘泥。

要点: 即便在较小的空间书写汉字,也要力求结构完整,笔画清晰,不因字小而失去灵动与气韵,体现出“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实践: 缩小字形时,更加注重笔画的精炼与空间的高效利用,保持字的骨架完整,通过适当的留白和笔触的轻重变化,传达出与大字相同的神韵与气势。

第四十一法:字形斜者,体斜心正。

要点: 斜势书写的文字,虽外形倾斜,其精神内核务必保持正直不阿,此为书法中的"势斜而意正",旨在通过外在的动态构造传递内在的稳健与和谐。
实践: 实践此法时,书家需巧妙运用笔力与布局,使倾斜的字形在视觉上不失平衡,通过笔画的轻重缓急,体现字的灵动与端庄并存,达到形斜而神正的艺术效果。


第四十二法:字形扁者,间距稍长不显矮。

要点: 面对字形偏扁平的字,适当增加笔画间的横向空间,可以有效避免字显得过于紧凑或矮小,从而在视觉上达到舒展的效果。
实践: 在书写扁形字时,着重控制笔画间的距离,尤其是上下笔画之间的间距,适度拉长,同时保持字的整体紧凑感,使得扁平化的字形展现出宽博而不失挺拔的姿态。

第四十三法:字写大者,大而不松,形展尽态。

要点: 当书写字体尺寸放大时,关键在于维持结构的紧密与力度,确保字体放大而不失紧凑,形态充分展开,各部分协调,展现字的宏观美感与细节韵味。

实践: 在实践此法时,重视每一笔画的力度与走势,加大笔触的同时注重笔力的控制,保证笔画间既有适当的留白又不失紧密联系。特别关注字的整体构架,利用大字的空间优势,使字的气势与韵味得到最大化的表达。


第四十四法:形单者,笔画虽少,结体自如,小中见大。

要点: 对于仅有少量笔画的单体字,强调的是结体的自然流畅与空间的巧妙利用,即使笔画不多,也要在有限的结构中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与广阔的空间感。

实践: 在书写这类字时,专注于每一笔的质量与位置,通过笔画的粗细、长短变化,以及巧妙的空白处理,营造出字的小巧中蕴含的宏大气象,力求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


第四十五法:繁而复者,疏密有致忌纷纭。

要点: 面对笔画繁多复杂的字,重要的是在密集的结构中创造合理的疏密对比,避免笔画相互缠绕混淆,通过精心安排,使复杂之中见秩序,纷繁而不乱。

实践: 实践时,需细致规划每一部分的布局,利用笔画的粗细、曲折变化来引导视线流动,适当加强某些部分的密度,同时在其他区域留出透气空间,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展现繁复之美。

第四十六法:笔画错综者,迎让穿插,得当有序。

要点: 当字内笔画交错复杂时,要讲究笔画间的迎让与穿插,确保每笔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一种有机的组织结构,避免笔画间的冲突,呈现出有序之美。
实践: 在书写这类字时,需深入理解每一笔画的走向与作用,通过提按转折的技巧,合理安排笔画的交叉与避让,使得复杂的结构变得清晰可读,展现出笔画间的默契与和谐。


第四十七法:聚敛之字,内敛外张。

要点: 对于内部结构聚集、外部开放的字,书写时应注重内紧外松的原则,内部笔画紧凑而有力,外部形态则适度展开,形成一种内外对比,增强字的张力与层次感。
实践: 实施这一法则时,首先要稳固字的中心结构,确保内部笔画紧密相连,然后逐步向外扩展,通过外展的笔画或结构给予字以开阔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聚敛而不拘谨,外张而不散漫的境界。


第四十八法:起笔凌空逆向取势,名为上搭锋横。

要点: 在横画起笔时,采用从上至下的逆锋动作,形成一个轻微的上翘趋势,这种起笔方式称为“上搭锋”,能够赋予横画以动感与力度,增添字的活力。
实践: 操作时,先轻轻逆锋向上,再迅速转向顺势下拉,形成的上搭锋不仅丰富了横画的形态,也给整个字增添了一种蓄势待发的气势,体现了笔法的灵动与变化。

