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91篇:读书有悟∣我读《大概念教学》(之二)

我读《大概念教学》(之二)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一书的副标题是“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书探讨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单元整体设计”。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单元”的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相信教师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教材就是按照单元进行结构的,在“单元”下面又有不同的章节或课文。这些“单元”的载体是学科知识或学科内容,例如语文教材的单元就是由课文、助学系统、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专题等组成的,而本书说的“单元”,与我们经常使用的“单元”有所不同,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我对此的理解是,一个“单元”本质上就是一个大概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专家将“大单元教学”等同于“大概念教学”。对此,就要回到英文“big idea”的翻译上来,“idea”可以翻译为“观念”“理念”“概念”,如果能够翻译为“单元”,就说明“大概念”和“大单元”本来就是一回事。但不管怎么说,本书所说的“单元”与教材的“单元”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

围绕“单元”,作者又提出了“单元链”和“单元类型”的问题,前者指的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结,后者指的是单元的层级,即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其中宏观单元又分为学科宏观单元和跨学科宏观单元,而根据跨学科宏观单元又可以列出跨学科的大概念:团队合作系列大概念、思维系列大概念、问题解决系列大概念。对我而言,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我一时还难以将其和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在对单元的分类上,作者还提出了显性单元和隐性单元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炼出学科核心概念,并置于课程体系的结构支点,教材编写依此而明确单元设计;后者指的是有的大概念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甚至不同的学科间呈现。在作者看来,显性单元指的就是教材中的现有单元,隐性单元只涉及现有单元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与其他内容拥有共同的大概念。按照这种理解,我又产生了一些困惑:本书的“单元”究竟是不是教材中的“单元”?如果是,作者为何要强调“以素养为目标达成的单位”;如果不是,此“单元”怎么又会包括教材中的现有的单元呢?我的理解是:显性单元指的就是教材的“单元”,与本书说的“单元整体设计”的“单元”不同,本书的“单元”指的是隐性单元,即用大概念进行统摄而形成的教学单元。

此外,作者又提出了“知识单元”与“过程单元”的说法,这一点来源于埃里克森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一书,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始终在作者提出的“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两个图表上琢磨不透。当刘徽教授将这两种结构对应为“知识单元”和“过程单元”时,我立刻读懂了这本书。如果结合语文学科进行理解,那就更一目了然了。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知识单元”指的就是与人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过程单元”指的是与语文技能、语文方法相关的内容。埃里克森说的两种结构,在顶层上都是一致的,即最顶层是理论,往下是原理概括,往下是概念。两种结构的区别在于最底层,“知识的结构”最底层是事实,往上是主题;“过程的结构”最底层是策略和技能,往上是过程。而我忽然发现,这两个图表与我目前理解的“学科大概念”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从“过程的结构”角度理解大概念,那就更明晰了。

此前提到过,大概念和单元整体教学有很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用不同层级的内容和案例,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作者称之为“迭代逻辑”。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的“基本问题”,就是迭代逻辑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也说明,对大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加深的,这种“逐步加深”的载体就是单元。与迭代逻辑相对的是线性逻辑,即教师将某种技能进行分解,学生学习一个一个的技能,再将它们整合起来。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教学思路,例如作文教学,教师先讲审题技能,再讲选材技能,然后是结构技能、语言技能等等,最后进行整合训练。而迭代逻辑的思路是:先进行整体性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迁移运用。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看,线性逻辑也并非一无是处,要从线性逻辑的教学思路转变为迭代逻辑的思路,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那么,在迭代逻辑中,哪些内容是在变化的,哪些内容是不变的呢?在作者看来,变化的最主要的内容是认知的发展,是大概念的抽象程度的变化,是扶放程度的变化。不变的是什么?很简单,不变的是对大概念的理解,即所有的单元层级的教学都要围绕大概念展开。

在理解了这问题之后,作者最终阐述了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即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前者是大概念的宽度,后者是大概念的深度。具体来说,在望远镜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要考虑单元与单元的关联、单元与学科的关联、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我认为这一点本质上还是在确定大概念。在放大镜思维的指导下,首先要考虑单元的概念“地图”,而不仅仅是“概念线路”,例如概念和观念、案例、基本问题等;其次是考虑单元的结构,即并联型单元结构和串联型单元结构;再次是考虑单元的序列,即是否按照单元的课时顺序;最后是单元设计的步骤,例如“逆向设计”,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确定预期的目标,二是确定评估证据,三是设计学习和教学活动。

总的来说,本书的第二章的内容还是非常抽象的,尽管作者举了很多案例,但如何将本书的内容与实际的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我认为还很有难度。不过至少已经为大概念和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尝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论语】| 李卫东:大概念的历史脉络、应用限度与实践转化
【读书随感】“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些闲散记录
浅谈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该如何设计
一文说清:什么是“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
大单元设计的实施模板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