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海放疗专家齐聚申城,共话乳腺癌放疗前沿热点

  第九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会议(SICRO IX)于2017年8月11~12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中国癌症杂志》杂志社、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分会、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协办。刘泰福教授担任大会荣誉主席,郭小毛教授、章真教授、俞晓立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大会执行主席由马金利教授与梅欣教授担任。大会开幕式由俞晓立教授主持,SICRO创办人刘泰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我国放疗事业的过去,展望未来。多位国内放疗专业的老前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殷蔚伯教授、徐国镇教授、余子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少琴教授、赵森教授、冯炎教授等应邀参会。

开幕式(左上:大会主席俞晓立教授,右上:郭小毛院长,下:于金明院士)

颁奖礼(授予刘泰福教授终身成就奖)

  本届SICRO大会聚焦于乳腺癌的放疗,10多位国内外放疗领域的顶尖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席、欧美乳腺放疗著名专家、精通质子治疗的华人物理师等应邀做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余位放疗同行参会,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现就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做简要梳理,以飨读者。

现场观众

上午主持嘉宾(上:章真、林勤、余子豪教授;下:于洪、石梅、胡超苏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以《乳腺癌放疗新实践》为主题做了大会发言,从三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1、保乳术后放疗指征;2、乳房切除术后放疗;3、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后放疗。

  乳腺癌放疗模式正在从循证治疗、个体化治疗模式向精准医学指导下的治疗模式演进,而乳腺癌放疗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向着有效、低毒、经济的目标迈进。

  保乳术后放疗的循证医学证据:1、乳腺癌保乳术后者建议均应给予放疗;2、保乳术后放疗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否改善总生存尚有争议;3、保乳术后年龄大于70岁、T1N0、激素受体阳性可考虑免除术后放疗;4、对于低风险患者或酌情给予部分乳房放疗。

  乳房切除术后放疗适应征及循证医学证据:1、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或T3~4是是术后放疗指征;2、新辅助治疗前后淋巴均阳性是术后放疗指征;3、T1~2N1M0腋淋巴1~3个阳性:术后是否放疗尚有争议,目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要根据患者的风险因素个体化考量;4、T>5cm或切缘阳性或安全切缘<1mm应予术后放疗;5、对乳房切除术后T1~2N0M0可以不予放疗。

  目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与进展:1、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淋巴结阴性建议放疗,行放疗可以带来好上加好的结果;2、但来自近期临床研究证据也表明:新辅助化疗术后淋巴结阴性观察等待足够。在此基础上,于教授用三句话总结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放疗指征:1、新辅助前后淋巴均阴性可不放疗;2、新辅助前后淋巴均阳性者要放疗;3、新辅助前后淋巴阳转阴者有争议。此外,于金明教授在发言中特别提到:从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研究历史来看,我们一直在做“减法”:从术后常规50Gy/25fx放疗到大分割放疗,再到部分患者豁免瘤床加量放疗,再到部分乳房放疗,直至筛选部分低风险患者彻底豁免术后放疗,最终期望真正实现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个体化精准放疗。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

于金明院士(上:于金明院士;下:前排嘉宾)

  纽约纪念医院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Beryl McCormick博士以《乳腺癌的大分割放疗》为题介绍了乳腺癌大分割放疗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乳腺癌大分割临床研究的方向,详细回顾了目前几项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疗对比常规分割放疗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最后在演讲中总结:1、4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均提示乳腺大分割放疗是安全的,包括在50岁以下,需要接受化疗以及局部加量的患者;2、大分割放疗最常用方案为全乳放疗40~42.5Gy/15~16Fx共3周的方案;3、对于区域淋巴结放疗,支持大分割放疗的数据较少,美国计划进行区域淋巴结大分割放疗的前瞻研究,目前正在入组患者,研究结果令人期待。