第四十九法:横尾末端向上翻挑,意为呼应。

要点: 横画结束时,通过笔锋轻轻上挑,形成一个小勾或尖角,这样的处理不仅增添了字的趣味性,还实现了与其他笔画在视觉上的相互呼应,增强了字的整体连贯性。
实践: 在完成横画的最后阶段,运用手腕的微妙转动,带出一个自然的上挑动作,这个动作不宜过大,应恰到好处,使其既不破坏字的整体平衡,又能微妙地与周围的笔画形成对话。


第五十法:左右相迎,避让互揖。

要点: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两部分应当相互迎就,通过笔画的避让与交错,表现出一种礼让和谐的氛围,使得左右两侧既独立又统一,彰显书法的礼仪之美。
实践: 书写时,需考虑左右部件的相对位置与笔画的穿插,通过调整笔画的粗细、长度或倾斜角度,实现两部分的和谐共处。左侧可能略微让位右侧,或反之,关键在于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与相互尊重的视觉效果。


第五十一法:左右相背,彼此顾盼。

要点: 对于左右分开较远,看似背向的字,实际上各部分应通过巧妙的笔势处理,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与顾盼,即使形态分离,精神上仍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呼应。
实践: 在处理此类字型时,虽然左右分立,但通过笔势的延伸、笔断意连的手法,使两部分在视觉上形成隐形的纽带。比如,左侧的末笔可以朝向右侧,右侧的起笔则似乎回应左侧,这样即便物理上分离,也能感受到它们之间无形的牵绊与和谐。

四、有迹无迹的牵丝连络

这一法则,主要涉及的是行书书写中“牵丝”这一独特的笔法特点。这一法则强调的是在行书的书写过程中,笔画间的连带关系应当既自然流畅,又不失字的独立结构,达到“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巧妙平衡。

  1. 有迹:这里的“有迹”指的是行书中直观可见的笔画间的连线,也就是“牵丝”或“游丝”。当书写者在一笔结束而未完全提起笔锋,直接过渡到下一笔时,会在空中或纸上留下细如丝缕的痕迹。这种连带使得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产生视觉上的连续性,增强了行书的节奏感和流动性,让整篇作品看起来更加连贯和生动。
  2. 无迹:相对地,“无迹”并非指没有牵丝存在,而是指虽然笔画间有连带的意念和动力,但并不一定在纸上明确显现。这种情况下,连带更多体现在笔势的内在连续和气韵的流动,即便肉眼不见明显的线条连接,也能感受到字与字之间的气息相通,笔断意连。这是更高层次的“连络”,要求书写者对笔法有更深的理解和控制能力。
  3. 平衡与运用:“有迹无迹”的原则要求书家在实际书写中灵活运用,既要保持字的独立完整性,又要使字与字之间形成和谐的关联。在一些需要强调节奏和速度感的地方,可以适度加强牵丝的显性表达;而在需要凸显字的清晰结构或庄重氛围时,则可能采取更为隐晦的连带方式,或干脆让笔画独立而不显牵丝。
  4. 实践技巧:在实践中,掌握好“提按”与“转折”的技巧对于实现“有迹无迹”的牵丝至关重要。提笔时要轻盈,使笔尖轻轻掠过纸面形成游丝,而按笔时则需稳健,确保字的骨架清晰。此外,书写的节奏与呼吸的配合也会影响牵丝的效果,快慢有致,气韵自然。

第五十二法:笔连,首尾相连,两笔变一笔。

要点: 在行书或草书中,笔连是指前一笔的结尾直接过渡到后一笔的起始,形成流畅的一气呵成之感,使两个单独的笔画融合为一,增加了书写的节奏与连贯性。

实践: 在实际操作时,要掌握好笔势的连续性,利用手腕的灵活转动和笔力的适度控制,使收笔与起笔自然衔接,无需提起笔来中断墨迹,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


第五十三法:意连,笔画不连,启承转合宜相照应。

要点: 即使笔画间没有直接的墨迹相连,通过巧妙的布局与笔势的内在联系,使字的各部分在视觉上形成呼应,达到“意”上的连续与整体性。

实践: 书写时,关注笔画间的空白处理与形态的对应,通过笔画的走向、轻重及空间的分布,暗示出笔画之间的潜在联系,使观者能感受到字的内在节奏与和谐。


第五十四法:牵丝之妙,在于连绵不断,飘逸流畅。

要点: 牵丝是指笔画间的细线连接,它不仅仅是笔墨的自然流淌,更是书家对节奏与韵律的精准把控,要求线条既连绵又富有变化,展现出书法的灵动美。

实践: 在运用牵丝时,要兼顾速度与力度,保持笔尖与纸面的适度接触,让笔墨随着笔势自然延伸,同时注意牵丝的长度、粗细需与整体风格协调,不宜过度,以免影响字的清晰度。

