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王代言让王羲之坐上中国书法第一把交椅

帝王代言让王羲之坐上中国书法第一把交椅

王寿臣

中国书法史上,谁的影响力最大?非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莫属。这是公认的,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

——王羲之书法作品价值几何?

据统计,现存的唐摹本王羲之帖只有十五帖。《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奉桔帖》、《平安帖》、《何如帖》(三帖合装)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三帖合装),《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二帖合装),《游目帖》在日本;《姨母帖》、《初月帖》(合装于《万岁通天帖》中)在辽宁省博物馆;《寒切帖》在天津艺术博物馆;《行穰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后来又发现了罕见的国宝级《草书平安帖》。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王羲之作品其实都是高古(唐宋为主)的精摹本,即便是高古摹本,存世的数量也只不过十几件,最为著名的有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流失日本的《丧乱帖》等。

《草书平安帖》

几千年来,王羲之书法一直都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对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唐太宗曾以“一字千金”遍搜天下之后又将其作品陪葬,后世再无得见真迹。现在所看到的《兰亭序》最为逼真仿本是神龙本和定武本,前者优于后者。

神龙本《兰亭序》

定武本《兰亭序》

迄今为止,中国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中,黄庭坚的《砥柱铭》以4.368亿元天价成为最贵的中国艺术品。黄庭坚是宋朝“四大家”之一,与王羲之生活的晋朝中间隔了一个唐朝。黄庭坚的名气无法和王羲之相提并论,一幅作品拍出4亿多元,那么,如果王羲之的书法拍卖会是怎样的天价?

——帝王代言成就王羲之书法巅峰地位

王羲之的作品,尤其是行书绝对是一流。然而,如果论草书未必胜过张旭或者怀素。为什么王羲之能够坐上中国书法第一把交椅呢?这是因为主动为王羲之书法代言的人厉害,这些代言人是黄一色的帝王。皇帝作为一国之君,金口玉牙,他说好,那就是好,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再加上身边大臣接旨般的传播,羲之书法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

据《二王等书录》记载,公元430年-464年期间,也就是王羲之去世100年前后,在梁武帝以前50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刘骏,也是墨林善者,时常学书戏习,大量收集法书图籍。他曾安排人员收集王羲之书法作品,十纸为一卷。到宋明帝刘彧(439-472),内府旧藏“二王”书迹有十四帙,145卷,又新增“二王新入书,各装为六帙六十卷”,诏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装治并鉴定。自此以后各代皇帝,循例搜求法书图籍。到齐高帝时期(公元427-482),南朝齐国创立者萧道成,“仍更就求能者之迹”,得张芝、索靖、王导、王洽等人书法墨迹十卷。

梁武帝萧衍是王羲之的铁粉。他自己的书法也极有可观之处。萧对王羲之的书法宠爱有加,正是因为萧的力捧,书法一度逊于其子王献之的王羲之才占了鳌头。

从梁朝起,兴起了学“大王”书法的风潮。梁武帝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梁武帝尤好图书,搜访天下,大有所获,得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墨迹大凡78帙,767卷,15000纸。侯景之乱平定后,767卷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墨迹被送到江陵(荆州城)。但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留存很少。

南北朝时期的晋武帝、元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也都喜爱书法,于是当时的史书就有“天下珍之”、“诸王皆求不得,处处追寻”的记载。

公元551年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萧绎在江陵即位,史称梁元帝。他是梁朝第三任皇帝,在位三年。据《梁书》记载,梁元帝萧绎“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他爱书成癖、聚书宏富。作为皇子,他先后在会稽、建康、江州和荆州任职,共收罗七万卷图书。侯景之乱平息后,他在江陵藏书达到了十四万卷。他专门在江陵内城建“东阁殿”,收藏十四万卷藏书,其中包括梁武帝搜访天下所获二王书法墨迹767卷,15000纸。公元554年,即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公元555年1月10日,即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一月甲寅晚上,被西魏大军围困在内城的梁元帝,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收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二王书法墨迹全部焚毁。他将宝剑在柱上击断,哀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随后他便到西魏军营投降。在他被俘后曾被问到焚书的原因,回答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这样一位曾经爱书成癖的皇帝,竟然将全部藏书焚烧净尽。据专家估计,梁元帝焚书从数量上说,毁灭了当时传世书籍的一半。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场巨大浩劫。“二王”真迹,大多焚毁于斯。这一天,是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一月甲寅,即公元555年1月10日,夜。

