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慧∣常态教研,走向教学专家的必经之路

常态教研,走向教学专家的必经之路

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张慧

开学快两个月的时间了,总是在忙忙碌碌地准备开学各项工作,因为疫情让我近一个月都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没有静下来思考一下这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本学期,学校来了几位新数学教师,年轻人多的地方,自然就更加活跃。我喜欢和年轻人坐在一起,所以把办公室搬到与数学教师一起的二楼办公室,与大部分数学教师坐在一起,方便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也方便教学研究。

一、被听课是压力,更是动力

这个学期是我们数学科组徒弟最多的一次,开学前数了一下,算上跟岗教师,共有8位徒弟,分布在不同的年级。除了常规的师徒结对,徒弟们还陆陆续续结伴或随堂来听师傅们的课。我本学年是五年级,五年级有一位新教师任教五(1)和五(3)班,还有一位跟岗教师,他们都是隔壁班邓老师的徒弟,每天跟着邓老师听课。因为我教了4次四年级,所以对于四年级的教学更有把握,我乐意承担四年级新教师的师父。开学第二周的周三,算起来是开学第五天,邓老师任教五(1)和五(3)班的小徒弟首先来听了我的课,我上了“小数倍”的内容。还没等我下课坐定板凳,跟岗的小老师马上凑过来说明天早上来听我的课,我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按照顺序,我上了“小数乘法竖式练习课”。就在我感慨别人的徒弟怎么都这么积极的时候,我的小徒弟来了,小徒弟直接告诉我以后每个星期五早上第一节都来听我的课。小徒弟果然是年轻人,把我之前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一次的公开课的速度提到了一个星期一次。就在前几天,小徒弟找到我,要上一节课给我听,上之前还要先演练两遍,我提了意见后再课堂执教。常态教研很辛苦,辛苦在每时每刻都在准备接受公开课,也辛苦在不听在思考和准备新东西。这两个月有了听课的人,我的备课与思考更加深入了。

二、是师徒结对,更是教研共同体

看着别人进步,自己难免会着急。科组里有两位年轻教师,已经在这里教了两三年,前两年年轻人少机会多,他们每个学期都有校内外上公开课展示的机会,或研讨或比赛。这个学期一下子进了几个年轻人,他们已经不算是最年轻的了,他们自己未免也感受到压力,我感受到了她们身上的不一样。作为年轻人,这个学期他们还是需要师傅的,由于两个人是同一个年级,我们特意为他们安排了同一位师傅,两个小徒弟也乐得一起与师傅学习。以前都是我问师傅们有没有听徒弟的课,关心一下徒弟的专业成长。这个学期不同,这两个小徒弟感受到了压力,自己照顾起来自己的专业成长,昨天一个小徒弟把师傅请进了课堂,今天另一个小徒弟也不甘示弱,也请师傅进课堂,做他们的师傅可真累,一周要听三四节课,但是做他们的师傅也真幸福,看着青年教师成长很快乐。与其说这是一个师徒结对的小团队,其实更应该看成是一个教研共同体,有人上课,有人听课;有人展示,有人指导;有人引领,有人成长。没有报道,没有宣传,如此画面甚好。钟启泉教授在《深度学习》一本书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他认为“教师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单靠个别教师的成长也难以成功。教师是在相互学习——向前辈学习,跟同辈教师学习,给后辈教师帮助——的过程中成长的”。形式上,我们是师徒结对,但实际上,我更加觉得我们是教研共同体。

三、忙碌中总结反思,促进深度思考

这个学期很短,被教师们戏称为十几年来最短学期,可用的教学时间大约16周,教学内容之丰富,教学时间之紧迫,教学成绩之要求,无一不是教师们奋斗拼搏的理由。一般人都很难想象一个小学老师怎么会忙成没有朋友了,但确实是一大堆的事情拉长了我们和朋友之间的距离。这个学期一排数学教师坐在一起,每天见面不再是“吃了吗”“你瘦了”“周末约吗”。“今天开新课吗”已然代替了我们每天早上的“你好”和“天气很不错”,回答的话只有一句“不开新课等什么”。每日风景就是一排教师,身后站了两排订正作业的学生,办公室人挤人,好个热闹景象。上课铃一响,学生陆陆续续离开教室,办公室安静多了,我们立刻开始研究刚才怎么都教不会学生的那道题到底该怎么教,转场特别快。小学数学知识十分简单,世俗的眼光看来就是看一看就会,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总是一起探讨哪个数学知识很难,哪类题目是易错的,其实就是一种常态教研的氛围,一直在积累经验。开学近一个月时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常态教研,随时随地教研,看上去是忙忙碌碌不停歇,但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是在积累宝贵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我们乐在其中。那一刻,我感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好像是一位反思型实践家,不断在教学行为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我们深度思考与争论的样子就好像是一群科学家在论证。

常态教研有好也有不好,随时随地讨论教学问题额时间多了,闲下来的时间就少了,整个人都显得十分忙碌,缺少内化。想要内化,过程也很简单。教师可以尝试将这些成功与不成功的教学实践写出来,写的过程既是总结,也是内化。总结多了,我们就在忙忙碌碌中成为了教学的专家。钟启泉教授在《深度学习》一本书中指出:“教师是教育的专家,教师的职业是专门职业。”我们是专门教数学的,因此我们应该成为教数学的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教师过关考核方案
2017中学教师青蓝工程计划
抓常态教研  促共同发展
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一所小学校英语学科的崛起,读着让人热泪盈眶
骨干教师帮带协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