第五十五法:点连点,或断或连。

要点: 点的连接处理灵活多变,既可以通过直接的墨迹相连,也可以通过位置与形态的呼应达到连贯的效果,这种处理增加了书法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实践: 视具体情况而定,或直接以牵丝相连形成连续的动感,或通过点的位置排列及形态的相似性传达出内在的联系,无论连接与否,都应确保点的分布均衡且富有节奏感。


第五十六法:点连横,使转连带,一笔而为。

要点: 当点与横画相连时,通过笔势的自然过渡,将点的结束动作转化为横的起始,形成一笔完成的流畅效果,这种技法要求动作连贯,笔力转换自然。

实践: 完成点后,顺势将笔锋调整至横画的起笔状态,利用手腕的微妙转动,流畅地进入横画的书写,确保点与横之间既有区分又不失连贯性。


第五十七法:点连竖,点或横或挑,姿态万千。

要点: 点与竖画的连接处,点可以有多种形态,如直接连入竖画,或先作一横再转为竖,甚至以挑笔形式过渡,展现了书法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样的美感。

实践: 根据字的结构与个人风格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无论是直接过渡还是先做短横、挑笔再转竖,都应保持动作的自然流畅,使点与竖的结合既协调又富有变化。

第五十八法:点连撇,相邻两笔一笔而成。

要点: 通过笔势的连贯,将点与随后的撇画一气呵成,这种技法要求书写者对笔的控制力强,能够准确地从点的形态过渡到撇的走势,保持线条的流畅与力量感。
实践: 完成点之后,迅速调整笔锋方向,以连续的动作引出撇画,确保点的结束与撇的起始无缝对接,整个过程既快速又准确,展现出笔势的连绵与力度。


第五十九法:横连横,连带轻巧,多有变化。

要点: 相邻的横画连接时,应注重轻盈与变化,通过不同的连带方式(如直接连笔、空中过渡等)赋予横画组合以节奏与生气,避免机械重复。
实践: 在书写连续的横画时,可以通过改变横画的长度、粗细或倾斜角度来增加变化,同时在连带时注意笔力的轻重变化,使得每个横画既独立又相互衬托,整体显得生动有趣。


第六十法:横连竖,连带自如,果断有方。

要点: 在横画和竖画的连写中,既要保持连带的自然流畅,又要体现出书写的果断与控制力,通过竖画间的适当间隔或轻微的笔触变化,展现出竖直线条的韵律与力量。
实践: 在横画、竖画相连时,可以利用提按、快慢变化等技巧,确保每根竖线都有其特色,同时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使竖连既不拥挤也不过于分散,整体呈现出一种有节制的自由与力量感。

第六十一法:横连撇,牵丝连笔,或断或连。

要点: 横与撇的连接,可通过直接的牵丝或隐含的意连实现,具体选择依据字的结构和整体风格,旨在使字的形态更加生动和谐。

实践: 可根据需要选择直接以细线相连,或者通过横的末端形态自然导向撇的起笔,即使没有明显的墨迹相连,也要确保两笔之间有视觉上的连续感。


第六十二法:撇连横,顺带连接最常见。

要点: 撇之后紧跟的横画,通常通过顺带的方式连接,即撇的末端自然过渡到横的起始,这要求书者在笔势转换时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实践: 完成撇画后,利用笔的惯性与手腕的微调,流畅地进入横画的书写,保持撇与横之间的动势不间断,同时注意两笔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第六十三法:撇捺连写,流动贯通。

要点: 撇捺作为字的常见组合,通过一气呵成的书写方式,使撇与捺之间形成流畅的气脉,强调了字的开合与动态美。

实践: 在撇与捺的书写中,应注重笔势的连贯与气韵的流畅,完成撇画后,利用笔的余势迅速转入捺的起笔,保持两者间的气脉相连,展现出字的生动与开阔感。

五、奇妙的省变草写

这一法则,体现了书法艺术中对传统楷书结构的灵活变化与简化,以适应快速书写和表达个性的需要。此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省略与变形