公元581年2月,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登基称帝,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长期混乱的局面。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尽价购求”王羲之书法墨迹,但是只得到王羲之真书50纸,行书240纸,草书2000纸。多年战乱,二王得存,所余无几。

真正将王羲之推上“书圣”神坛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虽说王羲之的字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很出名,可《兰亭序》没有名气。唐太宗让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书法家临摹兰亭真迹,赏赐王公大臣,兰亭美名才远播四海,一跃成为知名度最高的书圣代表作。虽然兰亭真迹在唐代前期就消失了,但包括摹本和拓本在内的各种“复制品”使兰亭的影响甚远。

唐太宗不仅以帝王的权势确立了王羲之书法的“正宗”地位,还开展了举国上下甚至扩至海外的“尊王运动”。

《旧唐书·褚遂良传》中曾有记载,唐太宗曾下令让臣下“用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一时之间,“天下争赍古书,诸阙以献”。最终,唐太宗、唐高宗两朝内府共收罗了王羲之书法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二八卷。当时君王喜爱王羲之几乎尽人皆知,于是王羲之的真迹在民间几乎片纸只字难求。

唐太宗还留下了“智取”《兰亭序》的故事。《兰亭序》是王羲之一生的巅峰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连王羲之本人也认为《兰亭序》已经达到了“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境界,所以特别叮嘱后代,要作为“传家之宝”悄悄珍藏。

后来,《兰亭序》真迹传至王羲之的七世孙手中,这个七世孙做了和尚,人称智永和尚,也是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之一。由于智永和尚并无子嗣,所以就将《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辨才。

但是,《兰亭序》不在江湖,江湖却到处都是它的传说。作为王羲之超级粉丝,唐太宗当然也一直心向往之,他曾三次下旨向辨才索要《兰亭序》,甚至以杀头相逼,但是辨才就是一口咬定:自己根本没见过什么《兰亭序》!唐太宗很无奈,又寝食难安。于是,宰相魏征向唐太宗推荐了监察御史萧翼,称此人足智多谋,或许能“智取”《兰亭序》。

萧翼以热爱书法艺术的“书生”身份与辨才结识,并以个人魅力逐步征服了他。一天,萧翼把“自己珍藏”的几幅不怎么样的王羲之真迹与辨才分享了一下,辨才颇受感动,当然也忍不住想显摆一下自己的“顶级货”让好友开开眼,这就是传说中的《兰亭序》。

萧翼得见《兰亭序》真迹后,趁辨才不备偷走了它,然后亮明身份并出示了唐太宗的“征用诏书”。辨才失去真迹后非常难过,就如周杰伦在《兰亭序》歌中唱到的那样:“真迹绝,真心能给谁……”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时不时就拿出来品鉴。直到死前,他还把太子李治叫到床前,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把这些他爱的“王羲之”和他一起葬到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特别是《兰亭序》,让这些书法永远伴他左右。200多年后,节度使温韬盗掘昭陵,据说墓内摆放整箱整箱的王羲之真迹,但没人见到《兰亭序》。所以有人说,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没有用兰亭真迹给父亲殉葬,而是留给了自己,放进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乾陵。乾陵似乎从未被盗过,难道真迹真的在里面吗?唐代皇陵墓室巨大,里面氧气丰富,书帖这样的有机文物很容易氧化变质。但古墓确实出土过有机文物,兰亭侥幸保存下来,未必不可能。

