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标题的含义?——倒计时打卡第3天

再过8天,2021年全国高考就将正式拉开大幕。

针对今年高考,李强老师安排了高考倒计时打卡内容,在最后的高考冲刺阶段为高三学生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高考语文提分技巧。

高考倒计时

 8

散文,标题的含义?

——倒计时打卡第3天

【文本阅读】

- - - - - - - - - -

江南是一口深井 

胡晓明

我相信,对于数千年中国传统的美学经验,与其说是建构与阐释不足,不如说是发掘与恢复更加不够。“发掘”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地貌环境上尽可能恢复其本来面目,二是从历史文献中去发现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的遗产。这一点也是相当不够的。我原来以为有关西湖的文献已经发掘整理得差不多了,其实有很多好东西大家并不一定知道。    

比如我现在所说的这个老龙井,恰恰就是宋代龙井寺的所在地,其文化涵量之深厚,足以称为江南文化的一口深井。由于明代龙井寺的转移,时过景迁,老龙井真的成了一口久远的荒井,深深地被历史所遗忘了。近千年下来,老龙井一如乱世中远嫁的公主,早已“人间蒸发”。最近一二年,宋龙井却又在建构新西湖的工程中,重被发现。靠着政府的力量,协调各方,在并不损害茶农的利益的前提下,也渐渐恢复了宋代龙井寺的一点旧面孔,渐为人知,而成为西湖边上一个新的公共休闲游玩之地。老龙井的历史文献,却依然沉埋于忘川之中,连明人造假的那块米芾书碑,也无人知其下落。    

然而老龙井毕竟是老龙井。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幽静。如宋瓷一样真正的静气。记得第一次去老龙井,是夏天。车子刚绕入“十八棵”的山道,气温就骤然凉爽下来,只见茶楼前的树荫匝地,泉水汩汩,好一个满目青翠的清凉世界!茶楼前那两棵大树,一棵七叶树,一棵大樟树,皆有参天之势。在树下饮茶,有人世悠悠之感。让人心底里一声欢喜唱叹:噫!原来西湖边上还有这么一个美好的所在,终于可以远离了烦嚣热闹;原来西湖佳山水寻寻觅觅,终不负有心人,可以在此求得诗人文士真正的趣味。我从不反对西湖的大众化平民化,我也多次为新西湖消除了“军阀割据”而兴奋。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止我像向往宋瓷那样,越来越向往珍视老龙井这样意味悠长的所在。   

如果只是这样了解老龙井,是远远不够的。老龙井的美十分丰富。从茶楼前那两棵大树再往里走,只见回廊环抱,有宋梅两本,距今已俨然八百岁矣。不仅丝毫不见衰疲之象,反而越开越旺,边落叶边开花,花期达三月之久。可不奇乎?再往里走,一本白梅,树老花繁,也有仙人之象。宋梅和黄檀树的一些故事,有些很有传奇性,有的很有诗意,譬如辩才禅师的墓前,那一株老黄檀树,冬春秋天,皆寂然秃然,如枯木朽枝,只是一到夏天,就满树新枝,绿叶婆娑。科学很不好解释。这是老龙井神奇的地方。    

你也可以从季节的变换来了解老龙井。譬如春天的老龙井,一切都在复苏生命。一开始是满山的檫树,鹅黄嫩叶,明亮醒目,喜气迎人,如元宵节里高擎的宝灯迎新。接下来就是映山红,以及青青草色如绿裙。再后来就是野山茶花,野百合,野菊花,夹道盛开,粗服乱头,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那一株老白梅,也引得蜂狂蝶舞。清明前后,微雨之中,你就可以看见采茶的女子,从云雾里走下来,恍然有遇仙之想。记得今年的初春时节,在老龙井听鸟语,是一大享受。站在郎当岭的茶坡上,闭目凝神。和风拂面,甘之如饴。莺语虫鸣,三三两两,馀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听之听之,不知心何时已醉矣。    

但是,仅仅这样去读老龙井,仍然是不够的。老龙井不仅是“树大”、“山深”,更是“人老”。我渐渐知道,那里有北宋文化里最重要的高人韵士。北宋元丰元间,以名僧辩才法师为中心,东坡、苏辙、秦观、参寥、米芾、赵等,一时名胜,云虎相从。古人早就感叹说当时“瑰词藻翰,衣被泉石;人境之胜,甲于西湖。”他们留下了不少诗、文,书法与哲学、宗教,文献记载相当丰富。如果我们从北宋文化高峰的角度去读解老龙井,那就可以有一些十分意外的收获。

直到我做完了《宋辩才法师年谱》,才算是真正走进了老龙井。真正的文化空间不仅只有一个维度,而且有几个维度。特别是时间的维度。你不懂得一个文化空间的来历,就不懂得中国文化的前世今身,你就缺少了真正的诗意。这不仅仅是认识,了解,而且是真正的观照。真正的观照就是摆落一切概念与俗念,沉浸于事物自身的本然真实。

【考前打卡】

- - - - - - - - - -

请结合文本,赏析文章的标题。

答案:

“深井”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它是文化,是作者要阐述的道理的载体,也是文章行文的脉络、线索。这口“井”既是物质意义的“井”――老龙井,又是文化意义的“井”——老龙井承载的文化。

【文本解析】

- - - - - - - - - -

在阅读中,我们不妨先自问这样两个问题:

作者认为“对于数千年中国传统的美学经验”的“发掘”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从自然和人文的两个角度回答“老龙井毕竟是老龙井”这个观点的?

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是理清文章表层思路和内在含意的“钥匙”。

恢复地貌、发现遗产,既要从表象上恢复“历史”,更要发掘古人“思想和智慧的遗产”——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对自然而言:树大、树老、山深、山美是“老龙井”“老”的外在形象。从人文而言:“老龙井”集中了北宋文化里最重要的高人韵士而显现出它的“老”——这是对第二个问题的解答。

有了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意思。

如果从语言或修辞等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圈划出文章第四、五段中的一些句子来赏析。

例如:从茶楼前那两棵大树再往里走,只见回廊环抱,有宋梅两本,距今已俨然八百岁矣——恰如其分的文言词语运用,显现出一股浓浓的书卷味儿。

又如:一开始是满山的檫树,鹅黄嫩叶,明亮醒目,喜气迎人,如元宵节里高擎的宝灯迎新。接下来就是映山红,以及青青草色如绿裙——比喻和色彩字的运用,把山景形象地突现出来了。

再如:记得今年的初春时节,……不知心何时已醉矣——四字词语构成的文言句式,叠字的运用,让读者感受着传统的叙述模式。

文章似一篇写景散文,也像一篇学术论文,准确的说是两者兼而有之。你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龙井十八棵御树茶园
宋 米芾 《方圆庵记》
北宋 米芾《方圆庵记》
《方圆庵记》
米芾:方圆庵记
您知道龙井茶开山鼻祖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