  1. 省略笔画:在保证字的基本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行书和草书会省略楷书中的一些次要笔画,或是将多笔合并为一笔,以此加快书写速度并增强书体的流动感。例如,“心”字底的点可以简化为一勾,或几个连续的折笔可能被一条流畅的曲线替代。
  2. 结构变形:为了适应连笔书写和气韵连贯的需求,字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如拉长、缩短、倾斜等,这些变形在保持字的基本形态的同时,赋予了书法更多的动态美和个性特征。

草化与符号化

  1. 草书符号的使用:行书中融入草书元素时,常会采用特定的草书符号来代替复杂的字形结构。这些符号是经过长期书写实践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简化形式,如“之”字旁、“也”字底等,都有其特有的草写形式。
  2. 创造性的简化:书法家在熟练掌握基本草写规则的基础上,还会根据个人审美和情绪进行创造性的简化,形成个人风格。这种创造性的处理使得每一个书家的行草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意趣与法度的平衡

  1. 意在笔先:省变草写虽强调速度与个性,但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书家需在“意”与“法”之间寻求平衡,既不拘泥于古法,也不失规矩,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2. 气韵生动:通过省变草写,作品能够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动感,达到“奇妙”的艺术效果。书写的每一笔都饱含着书者的情感与气韵,使得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情感与精神的传达。

第六十四法:多处省略,运用自然。

要点: 在行书或草书中,为了追求书写的速度与流畅,常对一些笔画进行省略或简化,但这种省略需基于字的可读性和整体美观,自然而不造作。例如,减少某些笔画的曲折,合并相近的点划等,使字形更为简洁明快。

实践: 实践这一法则时,书者需对汉字的基本结构有深刻理解,确保省略后字的识别度不受影响。通过观察前人墨迹,学习如何恰当地省略而不失字的神韵,同时保持书写风格的自然流畅。


第六十五法:直接省点,一目了然。

要点: 在特定的字或结构中,原本存在的点画可能被直接省略,或与其他笔画合并书写,使得字形更为简洁清晰,观者一眼即可把握字的整体结构。

实践: 在书写过程中,对于那些点画非核心构成部分的字,可以考虑直接略去点画,或将点融入其他笔画之中,比如将字末的点与上一笔画的收笔相连,或是在某些结构中用短横代替点,从而使整字看起来更为整洁、直观。


第六十六法:口字简写,随字而为。

要点: “口”字作为一个常见的部首,在行书或草书中经常被简化书写。简化的形式多样,可能是将四角变为圆润,或是只保留上半部分,亦或是用一横加一勾代替,具体形式需根据周围笔画和整体字形灵活决定。

实践: 在遇到“口”字结构时,书者可根据字的整体风格和上下文关系,选择最合适的简化方式。例如,在快速连写的草书中,可能仅用一个环形或半环形的笔触象征“口”,而在行书中,则可能保留其轮廓但进行适当的圆润化处理,以求得与周围笔画的和谐统一。

第六十七法:行书楷法,动中显静。

要点: 行书虽以流畅连贯著称,但在某些字或部分结构上采用楷书的严谨笔法,可以使整幅作品在动态中蕴含稳重与宁静,增强对比与层次感。这种方法强调了行书的灵活性与楷书的规范性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实践: 在行书创作中,针对一些关键笔画或结构复杂的字,可以刻意采用楷书的书写规则,如笔画的起收、转折处的顿挫等,以此来突出字的骨力和结构之美。同时,要确保这些楷书元素与行书的连贯性相协调,不显突兀。


第六十八法:楷行交用,动静悠然。

要点: 这种书写方法是在同一作品或甚至同一字中,根据需要灵活穿插使用楷书和行书的书写风格,以达到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楷行交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展现了书者的驾驭能力和审美情趣。

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字的结构、篇章的布局或是情感的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在楷书的端庄与行书的灵动之间切换。例如,标题或重要词汇用楷书写以示庄重,正文则以行书流畅书写,营造出既有秩序又不失活力的视觉感受。