受唐代皇帝的影响,宋代喜爱兰亭的帝王丝毫不见少。宋高宗赵构对《兰亭序》的独特价值有过一段精彩评论。他说,世间其他王羲之作品只有几行几十个字,“如寸锦片玉,玩之易尽”,而《兰亭序》字数最多,“若千丈文锦”,“常在心目不可忘”。当时的士大夫更是人手一件兰亭拓本,放置案头临摹。大画家赵孟坚一次乘船遭遇大风,船只倾覆,连人带行李全部落水。他只顾将行李中的一件兰亭拓本翻找出来,其他行李完全不管不顾!这件拓本因此得到“落水兰亭”的美名。

宋太宗、孝宗也都非常尊崇王羲之。但是此时,经过战乱和时间的磨蚀,王羲之存世真迹已经很少了,宋代内府所藏王羲之书法数量已经锐减,仅能达到唐代内府数量的十分之一,而能被视为真迹的仅几件而已。

到了明清两代,书法的兴盛程度远不及唐宋,但是仍然承袭了推崇王羲之的余波,从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到清代康熙、乾隆,都无不视王羲之的作品为珍宝。清代的乾隆皇帝显然属于“兰亭书友会”的新人,但他的追星热情很高,不逊于前代。乾隆讲究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追星,不仅重视兰亭书法,更要复制永和九年的那次兰亭聚会。乾隆皇帝还精选八件与《兰亭序》有关的书法作品,其中包括由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临摹的最负盛名的三大兰亭摹本。乾隆皇帝还精选八件与《兰亭序》有关的书法作品,其中包括由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临摹的最负盛名的三大兰亭摹本。但是,尽管乾隆执着地认为自己所藏是真迹,经后来考证,也大多是高古摹本。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好在哪里?

南朝梁武帝萧衍认为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古今书人优劣评》)。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为《晋书·王羲之传》写的一篇赞辞中,历数各家书法之短,惟独盛赞王羲之,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海连;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王羲之传论》)。

书论家的评述则更理性一些,如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孙过庭《书谱》:“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李嗣真《书后品》:“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据肃穆。可谓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人月怀。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孙过庭《书谱》:“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唐·欧阳询《用笔论》。

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献之……工草隶, 善丹青。 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唐·《晋书·王羲之传》

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右四贤之迹, 扬庭效伎,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皆可称旷代绝作也。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唐·李嗣真《书后品》

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十数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

真书:逸少第一,子敬第四;行书:逸少第一,子敬第二;章草:逸少第五,子敬第七;草书:子敬第三,逸少第八。-唐·张怀瓘《书议》

子敬…及其业成之后,神能独超,天姿特秀,流便简易,志在惊奇,峻险高深,起自此子。然时有败累,不顾疵瑕,故减于右军行书之价。可谓子为神骏,父得灵和。父子真行,固为百代之楷法。-唐·张怀瓘《书估》。

行书昔钟元常善行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献之(行书),观其腾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魄,非学之巧。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唐·张怀瓘《书断》。

行书者,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辞。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宏逸遒健,过于家尊。草书者,逸少虽损益合宜,其于风骨精熟,去之尚远。若乃无所不通,独质天巧,耀今抗古,百代流行,则逸少为最。-唐·张怀瓘《六体书论》。

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像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唐·蔡希综《法书论》。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唐·李白《王右军》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之训,所以绝千古。-南唐·李煜《评书》

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拘之。-宋·黄庭坚《题绛本法帖》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宋·黄庭坚《跋法帖》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宋·黄庭坚《论书》

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宋·米芾《书史》

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篆隶之作古矣,至汉章时,乃变而为草,至两晋,王氏羲、献父子,遂进于妙。-宋·赵佶《宣和书谱》

此《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宋·朱熹《跋十七帖》

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
赵孟頫最好的一幅书法,让大家见识什么叫骨力,什么叫人书俱老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就是学会欣赏王羲之,不喜欢王献之的过程
历代文人书法之十八??江左兰亭千古帖冠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作品——《兰亭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