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年第72篇:教研有感∣如何培养讲座高手?

如何培养讲座高手?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写作组的成员不仅要成为写作高手,还要成为讲座高手”,这是我几年前提出来的一个理念。写作组最初成立时急需论文写作专家的指导,但我们是一个“无经费”的“三无组织”,走投无路之下只能下定决心,“没有专家,我们就培养自己的专家”,后来陆陆续续培养起陈姗姗、张慧、黄珊珊、张娜、卓汉雄、钟展艳等一批“讲座高手”。最初是不限主题的分享,每次论文研磨之前就请成员分享自己最拿手的方面,例如专业成长的经历、课题研究的心得等等;后来我开了一个“论文作者讲论文”的专题,即发表论文的成员进行专题分享,讲述论文从选题到发表的过程及心得体会;再后来就是专题分享,即针对教育写作中的重点、难点、痛点,请团队成员进行分享。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出“15+30+60+90”的讲座高手培养模式,即先从15分钟的分享开始训练,慢慢扩展到一个具体的专题,用30分钟讲透,再综合几个不同的专题,用60分钟来梳理讲解;最后形成自己的代表性讲座,随时准备到市级以上的会议、论坛进行讲座。在整个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值得分享的心得体会。

第一,讲座一定要“讲”,而不能念讲稿或PPT。讲座带了一个“讲”字,这就说明讲座不同于自我朗读,所以我要求讲座者上台时绝对不能带讲稿,讲座课件上也不准出现大段大段的文字,只准对着课件上的提纲进行讲解阐述。我一直认为,讲座绝不是单向度传递知识和经验的行为,而是讲座者和听众交流的过程。虽然全程都是讲座者在讲,但实质上双方是有交流的。如果只会念讲稿,那就杜绝了和听众交流的机会,讲座效果也就没那么好了。有的人说,我记不住所要讲的内容,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写好讲稿,对着PPT反复演练,最终达到脱稿讲座的层次。记得陈姗姗第一次讲座,写下了1万多字的讲稿,每天都对着PPT进行训练,上台后全程脱稿,效果很好。以后讲座次数多了,那也不用再写讲稿了。说到底,讲座高手的培养,首先要肯下功夫,尤其是初学者,更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

第二,讲座一定要“新”,不讲听众已经熟悉的内容。新,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创新,可以是角度方面的创新。当然,讲座内容的创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你讲了别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对他人来说就会有收获;你从这个角度切入了一个话题,也会激发听众的兴趣。有一次我们进行命题培训,要求每个组进行“说题”分享。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只是呈现原创试题的命题理念、语料选择、答案和评分标准等,那就过于普通,除非所命制的试题一亮相就有惊艳效果。后来我就指导两位负责分享的老师黄琼和高敏从“还原试题命制过程”的角度进行分享,题目就叫“一道试题的诞生”,我个人感觉效果很不错。张学瑜、刘予清两位老师在进行分享时,我指导她们不讲常规的科组做法,而是要突出“三课合一”的理念,即资源式备课、复盘式说课和聚焦式评课。张学瑜能够从科组规划的角度分享,刘予清能够从听课评课的角度分享,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是要“严”,即讲究严密的逻辑。好的讲座应该如同好文章,应该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而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几点经验。文似看山不喜平,讲座也是如此。比如讲座可以先呈现一个结果,然后追溯结果产生的原因。我讲论文写作,先用几张PPT呈现我发表的200篇论文,这就是一个结果,听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然后我再追溯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这就使得讲座具有了因果逻辑关系。今年蔡汝伶想要分享《阅读教学教什么》的读书心得,她最初的想法是先介绍这本书以及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教学实际谈自己的收获。我建议她从逻辑角度进行改进,即先呈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书中的观点解决这些问题,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读书心得紧密结合,这就使得专业阅读有了一个落脚点,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为解决问题而阅读。最常见的逻辑结构有“总分总”的并列式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因果逻辑等等。这就说明,讲座之前要先用逻辑思维设计框架,然后再补充具体的内容和案例。

第四是要“借”,即借助团队力量进行打磨。我组织语文教研活动,会给表现突出者、主动作为者上台展示的机会,但要求所有的市级讲座必须经过几道关:讲座者先自行设计,然后我会安排不同的组别进行集体打磨,修改之后再交给我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再抓紧时间进行脱稿训练。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个讲座都进行精心指导,因此要“发动群众”,调动一切专业力量来打磨讲座。例如今年的课题主持人分享阶段性成果、部分教师分享期末试卷的特点及中考备考的经验等,都经过了科研骨干组、备考研究组的集体打磨。而且,我要求集体打磨必须线下进行,不能在线上随意地提出几条修改意见,而是要坐在一起,对讲座的整体或细节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形成定稿。定稿之后,讲座者不能随意改变集体讨论的结果。正是因为有团队的集体智慧作为后盾,我才很有信心地认为,只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有不畏困难、不怕麻烦的决心和毅力,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每个老师都有机会成为“讲座高手”。

第五是“时”,即对讲座时间的要求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我经常自嘲自己是“时间控”,即对时间很敏感,讲座也是如此。安排了30分钟,那就要讲30分钟,上下可以有误差,但不能太大。如果给了30分钟,你15分钟就讲完了,说明准备不充分;给了30分钟,你40分钟还没讲完,说明时间意识不强。怎么样才能做到时间精准呢?没别的办法,只能一遍一遍地演练,反复调试时间。我的习惯是对方给多少分钟,我就准备多少张PPT,然后讲座时灵活调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科经方”PPT讲稿(微课)
干货 | 像高手一样做个TED演讲
捕诉一体后疑难复杂逮捕案件的精细化审查—ppt
微写作让语文富有诗意——梁恕俭讲座PPT
讲座: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与论文写作策略、技巧、方法
活动 || 云端重相聚 写作再研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