第六十九法:草写潇洒,似江水一泻千里。

要点: 草书以其狂放不羁、一气呵成的特点,要求书者在运笔时如同江河奔流,连绵不绝,展现出强烈的动态美感和自由精神。在草书创作中,追求的是笔触的流畅、气势的磅礴以及书者个性的淋漓尽致展现。

实践: 草书书写时,需放松手腕,让笔随着身体的自然运动自由挥洒,不拘泥于细节,注重整体的气韵流动和情感的抒发。在笔画的连接、转折与布局上,要大胆而自信,敢于突破常规,使每一笔都充满力量与生命的张力,最终形成如同江水般奔腾不息的艺术效果。

六、变化多姿的偏旁部首

在汉字书法中,偏旁部首的变化多姿是书法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偏旁部首作为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不仅承载着字的意义信息,也在不同的书体和书法家的笔下展现出丰富的形态变化,这些变化增强了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变化方式:

1.结构变形

  • 拉伸与压缩:根据字的整体布局需要,偏旁部首可能会被拉长或压扁,如行书中“木”旁的竖画可能被拉长,增加字的纵向动感。
  • 倾斜与旋转:部分偏旁部首会根据行笔趋势有所倾斜,甚至发生轻微旋转,以顺应整体的气势流动,如“三点水”旁在行草书中可能被写得更加灵动,带有明显的倾斜。

2.笔画简化与替代

  • 省略笔划:在快速书写中,某些偏旁部首的部分笔画会被省略或简化,如草书中的“言”字旁常被简化为一两笔完成。
  • 笔画连接:偏旁与主体或其它部分的笔画通过连写形成新的形态,如“口”字旁可能与右边部件通过一笔连续写出,形成独特的连笔形态。

3.笔法变异

  • 粗细变化:通过提按笔法,同一偏旁部首的不同笔画会有粗细不一的变化,增强字的节奏感和立体感。
  • 方圆结合:不同书体对偏旁部首的起收笔有方圆之分,如楷书中偏重方圆分明,而行草书中则方圆结合,流畅自然。

4.风格化处理

  • 个性化演绎:每位书法家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和书写习惯,会对相同的偏旁部首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形成独特的风格标识。
  • 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也会影响偏旁部首的形态,如唐代楷书的规整与宋代行书的灵动,都深刻影响了偏旁部首的表现形式。

5.空间布局

  • 疏密对比:通过调整偏旁部首与其他部分的空间关系,形成疏密有致的布局,增加视觉美感。
  • 穿插避让:在多部件组成的字中,偏旁部首与其他部分之间通过巧妙的穿插和避让,达到和谐统一,展现汉字结构的精妙。

第七十法:从言字旁,或一笔而成或分笔合成。

要点: 在草书书写中,“言”字旁可灵活处理,有时一笔流畅完成,体现速度与连贯;有时则分笔书写,以求结构清晰。书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书写方式,以达到既快速又易识别的效果。

实践: 当言字旁作为偏旁出现时,可以尝试将“口”与左侧的笔画(通常是横折或横)通过连续的曲线一笔带过,或者保持“口”的形状,而将右侧的笔画以简略的形式连接,保持字的整体平衡与节奏感。


第七十一法:从月旁,注意月中二横连笔并上挑。

要点: “月”旁在草书中,中间的两横常常被连写,并且带有上挑的趋势,这样的处理既保持了字的辨识度,又增添了动感。通过这个小技巧,能够使“月”旁的书写更加生动和流畅。

实践: 书写时,可以先写出“月”旁的左侧竖画,然后一笔带过两个横画,最后向上挑出,形成特有的弧线,这样既保持了“月”字的基本形态,又赋予了它草书的灵动特性。


第七十二法:草字头,或断或连或简写。

要点: 草书中的“艹”(草字头)有着多种书写方式,可以是笔画完全连贯,也可以是部分断开,甚至极度简化。书者需根据个人风格及整体字的协调性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实践: 可以尝试将草字头的两笔合并为一,快速上挑后再下拉形成第二笔,或者保留两笔的分离,但通过连笔使它们相互呼应。简写时,可能仅用一两个快速的曲线概括整个草字头,保持整体的节奏感和连贯性。

