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温莹莹∣当公开课是研讨课——参加2023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心得

当公开课是研讨课

——参加2023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心得

中山市第一中学∣温莹莹

9月24日,在郭跃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赴湛江市参加2023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以课堂观察与评价为主题,聚焦教研员的“主业”——听课评课,以“参与·成就·幸福”为愿景和方向,旨在引领和推动我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本次共安排了两轮观课评课,第一轮为湛江市第十七中学的常规课例,第二轮则在各研修小组中选出最佳教学设计,由学员代表执教。在培训前,省教研员冯善亮老师已公布本次现场研讨内容为七年级文言文阅读《咏雪》和八年级写作《学写传记》,为了争取这次机会,我提前做了准备。

一、定位:深入分析比喻的研讨尝试

在设计这节课之初,郭老师首先与我分析了此次公开课的定位——研讨课。因为本次省级公开课是面向各地市、各县区的教研员,因此这节课不能过于常规,但也不是比赛课,不需要和别人一较高下,因此这节课的目的应该是能引起听课老师思考,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新的探索和聚焦。

基于此,我们对《咏雪》这篇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首先是一网打尽式地下载关于《咏雪》的文本解读论文,发现数量不多,发表于核心刊物的更是少之又少。将已有材料进行阅读、筛选后,我选择了郭跃辉老师的一篇论文《再论“撒盐”与“柳絮”: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比喻》进行深入阅读。在这篇论文里,郭老师从言语的角度分析比喻,从比喻的外部语境与内在机制两个角度深入地剖析“撒盐”与“柳絮”,让我对这两句比喻有了更加深入的体悟。之前教《咏雪》这一课的时候,关于这两句比喻句也只是浅浅地进行了比较分析,就草率得出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谢朗的更好,未进行深入的论证与思考。而在郭老师的论文里,我第一次这么深入地对比这两句看似简单其实却不平凡的比喻句,对比喻机制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甚至因为分析透了这两句比喻,我觉得自己对现代文运用比喻的方法都有了一些顿悟。

因此,我们决定聚焦比喻。通过谢家两小儿的比喻句,讲通讲透比喻的机制,将本次《咏雪》研讨课的主题定为“怎样的文学比喻可以传颂千年”。

二、突破:面对内外争议的自我革新

首先是自我争议。在将教学聚焦点定位为“比喻”时,我也想了好多理由来驳倒自己:文言文教学应该围绕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这“一体四面”进行构思,聚焦比喻是否会弱化其他几个层面的教学意义?这样大胆的教学设想是否会被人诟病,引起争议?其次是内部的争议。这节课我在自己学校进行过试讲,课堂效果是不错的,学生的思维也很敏捷,反馈很好。不过,老师们听后也有一个疑惑,讲比喻时仅仅提及家风,给人感觉课堂的聚焦度不够,流程不够顺畅。当然,也有老师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单元主题是亲情,那么家庭教养、家风的传承应该在后面重点引出,可是我的设计却只是将其从比喻中顺带提及。此外,这节课还面临外部的争议。在研修小组中进行第一轮说课时,就有老师对这个课堂设想提出了疑义:为什么我们要用文言文来教比喻?在小学,在初中第一单元的现代文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喻,为什么我们要用学生陌生的文学形式来教比喻?而后,在说课展示结果出来后——确定由我来上这一节公开课,其他小组的老师也有给我提一些建议,例如最后是否一定要讲解比喻的机制?不同的老师持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教学主张。

面对争议,刚开始我也特别在意,好在郭老师和团队老师无条件地支持我、鼓励我,给了我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我自己也想明白了,清楚知道自己为何这样设计。真理就是在矛盾冲突中越辩越明的,这也是此次研讨的意义所在。我决定接纳所有的争议。

关于是否可以用文言文来教比喻,我认为没问题。文言文只是众多文学形式众多的一种,现代文可以,古诗古文也同样需要炼字炼句,而这其中便包含了修辞手法的赏析。没有人规定只能用现代文来教比喻,古代文人的文章也同样需要在修辞处做文章。也许有人会说,文言文之于学生而言存在距离感,用古文教有难度。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古人文言运用的机智,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老师才更需要对文言中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地解读与阐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之美、文化之美。毕竟,我们不能用平时所谓的教学习惯来框住一切的教学可能。

关于家庭教养是否应作为这篇文章讲解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提及但不适合整节课围绕于此。谢家的家庭雅趣是建立在谢家儿女讲论文义的氛围和人物形象之上的,而人物形象的体现是基于两小儿对“白雪纷纷何所似”回答的言语之中,所以教学的基础应该在于对文言语句的深入理解和阐释,只有读懂两小儿言语中对于比喻的机智运用,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才情,以及其背后的家庭教养。然而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循序渐进,因此本节课决定聚焦“比喻”,在比喻的分析中渗透人物形象,渗透家庭雅趣的分析。

关于比喻对比表格的使用,不同的老师为我提了不同的建议,有老师建议学生讨论前应该展示分析角度,有老师认为应该给学生自由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有老师建议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不需要在课件上展示表格……我比较认可后两个建议,因为比喻的角度是一些比较概括的抽象的词语,反而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我支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做点拨和引导。而借助板书,则是更加生成的一种做法,我认为可以尝试。

三、反思:基于课堂观察的评课思考

关于这节公开课,也有一些细节值得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改进。朗读作为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划分节奏的环节我请了两位学生,而这两位学生暴露的问题是他们不清楚断句是什么。当时我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读一读正确的断句,而是引入下一环节的重点词解释,设想学生理解文意后再来划分节奏和朗读,可是最后未能实现。关于这一点,来自佛山的熊老师提出的观点我特别认可,他说你要特别清楚每一次朗读的意义,不是为了设计朗读环节而设计,每一次读都应该有它的教学引导价值。我之所以会忘记朗读,是因为关于朗读环节的设置,我并没有特别明晰它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忽略运用这一教学手段。

在当天下午的小组评课和第二天的集体评课中,各位教研员的指导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学情处理想象力与文学性的关联,通过想象力的填补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不仅仅适用于《咏雪》的教学,也是对其他文言作品的教学提醒——学生与文言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想象去填补。

这一次培训我收获了许多成长的养料,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上课前一晚,郭老师和团队的红萍老师、晏晨老师、二姣老师不遗余力地帮助我,给我提建议,听我试讲。在评课活动前,郭老师时不时给我进行心理辅导,他担心我会承受不住来自教研员评课的压力。科组长肖静璇老师也远程给予我温暖的鼓励,问我上课感受,也为我做评课前的心理建设。而能有这样一次在全省活动中上公开课的机会,能被这么多专业的大咖观课点评,是很难得的成长机会。我觉得,能被点评是幸福,能收获专业的建议是幸福。这次培训,我在深度参与中收获了成长,感受到了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教研活动充满活力
步履匆匆惊回首
提升团队素质,促教师专业发展
2014—2015(下)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初中]试一试:听自己的课
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从不孤单——刘梅名师工作室总结2017.计划2018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