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123篇:读文有思∣实用类文本的解读路径

实用类文本的解读路径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2年第8期发表了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的论文《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教材中的实用文包括演讲词、新闻消息、人物特别、科普说明文等文体。这种划分我是比较认可的。有的试卷将议论文和说明文都称为“实用文”,这是不恰当的。2022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实际上就将教材中的文章划分为文学类、实用类、思辨类三种,像《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等篇目,都不应该认定为实用文,而是思辨类文本。当然,实用文和思辨类文本是否称之为“文章”,然后和文学作品相并列,我觉得还需要继续研究。

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实用文文本的教学是否只满足于提取信息、整合归纳信息?实用类文本是否有解读的必要?在作者看来,偏重于传递知识、信息的文本,需要揭示作者是如何依据写作主旨和文体特点来选材、构架和表达的。或者说,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特点和章法,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具体说来,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文体特点与内容选择。具体说来就是,借助文体特点的切入,揭示文体特点与内容选择的关系,其实是在探索文本背后的作者的潜在思路,让作者隐晦的潜在思路在解读中变得明朗而清晰,使解读路径与作者思路得以沟通,收到古人所谓“以意逆志”的效果。或者说,针对实用文的文体特点,要超越“识记知识”的层次,达到“分析理解”的层次。例如学习演讲词,不能只知道演讲词的“针对性”这一知识点,而是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针对性”的具体表现。例如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是作者在“情系中华”大会上的演讲词。从内容上讲,他选择的演讲内容应该与中国、中华文化相关,而以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观入手,不仅是考虑到大会的主题,同时他不认同王阳明的观点,认为过于偏重理论冥想而不去实验,这是有问题的,那么演讲内容的针对性就转化为了内容的针对性。丁肇中先生的身份特殊,这就有了演讲者和听讲者特殊经历的针对性,也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针对性。我觉得这个分析十分透彻,我们在解读实用文的文体特点时,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的层次,而是要进行具体分析。

詹丹教授举的另一个例子也很典型。新闻单元选了毛主席亲自撰写的两则消息,一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是从新闻的真实性角度对标题进行分析的。第一则消息中“我三十万大军”不仅是客观描述,同时也隐含着胜利的喜悦与兴奋,而第二则消息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要更为客观。尤其是第一则消息中的“胜利南渡”和第二则消息中的“横渡”,也十分符合当时的真实状况。毛主席写第一则新闻时,中路军三十万已渡江完毕,而西路军和东路军各三十五万尚未完全渡江,显然第一则消息可以用“胜利”,第二则消息不能使用“胜利”。而“南渡”和“横渡”也有表意的差异,中路军渡江拓展面较小,所以强调从北向南的跨越,有特定意义,而百万大军渡过长江,有一千多华里的横展度,用“横”字就能体现百万大军的阵容和万船齐发的气势。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个观点,即新闻的新颖新鲜,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新,同时还体现为心理意义上的新鲜,即一种出人意料之感。第一则消息中的“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内容是出人意料的,但可能过于出人意料,第二则消息又详细说明了国民党的抵抗何以微弱。

二是写作主旨与结构表达。在厘清文体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充分揭示结构与表达的特殊性,以便更精准地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和文本的独特效果,正是文本解读的重要路径。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但有人认为是一篇游记,这就需要从结构角度进行辨析。叶圣陶先生先是整体地提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依次展开,这体现出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詹丹教授还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包身工》为例,具体阐述了实用文在结构和主旨表达方面的特色。前者是一篇科学小品,是以普及知识为主的文体,在语言表达上会体现出文学语体和日常语体的特点,有时候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带上“交际”的口吻,这一点在《大自然的语言》和《时间的脚印》等文章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试想,为了达到科普的目的,作者将大众作为交流对象,在客观说明的过程中又不断跳出来,与读者进行沟通,这更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同时,为了将抽象的道理说清楚,作者还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抽象的道理更为形象地展示出来。这些都是科普文或科学小品的文体需要。后者是一篇报告文学,本身就具有实用性和文学性的特点,詹丹教授曾经在《谈<包身工>“新闻性”对“文学性”的制约》一文中进行过详细分析,重点分析了“后来,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等句子。

一般说来,实用文的解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写什么和怎样写,前者关系到说明对象的特征,关系到信息提取与整合等能力,后者关系到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等。詹丹教授在文中提出了“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问题,标志着对实用文解读的进一步深化,这也是实用文解读的关键所在,否则实用文的教学只会停留在浅层次的信息处理和说明文文体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应用上。或者说,分析“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构成了实用文解读的基本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注︱詹丹: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
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1)
关于说明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日一题:大学语文(大学国文)教材简介(31)
语文教学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