第七十三法:心字底,钩身尽曲,或一笔草写。

要点: “心”字底在草书中往往呈现出极度弯曲的钩身,甚至可以一笔快速完成,强调其流线型的美感。这样的书写方式使得“心”底显得更加灵动而富有韵味。

实践: 书写时,从左下向右上快速勾勒出“心”字底的形状,将三个点和弯钩融合为一条流畅的曲线,或者保持基本的三点结构,但通过曲线的连续和夸张表现出草书的特性。

第七十四法:从木旁,撇捺略为上挑,或撇长捺成点状。

要点: 在草书的“木”旁书写中,撇捺通常会有所上扬,增加字的活力。有时候,捺画会被简化为一个点,以加快书写速度,同时保持字形的紧凑和平衡。

实践: 书写时,首先快速下撇,接着在撇的末端向上略作挑势,随后的捺可以根据需要简化为一个小点或是保持一定的长度并上扬,这样处理既保留了“木”旁的特征,又符合草书的流畅要求。


第七十五法:反文旁,连写自然变化多端。

要点: 反文旁在草书中经常通过连笔形成,笔画间的连接自然流畅,形态多变,展现出草书的灵动美。

实践: 开始于一短竖,紧接着向右下方拉出一弧线,再顺势向上挑出,最后快速回笔完成捺画,这一系列动作要一气呵成,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第七十六法:从绞丝旁,一笔而成使转自如。

要点: 绞丝旁在草书中常被简化为一到两笔流畅的曲线,强调的是书写的一气呵成与线条的优美。

实践: 通过连续的曲线运动,快速完成绞丝旁的形态,起笔自左上向右下,再回环向上挑出,形成一个或两个连续的环状结构,体现出草书的自由与速度感。


第七十七法:从单人旁,撇竖分明,间距或短或长。

要点: 单人旁在草书中保持撇与竖的清晰区分,但间距根据字的整体布局可适当调整,增加字的动态平衡。

实践: 撇画应快速而果断,竖画紧随其后,两者之间可以有明显的间隔,也可以几乎相连,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达到和谐统一。


第七十八法:从双人旁,或简如单人旁,或一笔而下似竖三点状。

要点: 双人旁在草书中可以高度简化,近似单人旁,或通过一笔连贯形成类似竖三点的形态,注重速度与形式的简化。

实践: 可以尝试将双人旁的两个部分通过快速连笔整合为一个流畅的动作,或是直接将两个“人”形极度简化为几个连续的点和线,保持字的识别性同时加快书写速度。

第七十九法:从女旁,撇捺交叉横连带

要点:在处理女字旁时,核心在于撇与捺的动态交织,并通过横画自然地连接两者,形成一种既稳定又富有流动感的结构。此法要求书者注重撇捺的平衡与横画的恰到好处,以强化字的整体协调性。

实践:练习时,首先单独熟练撇捺的写法,随后尝试在撇捺交汇处添加一横向笔画,使之顺畅过渡。重点在于控制横画的起止位置,使其既不割裂撇捺的连贯性,又能增加字的稳定性。

第八十法:从病旁,两点简为一点或与其他笔画相连

要点:病字旁中的两点可以简化书写,通过将其合并为一点,或是与邻近的笔画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书写的简化而不失其原有形态。这种技巧强调了在保持字形识别度的同时,追求书写效率。

实践:探索不同方式来简化这两点,可以通过笔势的连贯,自然地将两点融合为一点,或者寻找机会让这一点与后续笔画形成连续,练习时注意保持笔画间的有机联系。

第八十一法:三点法,二三点多连为一笔并上挑

要点:当遇到由二点或三点组成的结构时,可以创新地将这些点通过一笔流畅地上挑连写,创造出既连贯又富有动感的笔触。这一技巧强调了书法中的节奏感与流动美。

实践: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从第一点开始,顺势连贯至最后一点并巧妙上挑的技巧,关键在于控制好笔力,确保每一笔既独立清晰又相互衔接自然。

第八十二法:从左耳旁,竖或驻或挑

要点:左耳旁(阝)在草书中的表现形式多样,竖画可以直下、略作停顿(驻)或末端上挑,依据整体字形灵活调整。此法重在展现书者对字体重心与平衡的把握,以及笔画间韵律的调控。

实践:练习时可尝试左耳旁的不同书写变体,关注竖画的微妙变化如何影响整个字的气韵,通过比较挑选最适合当前字形的处理方式,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第八十三法:竖心法,点竖或断或连,竖或竖或挑

