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第148篇:读文随笔∣读胡老师文,想见其为人

读胡老师文,想见其为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2015年,我在广二师参加省培时,就曾经听到过胡立根老师关于文本解读的讲座,具体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最深的是,他用了大量的案例呈现出教材文本解读的方法和策略。最近,我在《语文建设》2021年第10期上有读到了胡老师一篇论文《解读文学作品的关键策略》。胡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温柔敦厚的学者形象,读胡老师的论文,同时想象着胡老师的为人,慢慢浸淫于文中,逐渐生发出一种知己之感。

这种感觉来源于某些共同的学术爱好,以及对文本解读的相近观点。在他看来,读写过程是一个由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三边”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区别于一般意义对话的主要表现是:对话双方不是同时在场,而是总有一方缺席。创作的时候,作者在场,读者缺席;阅读的时候,读者在场,作者缺席。胡老师称之为“以文本为中介、总有一方虚缺的间接对话”。从阅读的角度讲,读者与作者交流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文本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作者留下的蛛丝马迹进行解答。胡老师用“蛛丝马迹”一词形容文本中的潜在的线索与作者潜在的表达意图,与孙绍振教授所说的“矛盾”“裂缝”有相似之处。既然阅读时作者缺席,那么阅读实际上就变成了“自问自答”。这种“自问自答”的策略主要有:

一是披文入情,由象悟意,寻找阅读入口。很多老师解读的逻辑起点是作者的创作背景,于是上课时先给学生介绍这种背景,我认为这是一种僵化的机械操作流程。对于像《等待戈多》这种远远超出了学生阅读经验的文章,教师还是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创作背景和作者。但对于大多数文本而言,先介绍背景就意味着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初感,造成一种结论先行、先入为主的不良现象。胡老师认为,“知人论世”是成熟读者深入把握文本的方法,这在学术研究方面是有价值的,但是不适用于语文阅读,因为语文阅读的教学目的是提高“非成熟读者”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用形象说话,解读文学作品也应先从形象出发。胡老师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具体阐述了“披文入情,由象悟意”的解读策略。当然,如果学生阅读时对形象和文意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知人论世的方法也是可以作为补充的。

二是分析字意,品味语言,揣摩文字魅力。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在语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在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语言也是十分关注的,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关注的侧重点不是对语言本身的赏析和感悟,而是只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修辞和手法等静态知识,然后提供一定的“答题框架”,这样就把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品味引向了“备考训练”。语言鉴赏的基本路径是词义联想和字形分析,这是很有启发的。胡老师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例具体说明。对“暧暧”的理解,只依靠注释获得一个抽象的解释是不够的,还要联想日常生活中这个字词的意思进行。有一个词叫“暧昧”,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那么回到语境里,由于写的是“远人村”,所以“暧暧”就有模糊不清、昏暗的意思。模糊不清、昏暗在日常用语不是正向的表意,但用在此处恰恰是为了表达那种隐隐约约的朦胧美。对于“依依”“羁鸟”等的理解,都可以用这种联想或字形分析等方法进行。

三是寻找留白,有效提问,探究行文深意。胡老师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留白处,通过有价值的提问探究其中的深层意蕴,这也是最能引发我共鸣的内容。首先是关注反常处,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其中的“对长亭晚”的短句与其他两句是不一样的,其他两句是“二二”断,这句却是“一二一”断,这样的表达恰恰是作者在有意制造一种“哽咽之感”。这个分析角度是很有新意的,我原来分析过“歇”字,表面上看是写雨停,但实际上是表达一种无奈之感:如果雨不停,那我就不走了,所谓“人不留客天留客”;但现在雨停了,连留下的客观理由都没有了。其次是关注矛盾处。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受到多次打击后早已精神崩溃,近乎麻木,但见到“我”时,那通关于灵魂的发问,思路如此清晰,推理如此严密,又是为何?实际上,祥林嫂的“清晰思路”是这些想法在心中重复了无数次之后的表现,这更看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再次是关注差异处。一出“宝玉挨打”,众人都在“哭”,但“哭”的表现和深层心理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出“刘姥姥戏谑”,众人都在“笑”,但“笑”的表现和原因也是不一样的。从差异处入手进行分析,可以读出更多的意蕴来。四是关注文本的破绽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两处破绽:苏轼真的不知道他所到的地方并不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吗?小乔嫁给周瑜将近十年,怎么说是“初嫁”呢?这自然是有一定用意的。最后是强调处,即作者在文本中反复强调、刻意强调的地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为什么要强调“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这是因为妻子不断向诸小妹陈述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暗含嫁给丈夫之后的自豪之情,而这种陈述到了后来变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哀痛。

四是比较阅读,丰富解读,探究深层意蕴。这实际上是比较阅读,作者举的例子是史铁生的《合欢树》,遗憾的是,我对这篇文本不是很熟悉。不过胡老师提到的对比阅读,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是梳理结构,厘清逻辑,真正读懂文本。“结构”既指文章的表层结构,也指深层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这也是解读文本中最难也最为关键的部分。例如鲁迅的《祝福》,作者的表意重点显然不是同情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而是在思考这种悲剧命运究竟是谁造成的。更深刻的是,祥林嫂所要反抗的,恰恰是她一心想要维护的封建礼教。这才是这篇小说最为深刻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课回响
王崧舟
话题|文学中的经典
怎样才能有效阅读?(2万字讲座文字稿)
深度叩问:美在哪里
荐读 | 魏书生: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