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掌声,为谁响起?

课堂掌声,为谁响起?

——“超级语文课”的思考(4)
【近二十年,我在约二十个省市、近百所学校组织、观摩、点评过数以百计的语文课。结合这次《超级语文课》的课评,提出这样的思考。】
 

1.多年的课堂观摩、点评、交流,我常常涉及一个似乎不被人关注,但又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细节——课堂掌声为谁响起?

是的,一般情况每节课都会有若干次“掌声响起”,但我们思考过没有,掌声应该送给谁?
 
2.掌声有“三境界”。
第一境界,即形式的需要。会议场的掌声一般属于此类。领导进场,代表发言,这类掌声是必不可少的。此类掌声是礼节、礼仪的需要,约定俗成,千年不变——拍拍手、鼓鼓掌,以示“礼貌”。
这类掌声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必须。
第二境界,“祈求”甚至“乞讨”。演艺场的掌声一般属于此类。演艺者希望因此获得观众的认可,演艺主办方亦期盼如此营造氛围。可以经常看到,在演出过程中,某些演艺者还会把话筒对着观众席,高喊“给点掌声”,祈求+乞讨,丝毫不觉“不好意思”。
有时,竟然也会“骗得”排山倒海似的“掌声”。当然,有时也会获得鼓掌者真心、真诚的奉献。
第三境界,是情感、心理的自然需要。它往往是我们由内而外的宣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劳模的事迹,英雄的故事,常常因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而“赢得”掌声。
这类掌声是双方情感交融的必然。
 
3.课堂掌声属于哪一类呢?
我想,除了偶然会出现“第一境界”外,更多的应该是“第三境界”。
那么,课堂掌声为谁响起?
如果你用心留意,就会发现,我们今天较多的课堂上,学生的掌声常常是为“教师”而响起。在课堂上,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演艺者”的身份,获得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这时候的当事者——教师,会有点自喜、自足,而旁观者却觉得有点遗憾,有点悲哀。
 
4.十多年前,与一位著名的前辈一起听课,评课中,前辈说了一句似乎有点“绝对化”的警世名言:“课堂上,唯一的一次掌声是送给教师的,这是课堂失败的标志,这是教学的悲哀。”
十多年过去了,我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慢慢地学会了以这句话为“标准”,去操持、衡量、评价课堂。是啊,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
如今,许许多多的教师也深谙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课堂上,最精彩的应该是、也必然是学生,掌声应该是给学生的。
教师是主导,是“说戏”的导演,不是“演戏”的演员。演员演技再不行,导演的职责就是“说戏”,没有那个导演会越俎代庖说“你让开,我来演”。
我以为,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拙”一点、“傻”一点、“退”一点。这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机会、有可能“灵巧”一点、“聪明”一点、“前进”一点。
课堂上,有机会“出风头”的应该是学生!
 
5.今天,教师大可不必为学生给你的掌声而沾沾自喜,甚至自命不凡。你得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创造“获得掌声”的机会,这才是成熟的好老师!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收听、收看、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
我愿做最美的教师,只为遇见最美的你
把美丽的语言赠于学生
语文教学的四种境界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好课?
李镇西:当公开课都成了表演课,我决不上那样的假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