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30篇:【教研有味】之徐赛儿老师的“妙舞此曲神扬扬”

2019年第30篇:【教研有味】之徐赛儿老师的“妙舞此曲神扬扬”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去年,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我订购的整一年的期刊读完了,并针对那些对我很有启发的文章做了简单的读书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一个叫“徐赛儿”的老师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语文学科的很多期刊上,我都读到了徐老师的论文。这些论文有的是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考的,有的是针对某一个专题进行理论探究的,还有的是进行文本解读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论文《培养“语文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文章对“语文思维”进行了独特的阐发,很有启发意义。我在对曹文轩老师的小说《孤独之旅》进行解读时,也读到了徐老师的《阅读催开的智慧之花——<孤独之旅>备课叙事》一文,文章记录了教师思考这篇小说教学的心路历程,这对我理解小说的“前方”的意象有极大的启示。最近,我在《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期上读到了徐老师的《妙舞此曲神扬扬——我的课堂教学成长之旅》一文,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徐老师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历程,这对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语文教师要善于打磨自己的课堂,打磨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文本进行细读。徐老师谈到她曾经讲《皇帝的新装》,把课堂变成“法庭”,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对童话中的皇帝、大臣、骗子和百姓进行庭审,判定他们是否有罪。应该说,这个设计还是新颖的,但并没有获得其他老师的认可。听课的前辈说这节课“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却忽略了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偏离了语文课的根本”,徐老师深受启发,“开始植根文本,关注细读,努力使自己的课上得有分量有质感。”

汲安庆教授在《中学语文名篇新读》一书的《序》中曾提到,文本解读素养是真正的语文“元素养”,教学中最为实战的真功夫,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第一生产力”。我认为这样的描述一点也不夸张,现实中很多教师还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化身为“搬运工”,将教参内容转移到学生头脑里,教师与真实的文本之间缺少了一种对话与交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想第一是教师没有文本解读的意识,第二是教师没有文本解读的能力。如果二者皆无,那就只能照搬照抄网络或教参的结论。文本解读绝对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雕虫小技”,而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徐赛儿老师谈到自己备教《孤独之旅》,茫然无措时便去搜集曹文轩老师的相关作品进行专题阅读,最后找到了教学路径:以文解文——用作者所写的哲理散文《前方》中的三句话,串联《孤独之旅》的整个教学,期望对文本做出哲理层面的解读:“离家”与“前方”;“路上”与“行走”;“抛弃”与“新生”。这样的教学设计,新颖而有哲理启示价值,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文本解读。所谓的“以文解文”,正是建立在文本的“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之上,用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的主题来印证“这一”文本的内容。那么,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备课时,有没有想过去读一读《孤独之旅》所在的“整本书”即《草房子》,或者至少去读一下小说中与杜小康有关的片段,他为什么辍学,跟随父亲放鸭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的最后结局是什么等等;有没有想过去读一读曹老师的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自己的创作理念与美学观念;有没有去网上查一下其他专家和老师对《孤独之旅》或《草房子》是怎样解读的;有没有在搜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做这些工作,自然要占去不少时间,但我认为,这些时间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其次,徐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自此,我开始走上追求语文教学专业性之路。从关注“文本细读”到开发“程序性语文知识”,从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到开发学生“语文思维”,从研究“片段阅读”策略到实践“全书阅读”探索,从主旨“对话教学”到创设“学习活动”,再到实施“反转课堂”……寥寥几句话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而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通过专业阅读和专题探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重构与反思。我们不少老师一谈“理论”,要么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要么是望而生畏,不敢涉足。这些都是不好的思维取向,理论当然不是万能的,但理论能够促进实践行动的开展与反思。学生的“文体意识”与“语文思维”,自然需要文体与思维方面的知识与理论,这些知识与理论不是现成的,也不存在教学参考书中,而是存在于专业的教育著作与学术期刊杂志中。很多老师反映说自己没有理论,“没有理论”不是理由而是现象,应对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进行专业阅读。如果教师有了“文体意识”方面的知识与理论,那就可以聚焦这个点对所有的教材文本进行重新解读,这一工作的价值该有多么大!

再次,徐老师没有提到的一个点,那就是进行专业写作。我前两天阅读《教学月刊》2018年第12期,很快就读到了徐老师的一篇课例论文《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的探究——以<雨的四季>的教学为例》,这也是一篇有思考、有理据的论文。而我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作者一搜,出现了17篇论文,大都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教学月刊》等杂志。这些论文都是扎根于课堂、体现作者深入思考的力作,一线教师读后也会有很多收获。那么,我们老师能不能够养成一个习惯:在进行独立文本解读、创意教学设计和实际的课堂教学之后,写出一篇有分量的课例研究类型的论文?我想是可以的。

徐老师说:“真正的写作在于经世致用,不在于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更不能无病呻吟”,对此我深表认同,这也是我坚持不断写教育文章的原因,而所谓的“经世致用”就是对课堂教学有思考、有启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上一堂好的公开课?
从教近40年老教师感悟:成为好教师,背个智囊前行!
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备课
老师,想不想写出一篇好论文?(内附名师攻略)| 暑期教研
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教师需要做科研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