Beryl McCormick博士

  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Julia White教授介绍了部分乳房放疗新进展,详细回顾了已经报告结果的5个III期随机对照研究4400个病例(中位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显示在经过选择的适合病例部分乳房放疗效果肯定,而待另外5个正在进行的部分乳房放疗III期随机对照研究12000个病例后续结果公布之后,将会有更多部分乳房放疗的证据。现阶段在没有更多数据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关于部分乳房放疗的指南,选择指南规定的合适患者进行部分乳房放疗。术中放疗作为部分乳房放疗的一种特殊形式,ASTRO的建议:1、告知患者术中放疗比全乳放疗具有更高的同侧乳腺肿瘤复发风险(IBTR);2、鉴于低能量术中放疗的随访时间短,需要前瞻监测其长期的局部控制和毒性;3、术中放疗仅限应用于适合部分乳房放疗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总结:1、缩短放疗疗程的探索仍然在继续(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毒性),我们需要同时给患者提供许多等效的选择;2、部分乳房放疗代表了一种治疗选择(或者是一种继续研究的领域);3、还有待于更多的一级证据。目前临床决策尚需要遵循有关学会的指南(比如ASTRO关于部分乳房放疗的指南)做出合理决策。

  Julia White教授接下来系统介绍了区域淋巴结放疗及放疗在乳腺癌腋窝管理中的新地位,从四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1、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时乳房切除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4枚淋巴结阳性推荐区域淋巴结放疗,而T1~2且淋巴结1~3枚阳性的应该权衡利与弊之后再决定是否区域淋巴结放疗;2、保乳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根据MA.20和EORTC22922随机对照研究,保乳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远处转移率降低2~3%且无病生存率提高,局部控制率增加与远处转移率降低成比例,但并非所有1~3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均能够从区域淋巴结放疗中有相同的获益,到底哪些患者获益,尚待III期临床研究MA.39(Tailor RT)的结果;3、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管理:临床N0且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放疗与腋窝清扫同样有效;4、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的乳腺癌区域淋巴结放疗:这是一个让我们觉得两难的话题,若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检测仍为阳性,淋巴结放疗是有指征的,但我们并不清楚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是否能够预测初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否从乳房切除术后放疗、保乳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中获益,这一困惑尚待目前正在进行多项临床研究揭开谜底。

Julia White教授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Rachel Blitzblau教授以《DCIS管理:放疗或观察?》为题介绍了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管理原则,系统回顾了DCIS手术与放疗有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后总结了DCIS保乳手术后放疗的一般原则:1、DCIS保乳手术后放疗可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提高其总生存率;2、放疗获益大小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3、阴性切缘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即便加入辅助放疗时该趋势依然存在,针对安全切缘大小的新共识为2mm;4、大分割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是DCIS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之一;5、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在国家级协作指南中,术后辅助放疗依然是标准治疗;6、一系列前瞻研究表明,对切缘阴性的低风险患者,免除放疗可能是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7、在已知的预测因子基础上,21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对DCIS的局部复发风险进行分层;8、多学科综合评估DCIS复发风险与处理原则是必要的;9、患者自身的选择也是临床决策的一项重要考量。

Rachel Blitzblau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金利教授以《乳腺癌术后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的处理》为题介绍了乳腺癌术后孤立复发的处理办法,从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内复发、乳房切除术后局部区域复发两大方面出发,同时结合既往放疗情况系统论述乳腺癌术后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的处理方式,在全面回顾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与本中心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同侧乳房内复发的处理建议原则:1、既往未接受放疗者,可考虑保乳手术+放疗;2、既往已接受放疗者,补救性乳房切除是标准治疗;3、某些选择性患者,再次保乳手术+再程部分乳房放疗是合适的替代选项;4、再程放疗的主要经验基于多导管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当前缺少外放疗和术中再程放疗有效性数据,应优先在临床研究中开展;5、病例选择标准、技术和剂量、长期局部控制,以及毒副反应有待前瞻研究进一步验证。对于乳房切除术后复发的处理建议遵循以下原则:1、多学科治疗(全身治疗、手术、放疗±热疗)是乳房切除术后孤立性复发治疗的基本原则;2、技术上可切除者,应手术切除,术后联合放疗;3、既往未接受放疗者,首选胸壁+区域淋巴结放疗50~50.4Gy/25~28Fx,病灶局部加量10Gy;4、既往放疗后胸壁复发者,可谨慎决定胸壁再程放疗45~50Gy,但累积剂量<100~110Gy;5、放疗联合热疗能进一步改善局部控制,尤其是既往已接受放疗者。

马金利教授

上午讨论(上午讲者及讨论嘉宾:杜向慧、陈佳艺、张红雁教授)