要点:竖心旁的书写强调点与竖的处理,点可与竖连写或分开,竖画亦可直下、断开或末端上挑。此法要求书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体现书写的节奏与情感。

实践:通过多种组合练习,理解点与竖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对字的影响,探索不同情境下竖画形态的选择,最终达到既能准确表达字意,又富于艺术美感的书写效果。

第八十四法:日、目旁,注意区分

要点:草书中日旁与目旁虽形近,但在书写时应明确区分,日旁通常更简洁,而目旁则需体现出眼的神韵。此法考验书者对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及对字义的尊重。

实践:分别练习日旁与目旁的标准写法,注意日旁结构紧凑,目旁则需保留一定的空间感以体现“目”的形象。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两者差异的理解和掌握。

第八十五法:提手法,钩身竖挺,挑画有力

要点:提手旁(扌)的书写强调钩身的挺拔与挑画的力量感。笔画应干净利落,钩与挑之间既要连贯又要表现出力度,展现出动作的干脆与果断。

实践:专注于提手旁的每个笔画细节,尤其是钩与挑的形态,通过重复练习增强笔力和控制力,确保每一个提手旁都能展现出既定的风格和力度。

第八十六法:宝盖头,注意点与其他笔画互应写法

要点:宝盖头的书写需留意顶部点与其他笔画的呼应关系,点的位置与大小直接影响下方结构的布局。此法强调上下部件的和谐统一,提升字的整体美感。

实践:在书写时,先确定宝盖头点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笔画的协调关系,通过调整点的位置和笔画的轻重,实践不同的书写风格,确保宝盖头与下部结构的完美融合。

第八十七法:两点法,或分或连。注意:与三点法区别

要点:两点水或火字旁等结构中,两点可分离或通过连笔相连。此法需区分于三点法,重点在于两点间关系的处理,既要体现流线美,也要避免与三点法混淆。

实践:练习时,探索两点间的各种连写方式,同时与三点法的实例进行对比,明确两者在形态上的差异,确保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

第八十八法:山字头,钩挑加撇,写法最常见

要点:山字头的书写特征在于其钩、挑与撇的结合,这些元素共同构成山的轮廓。熟练掌握这一技法,可使山字头形态生动,富有层次感。

实践:反复练习山字头的基本构造,特别注意钩挑与撇的搭配使用,通过变化钩挑的角度与撇的长度,增加山字头的动态与立体感。

第八十九法:有字头,撇横连写,多带下笔

要点:“有”字头的草书写法常将撇与横连为一体,并且这一结构往往带动下面笔画的走势。此法强调笔势的连贯与对后续笔画的引导作用。

实践:在练习时,重点在于流畅地完成撇与横的连写动作,并考虑这一动作如何自然过渡到字的其余部分,练习时可尝试不同的连笔顺序以找到最佳的书写节奏。

第九十法:从竖刀旁,点与竖钩交相呼应

要点:竖刀旁(刂)的书写中,点与竖钩的互动至关重要。点的位置和竖钩的形态应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协调。

实践:关注点的放置和竖钩的弧度,通过调整点的高度和竖钩的弯度,实践如何使二者在视觉上达成和谐,确保整个竖刀旁结构既稳固又灵动。

第九十一法:从口旁,简化多样,易于学习

要点:口字旁在草书中有多种简化方式,从基本的方形到更为抽象的形态,皆可依据整体字形的需要灵活应用。此法便于初学者快速掌握并融入日常书写。

实践:大量练习口字旁的各种简化形式,从最基础的方形口逐渐尝试更抽象的变形,理解每种形态适用的场景,提升书写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第九十二法:从隹部,或简或繁,或松或紧

要点:隹部(鸟字旁)的书写可根据需要进行简化或繁化,形态上可紧凑也可舒展,体现了书法中随字赋形的自由与变通。

实践:掌握隹部的基本形态后,尝试在不同的字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在狭小的空间内采用简化紧凑的写法,在空间充裕时则可适当舒展,体会字形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差异。

谢谢各位粉丝朋友耐心看完,赞墨在这里再次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篇:清末民初人手一册的《书法间架结构92法》
行书的用笔和用墨
干货 | 我把行书笔法秘诀全部告诉你!(2)
田蕴章书法讲座笔记 (01-10)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
自编书法速成秘籍:书法入门就这几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