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惋惜英才离世! | 高压力工作后跑步有风险吗?
userphoto

2022.06.15 江苏

关注

6月14日,旷视科技官方微信发布讣告: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去世,终年45岁。

孙剑除在旷视的职位外,他也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官网发布悼文表示,孙剑博士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科学家,他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孙剑博士的离世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损失,也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损失。

据“数智前线”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孙剑博士6月13日还到公司正常上班,没有看出任何异样,“对于他的突然离世所有人都很意外”。

孙剑的突然死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纷纷叹息天妒英才,是科学研究界的损失。

根据人工智能学院的官网显示孙剑是于14日凌晨去世,13日晚还进行了夜跑,但是否因运动引起的死亡有待确认。

有网友猜测孙剑的离世是因为夜跑引起的死亡,也有网友猜测是由常年高强度的压力导致的猝死,但具体原因,出于对离世者的尊重我们也不便猜测。

不过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多说几句,借此也为大家健康安全做好提前科普:

1、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证身心/身体健康?
2、如何通过运动促进压力恢复,减小猝死风险?

职业健康
逐渐受到高度重视

调查显示:公司白领、媒体工作人员、科研人员等从事大量脑力劳动的职业人群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

心源性猝死从根本上说往往与患者本身存在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有关,但患者往往并不知情,甚至体检都未必能检查出来,而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原发性疾病的急性发作,甚至引发猝死;

这些因素包括长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过度疲劳、酗酒、肥胖、缺乏睡眠等等。

客观来说,职业人群平时都存在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同时目前绝大部分职业工作还有一个对于身体健康重大不利的问题——那就是伏案久坐。

事实上,大量科学研究无一不证明,久坐不动已经超越吸烟,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行为危险因素。

而职业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使得心理负担重,这就构成对于“身”“心”健康的双重影响。

关注职业健康应该是每一家用人单位、职业人群都应该高度关注的话题,但职业健康的尴尬就在于这是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往无法落地、不可持续的事情。

如何缓解疲劳和健康问题

很多人下班后就希望立马葛优躺,理由是太累了不想动,如果你在下班后,还是延续久坐,那么这种消极性的休息往往并不能消除疲劳;

而如果你让自己做一些运动,哪怕强度低一些,轻松一些,也可以有效消除伏案工作带来的疲劳感,让你从积极性活动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息。

所以说,不是太累不想动,而是不想动所以太累。

关于运动的5点好处:

1、运动可以让下降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运动促进大脑休息

4、运动增加了大脑供氧

5、运动促进睡眠质量提升

6、运动提升了抗疲劳能力


高压力后健身

会存在意外风险吗?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孙剑常年保持了一定的运动习惯,在前一天的晚上还进行了夜跑,是具备一定的健身意识的,也知道通过健身减压,保持健康。

但为什么高压力后健身导致意外呢?

跟运动有关联吗?或者说运动是诱因吗?

有网友总结了近年引发运动猝死背后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单说是跑步带来的猝死,要查明背后的真实原因大都是来自于不恰当的运动方式,这也为广大跑者安全跑步做出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事实上,跑步是最好的“积极性恢复”的运动方式,心理学上认为运动能够消除心理疲劳,而且运动能增加人对外界的适应力和抵抗力,运动也可以帮助“发泄”,排解负面情绪。

从生理层面上来说,跑步可以帮助大脑分泌欣快因子,比如我们常说的多巴胺,从而改善情绪,让你不再“心累”。

在明显脑力疲劳后,运动是缓解脑力疲劳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经常锻炼者而言,你可以通过中大强度运动,出一身大汗而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但对于平时运动不多的人群,就没必要这么干,因为此时你根本不想动,再让你参加剧烈运动,往往心不仅不余,力气也会感觉不足,这时倒是建议人们做一些轻中强度的活动,比如轻松跑、快走、或者跟着健身APP做一些简单的碎片化健身。

从运动时间上说,20-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就足够了。

工作后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我们不主张缺乏运动基础的人硬要做大强度运动,这时有时反而可能是有害健康的。

运动实际上

减少猝死风险

英国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最著名的科学杂志之一。

2020年这篇发表在《自然综述|心脏病学》上以《耐力运动对于心脏的影响:万灵药还是毒药?》为题目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耐力运动对于心脏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其最终是要告诉人们应当如何科学看待耐力运动对于心脏健康的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这篇论文向大众传递了这样几个基本结论:

1、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大众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同时运动越多,所带来的健康收益越大;

2、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保持健康最佳运动量是指每周积累75分钟大强度运动比如跑步,或者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走路;

4、在特定人群中存在对于耐力负荷发生“适应不良”,从而引发心源性猝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5、精英耐力运动员的预期寿命仍然比一般人群要更长,所以运动员短寿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6、跑步运动发生猝死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每5万人次运动有可能发生一例猝死;

7、不是运动多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事实上,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猝死的概率是规律锻炼人群的50倍以上,运动对于心脏形成了保护机制,而缺乏运动造成的心脏功能低下,更像是“定时炸弹”;

8、长期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监测自身心脏健康水平,做好必要体检,对于及时发现心脏某些不正常的变化,对于预防猝死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

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完全取代生活,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定期体检,规律锻炼,合理运动,不仅为自己,也是为了家人。

学会劳逸结合两不误,同时兼顾健康饮食与锻炼身体,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能促进学习工作效率与创造力的提升。

话题讨论

你如何看待紧张工作后
锻炼是有益还是有害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领域精英的离世,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45岁人工智能教父跑步猝死,生命在于运动,不在于剧烈运动
痛心!海南一体育老师带学生晨跑,突发休克,不幸离世
久坐不动会改变心脏形状,埋下心血管疾病的种子
长期走路有利于血管健康吗?提醒:过了60岁,建议做好3件事
【每周科普】运动性猝死,不做背锅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