  多伦多大学医院Anthony Fyles教授系统回顾了基于风险因素的乳腺癌辅助放疗患者选择临床证据:1、运用免疫组化的六个分子标志物所进行的乳腺癌亚型分类对于保乳手术±放疗患者的同侧乳腺癌复发(IBE)是有预测价值的,其中管腔A型是IBE的低风险亚组,事实上在ER、PR、HER2评估复发风险的基础上只需加入Ki67;2、基于免疫组化的亚型可用来预测经他莫昔芬治疗的保乳手术患者的放疗反应,其中管腔A型的复发风险最低,肿瘤分级可增加免疫组化亚型在预测复发和评估预后的价值,年龄大于60岁者复发风险较低,管腔A型、年龄>60岁、组织学I/II级的患者代表了30~40%的T1/2N0人群;3、具有高风险亚型的T1/2N0的女性患者可从乳腺放疗中获益(管腔HER2型、HER2型、基底样型、三阴性非基底样型);4、以上观点尚需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Anthony Fyles教授

下午主持(上:王小虎、邹华伟、郁志龙教授、下:王若雨、邓小武教授)

  米兰大学欧洲肿瘤研究所Roberto Orecchia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根据乳腺癌亚型对放疗进行量体裁衣》,他在演讲中提到用免疫组化方法所鉴定的分子谱,有助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放疗方案,而分子亚型:管腔A/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可预测局部复发风险。未来的研究,将整合分子亚型与新的基因特征寻找可从术后放疗中获益的潜在对象,进而让那些低风险的患者豁免放疗。正在进行的几项临床研究,包括对高风险组强化放疗,对低风险组省略放疗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令人期待,而去年发表的GARD系列研究也标志着基于可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指数的生物分子标志物的量体裁衣放疗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Roberto Orecchia教授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不是华盛顿州的华盛顿大学UW,也不是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GWU)医学院Dennis Hallahan教授介绍了曲妥珠单抗之外的乳腺癌抗原新靶点:TIP1。根据体外实验与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1、应用抗TIP1抗体治疗肿瘤细胞可减少细胞增殖,增加凋亡介导的细胞死亡,整体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2、抗TIP1抗体联合放疗可显著增加体外细胞毒作用,抑制人类肿瘤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的肿瘤生长。3、TIP1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Dennis Hallahan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放疗中心董雷教授介绍了质子治疗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根据质子在乳腺癌放疗中的理论基础,从目前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质子治疗较光子可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心脏和肺的剂量,除此之外由于质子具有较低的散射剂量或可降低长期存活患者的继发肿瘤发生率(尚需更多数据)。在质子治疗中,笔形扫描束与被动散射束相比:1、笔形束可通过逐(能量)层扫描方式改变(递减)质子线能量调节射程(远端至近端),可使剂量分布分别适形于靶区浅部和深部轮廓,以更好地保护邻近正常组织;2、可实现逆向计划:质子调强放疗(IMPT),进一步优化质子治疗计划;3、可实现较大的治疗野:30cm×40cm。接下来,董雷教授分别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质子放疗在全乳放疗、部分乳房放疗以及双侧乳腺放疗中的应用,这些案例都表明质子放疗在乳腺癌放疗中是安全和可行的,剂量学上较光子放疗表现出了显著优势,但目前尚处于起步应用阶段,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去深入评估其疗效。董雷教授还介绍了全美18个质子网络中45个中心协同开展的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RADCOMP),用于评估质子相对于光子放疗在减少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放疗中主要心血管事件(MCE)的有效性,目前正在入组患者,研究结果令人期待。

董雷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博士从一个外科医生的视角解读了早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以及外科医生对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思考,很有启发意义。乳腺外科医生应该与放疗科医生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努力,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俊杰博士

  大会的最后一位讲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晓立教授梳理了我们中心有关乳腺癌放疗临床与转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向来自国内外的同行展示了我们过去、现在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希冀未来能与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产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俞晓立教授

下午讨论(下午讲者及讨论嘉宾:胡伟刚、田野、叶明)

  最后,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金利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对来自各地的授课专家、参会嘉宾、志愿者表示了感谢,祝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闭幕(上:马金利教授;下:本届会议主题)

会场内外花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愈她,留住峰景 |《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常见肿瘤放疗靶区勾画(14)——乳腺癌
乳腺癌术后放疗指征是什么
20130729饮食养生汇:程凯讲述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相关问题
ESMO乳腺癌指南更新了,一睹为快!丨治疗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