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136篇:教研有感∣由赵娜娜老师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想到的

由赵娜娜老师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想到的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篇随笔的题目不叫“郭哥评课之《周亚夫军细柳》”,而是“由赵娜娜老师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想到的”,意在表明这不是一篇评课的文章,而是从这节课出发胡思乱想的一些内容。

11月24日,我到远洋学校听了年轻教师赵娜娜和蒋琨两位老师的课。赵娜娜老师执教的篇目是《周亚夫军细柳》,从这节课本身来看,我认为还是很不错。最大的亮点就是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常态课自然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教学环节,但要做到教学环节清晰且有逻辑性。作为一篇史传类的文言文,事和人自然是重点关注的,而且两者也是密切结合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都是在事件叙述中表现出来的。本节课只有两个教学环节,一个围绕“事”,即请同桌互相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一个围绕“人”,即围绕周亚夫的“真将军”和汉文帝的“明天子”形象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相辅相成”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周亚夫的“真”,学生进行了概括分析,得出结论是:“真”表现在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治军有方、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等方面。这些概括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汉文帝对周亚夫的高度赞扬:“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说明周亚夫确实是一名治军的干才。

在听课时,我一直在想汉文帝对周亚夫的“真将军”评价,为什么要用这个“真”字呢?如果仅仅是上述的那些品质,那完全可以用其他词语概括,例如“能将军”“严将军”“良将军”等,这就说明,“真”字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应该有别的隐含意思。而且,“真将军”的评价,一定是完全褒义的吗?有没有隐藏着不方便表达的意思呢?首先,在一个君主权威至上的社会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当他听都尉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时,心里一定没有任何波动吗?难道细柳营的将士不属于朝廷吗?不听我皇帝的吗?其次,在一个皇家礼仪至上的年代,迎来送往是很关键的礼节,周亚夫没有第一时间出营迎接皇帝,反而要求汉文帝以军礼相见,皇帝真的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吗?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真”字似乎隐含着多种意思:周亚夫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他见了皇帝居然能够让皇帝服从军营里的规矩,这从好的方面说是军纪严明,可以打胜仗,但是从不好的地方讲,这个人太有个性了,居然不懂得一点朝廷世俗礼仪。就像我们现在见到一个完全按照自己行事原则做事的人,给这个人的评价是:“这个人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这个人真是很率直”“果然是性情中人”等等,肯定与表扬的成分当然是有的,那还有没有一点“保留意见”呢?不好说,至少我个人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有教师认为,中国古代有所谓“大不敬”之罪,任何轻慢天子的举动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周亚夫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严肃、严格的军纪,以保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作为一名将领,把打赢战争放在一切(包括个人生命)之上,这就是“真将军”的“真”(以上观点见金莹《走进<史记> 读懂“真将军”》)。我觉得这样的理解也没问题,但如果结合周勃和周亚夫父子的命运与遭遇来看,汉文帝的评语“真将军”一定是有保留含义的。有教师查阅史料后认为,周亚夫于细柳营中显露的刚直本色,恰是引起后文所列数次君臣矛盾的重要内因。这反过来也说明,汉文帝在那个场合讲的话,是褒中有贬,是有保留态度的。学者李长之认为,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命运相类,都曾立下再造汉室的大功,也都因为不会逢迎皇帝而不得善终。清代的吴汝纶评《绛侯周勃世家》时说也认为:“以功臣遭祸为主……(司马迁)亦借以自寓感叹”(以上材料见李平《循“真将军”形象 悟<史记>写人风采——<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知识(PCK)的择定与建构》)。周亚夫曾以太尉的身份平定七国之乱,可以说是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到了汉景帝时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想封他们为侯,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认为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景帝却觉得周亚夫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后元元年,周亚夫的儿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因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上述内容见《绛侯周勃列传》白话译文)

结合周亚夫在细柳营中的表现,以及未来的一系列的人生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需要军队“备胡”以及评定叛乱的语境中,周亚夫的性格能够确保他发挥自己的才能,但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他的不善于逢迎皇帝的性格让他屡遭挫折。听课时,我还想到了《雍正皇帝》中年羹尧的遭遇,虽然周亚夫和年羹尧在性格和品质上都有较大的区别,但两人也是有相似之处的。中国古代的“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臣既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王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再加上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只能作为权宜之计,而不能作为人生信条;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但不能作为普遍的规范。周亚夫的刚直不阿也好,不逢迎皇帝也好,只能在特定的时期有作用,而过了那个特定时期,这种性格也会给他带来不小的灾祸。当然,后人如何进行价值评判,那是另一回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这样教学《周亚夫军细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解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图文解读
皇帝请将军吃饭却不给筷子,将军的举动惹恼皇帝:此人该杀!
文化融入当应势、应需、应性 汲安庆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集体备课:吴德金 李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