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标语文90秒:古诗文“提分”,还有空间吗?(2)

天天语文伴你第464

古诗文“提分”,还有空间吗?(2)

1. 再说诗。

古诗词还有提分的空间吗?有!用什么方法呢?

读一篇“特色鲜明”的古诗词。

高考试卷的古诗词考点常常会“出新”,是我们平时复习中始料未及的。那么,考前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与“考前操作”。

2. 我们不妨选择一首“风格迥异”的诗歌,以此为例,“考前操作”。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兜(dōu)鍪(móu):头盔;胛(jiǎ):这里指肩膀;渠(qú):他;莳(shì):这里指插秧;未匝(zā):还没有栽插完毕。匝,满。

看看内容。诗歌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

诗中几人?田夫、田妇、大儿、小儿;诗中何事?拔秧、抛秧、接秧、插秧。

这样的思考好像对了,其实有疏漏。“唤”的动作是谁发出的,诗中没有交代,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田妇,也许还有一位爷爷或奶奶?妙!

看看结构。前四句,描写叙述;后四句,绘形绘声。

3. 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诗歌中哪个细节描述了农事繁忙?请找出,并用简洁的语言点评这个细节。(链接1

②“笠是兜鍪蓑是甲”是比喻,是插秧人的装束,诗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喻体”呢?请说说你的理解。(链接2

③“诚斋体”因杨万里的“号”而得名。“诚斋体”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形成独具的诗风。请从“语言通俗明畅”的角度,简析《插秧歌》。(链接3

4如果再深入一层,我们可以揣摩:最后两句是谁说的?诗歌正面描述了“插秧”的场景,同时留下了一个未出现,但做了交代的背后“场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场景”。

这样,围绕一首诗,全方位地作了“系统”的复习。

你试试。

昨天的内容解读在我的快手平台【文言翻译:仿真冲刺20讲】第11讲中

【链接1】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两句。“朝餐”两字,说明田夫一早就下地干活了,早饭还没有吃呢。田妇让田夫“歇半霎”,但是,田夫只是“低头”插秧,没有回答,说明农事紧张繁忙啊!

【链接2】

诗人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通过“喻体”的选择,渲染“插秧”犹如打仗,田夫一家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战斗”。

【链接3】

诗歌全篇用口语、俗语,描写农家插秧的情景:“抛、接、拔、插”就是“插秧”最直接的动作描述;“笠、蓑”是最普通的物件名;“小儿拔秧大儿插”“雨从头上湿到胛”“低头折腰只不答”“照管鹅儿与雏鸭”等诗句就是生活中的“大白话”。浅近的语言和流畅的章法,近于口语、近于生活。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古人,为何要取字、号?(1)

2

这材料,“靶心”是什么?

3

魏征,怎样借“机”杀鸟?

李强老师快手账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万里《插秧歌》阅读训练
诗歌百练:插秧诗(布袋和尚)/插秧歌(杨万里)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17张
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以俚为雅,生擒活捉——读杨万里《插秧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