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怎样成为一名马拉松跑者的?


3年前,当我还是个健身跑爱好者时,跑步只是一件愉快的消遣。跑着跑着,就萌生了有目标地奔跑下去的念头。为了达成目标,自然就有了训练的想法。于是我用Nike Running的教练计划,先是执行了一个8周10公里计划。当时我还并没有跑马拉松比赛的想法,只是单纯地想提高10公里成绩,这种既放松又规律的跑步训练给了我很多乐趣和动力,它提升了我的体力、速度和耐力。在计划完成时,我的10公里跑取得了48分的成绩,让我有了挑战半马的冲动。机缘巧合的是,适逢在家门口的首届南京国际马拉松赛即将举办,而我又幸运地中了签,这给了我清晰的方向。

就在那时,我结识了慧跑公司。起先是注意到这个微信公众号经常提供许多实用的跑步资讯,尤其是在跑步损伤预防以及比赛训练方面的内容极具指导性。当时离南马比赛也只有6周的时间,而Nike的半马计划中只给出比较宽泛的技术指导,为了更全面地补充训练细节,我参加了慧跑举办的南马官方训练营。他们的资深跑步教练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建议,使我第一次认识到跑步并不仅仅只是“跑”这么简单。在训练时我们习惯于通过刺激身体来提高跑步能力,刺激与适应的交替使能力不断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听从自己的身体发出需要恢复的信号,那些疼痛酸痛需要及时关注并弄清楚根源。有了这样的科学指导,结果我健康无损地完成了训练,顺利地以1小时54分完赛,帮我树立了继续追逐梦想的信心。


有了半马赛的经历后,挑战马拉松顺理成章,因为那是挑战自我的好机会,我对长距离奔跑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充满了期待。不可否认,半马和全马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无论在设定目标和训练方法上都有差异。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次人生高峰的登顶,当我开启郑开马拉松16周的全马计划时,我添补了一些细节。首先是训练中加入了训练日志,对每日的跑量完成情况做详细记录,同时利用GPS手表测量速度、距离、配速以及心率,跟踪自己一段时间的进步,观察出其中的趋势。如果在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同样的配速下心率降低了则说明跑地更省力,更富有效率。其次,仔细研读一些跑步专著,细化Nike计划中空泛的指导内容,特别是利用《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中VDOT来设定训练配速。在每周的训练中加入速度练习、比赛配速跑练习以及LSD练习,让身体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再有,为了获得身体的适应性以及对跑步做有帮助的调整,我加入交叉训练作为辅助,如力量和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全马计划就这样紧张有序地执行了下去,没有受伤或累垮,并且在过年季达到了230公里的月跑量。

计划执行到第13周达到了全马训练的顶点,周跑量达到91.3公里,另外再加上力量训练2次,瑜伽2次,羽毛球1次,这时的身体有些疲倦的反应。小腿前侧肌肉一发力就疼痛,思想上也开始对后续的训练有些抵触。如何在余下的几周中完成计划并调整好状态?当时我心中无数。在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慧跑的郑家轩教练后,他很仔细的分析了我前两周的训练数据,包括心率、配速、跑量,并根据我的比赛目标时间对最后4周计划做出调整。每周减少两次跑步,执行3次中长距离的速度跑和1次最长2-2.5小时的LSD。在完成速度训练时,每公里配速提高20s,在完成LSD训练时每公里配速放慢20s,并且指示在比赛前2周完全停止力量和体能训练,只保留瑜伽课程。尽管我知道赛前应减量调整,然而对于这样大幅度削减跑量和交叉训练,尤其是长距离跑量,让我有些不安,但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教练的计划。

随着赛事的临近,减量是主题。对我来说,减量这段时间特别难熬,因为有很多天无步可跑。于是我尽量动起来:在城市里行走,去做瑜伽拉伸放松。。。。。。这样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情,不会因浑身精力无处释放而感到心烦。同时在临近比赛的一周内,每天关注好饮食和睡眠,因为前期所有的训练成效要通过身体自我修复来达成,这是个极易被忽视的环节。


第一次离家去外地参赛让我觉得新鲜有趣,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是在郑州开封两座北方古城间进行,城际间高速公路跑意味着赛道是一条直线轨迹,没有大起伏,尽可以一条道跑到底。虽说赛道并不复杂,但新手的马拉松就是一次实验,跑步过程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炎热或者心理压力。实际上北方的春天常常干燥,风沙大,日照强烈,此次比赛最大的考验正是偏热的天气。临赛前,郑教练告诉了我比赛的策略和补给策略,他叮嘱最多的一点是前半程一定要压住速度,为后半程比赛找好节奏。发令枪响后,我一路向东顶着逐渐增强的日光谨慎的跑着,对教练事先的忠告牢记在心。我明白作为新人的马拉松首秀,谨慎的开始可以让自己完全放开。第一次跑全程,前半段我还是个新手,我不知道30公里后表现会如何。如果跑得不错,可以不断超越前面的选手,如果差强人意,那将会是每增加1公里就如同身在炼狱。按照计划,我分别在8公里,18公里,28公里处补了能量胶,保持能量水平稳定对于全马比赛后段的选手而言能减少在比赛2/3公里处左右的“撞墙”现象。这些及时的补给让我在半程后,甚至32公里后跑的越来越顺畅,身体给我的反馈是力气和能量足以支撑整个比赛,我更有信心了。原本担心训练不足的问题看来是多虑了,现在回想教练在最后4周所作出的减量安排就能明白他的用意了。如果想要提高水平,就必须在训练中提高强度,增加难度,如果仅仅只是累积跑量,一方面容易导致过劳伤病,另一方面身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会越来越小而难以突破。所以,精致的速度训练远胜无用的垃圾跑。在比赛35公里处,我终于追上了兔子,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就快实现了。最后的2公里,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当拖着极度疲劳的双腿拐上最后的终点直道,兴奋和激动令我瞬间呼吸困难,胸口发紧,眼泪已在眼眶中打转。我努力调整好呼吸冲过终点,体验到刺激以及最具活力的感觉,并以3小时57分04秒完成了我的首马。

喜欢跑步是简单的事,但是在这条路上奔跑下去却并不简单。当我从一位健身跑者转变为马拉松赛者后,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它不仅只是角色的转换,更是发现一个人的真实人性,验证自我的绝妙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准备初马,该跑多少量才合适?
每天4点起床,5点出门跑步,全马成绩258……
马拉松备赛训练,就是越快越好吗?
三周备战马拉松训练计划(渣打香港马拉松为例)
假期已过,是时候加紧准备马拉松了
你跑的LSD是正确的LSD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