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139篇:读文有思∣《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习札记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习札记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0期发表了侯雪老师的《从外貌到内心——<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在这篇教学设计后,还有一篇夏熔亮老师的点评文章《自读课文应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教学设计,夏老师的点评也很精准。我之前听过几个老师教这篇课文,但总感觉到深度不够,尤其是对文本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或者是只注重信息的提取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没有从精神的高度来把握托尔斯泰的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引用了茨威格的一句话:“论述托尔斯泰的书多不胜数,但大都平淡无奇,他内心的巨大悲剧至今尚未阐明,我个人想在这方面略微尽力”,据此确定了核心的教学内容,即托尔斯泰“内心的巨大悲剧”。围绕该内容,教师提出了如下教学设想:1.形成阅读文章的三个层次,即阅读传主肖像描写—理解传主内心世界—感受传主悲剧气质。2.构设了解决问题的三个路径,即学生能够解决—老师帮助解决—留待课后解决。这种围绕核心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路径的方式,值得学习。

在具体实施时,我觉得该设计的第一个优点是体现了自读课的特征。很多教师对于自读课和教读课是不加区别的,不论什么课文,统统按照教读课的思路来处理。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自读课可以有很多特征,但最终要的就是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将教读课的学习成果迁移应用到自读课上。在本设计中,教师的处理值得称道。课前先请学生准备了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分类梳理,据此来设计教学环节。围绕“作者为什么要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他长得怎么样?”的问题,教师设计了“读肖像描写”的环节,请学生将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对比,并引入了《三大师传》中的其他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段落。围绕“为什么要写托尔斯泰的肖像?为什么不写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等问题,教师设计了“读内心世界”的环节。此外,有的学生不理解课文中的某些句子,例如“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都会变成石头”等,教师引入了有关托尔斯泰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就是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实际上就是解决学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解读文本的“关键处”,这一点也是自读课的体现。

本设计的第二个优点是“开掘很深”。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茨威格反复提到“内心世界”这个词,例如“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但教师往往没有将其作为解读的重点,反而将教学重点放在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描写手法以及欲扬先抑的手法上了。教师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的问题后,切入到了课文的文体特点,即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传记,而是一篇评传。而且,茨威格写这篇评传,并没有详细记录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而且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一部分,因此要把握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托尔斯泰传》的全文,尤其是要解读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部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通俗的托尔斯泰传记,了解其生平经历,尤其是托尔斯泰思想转变的历程。在了解其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理解“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都会变成石头”一句话中的“虚无”,即托尔斯泰在50岁左右曾陷入了精神危机,他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贫苦与不幸,并对他们充满同情,于是开始思考死亡、活着、救赎等话题。针对“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学生要去理解“匕首”的本义,然后整体理解本句话的意思,把握托尔斯泰时时对内心世界进行自省的含义。针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学生可以把握到托尔斯泰内心世界丰富和充沛的特点。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我能看出来将教师对这篇课文的解读很深入、很透彻,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的教学很有匠心,在需要搭建学习支架时适时搭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这种“开掘很深”,也体现在体会托尔斯泰的“悲剧气质”的教学环节上。当把握到其内心世界后,再去理解“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等句子,那就水到渠成了。

本设计的第三个优点就是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明确。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有的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找信息”上,找托尔斯泰的头发、面部、眼睛等特征,进而引入欲扬先抑的手法,结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把握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与悲剧气质了。而在这篇设计中,教师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处理手段,即用Photoshop软件给托尔斯泰同步画像,然后先去掉画像中的眼睛,然后再显示眼睛,进而直观理解眼睛在肖像中的重要地位。点出眼睛之后,教师又过渡到肖像描写的手法,包括欲扬先抑、使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等,然后自然而然过渡到托尔斯泰的其他外貌特征上。同时又引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描写片段,既回应学生的困惑与阅读障碍,同时将两位大师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的处理,可以用少量时间解决非紧要问题,同时也没有陷入琐碎知识点的泥淖,抓大放小,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悲剧气质上。

总之,这篇教学设计体现了一定的思维高度,或者说是一节思维含量很高的课。当然,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教师主要提供资料和支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而不宜直接将结论讲给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总第59期】《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基于文本特质的阅读教学
特级教师张祖庆:上好公开课,有绝招!丨8大干货,赶紧收藏
《钓鱼》说课设计
【名师讲坛】张祖庆|上好公开课的实用技术
教学札记之课内外的完备
张祖庆:用心发现经典——《穷人》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