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53篇:【生活有悟】之知识版权与PPT

2019年第53篇:【生活有悟】之知识版权与PPT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今年4月26日,是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对于这样的节日,普通民众不会上心,因为那是学术上的事情。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的“观念水位”目前是比较低的,学者缺乏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当然更缺少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一线教师的这种意识可能就更为薄弱了。李冲锋博士在4月26日那天写了一篇《世界知识产权日:别乱发他人PPT》的文章,我冒着被攻击的危险转发了。为什么说冒着被攻击的危险呢?那是因为在很多教师看来,PPT的问题与知识产权丝毫没有关系。李博士在文中列举了一些乱象,例如未经允许,网传教师的PPT;未经允许,美篇教师的PPT;未经允许,朋友圈教师的PPT图片;未经允许,偷偷录音录像并传播。这些行为当然是不妥的,因为都是“未经允许”。

值得注意的是,李博士提到了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在讲座时用比较详细的PPT(课件),而留给学员的是整理或简化过的。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有的学员却表示不满,这样的人就是缺乏产权意识、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学员为什么不满?最主要的有三条原因:首先,学员认为自己交了会务费,理应得到专家讲座的PPT,因为自己已经买过单了;其次,学员认为专家没有提供完整的PPT就是没有格局、缺乏气度的表现,是一种狭隘与小气;再次,学员不认为专家的PPT是有知识产权的,而仅仅是一种经验的分享,既然是“分享”,为什么不能得到PPT原件呢?其实这些想法也无可厚非,但仔细辨析,还是有讨论的空间。例如学员交的会务费,究竟包不包括专家的PPT?专家讲座,按照一定的标准领取劳务报酬,而会务费包括了讲座过程中的“学术价值”,但不包括PPT原件中包含的学术价值。专家不愿意分享PPT原件,不能上升到道德指责的高度,那只是个人的一种选择。因此,我觉得专家是否分享自己的课件,只是个人选择,既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

那么,我们还可以从专家的角度进行分析。专家为什么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课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首先是PPT原件包含着自己的劳动付出与学术成果,是不能够随意分享给别人的;其次是有的教师法律观念淡薄,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PPT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网络空间,如果PPT本身包含着未经验证的结论或者引用他人的成果,那是极易引起纷争甚至诉讼官司的。对于第一点,如果大家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所增强,就能够理解专家的这种做法;对于第二点,可能存在着“误伤”,因为毕竟私自上传他人可见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教师是抱着真诚的学习态度而来,如果担心有人不遵守规则而“一棍子打死”,似乎也有绝对之处。

因此,我觉得关于PPT课件的问题,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教师有教师的苦闷与委屈,专家也有自己的苦衷。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原因。刘瑜在《观念的水位》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心中理想的社会变革应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而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水涨了,船自浮起来。”专业技术人员也好,普通民众也好,只要大家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有共同的认知,相信这种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对于自己而言,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我最近两年围绕教研论文写作在中小学做过几场讲座,有一些镇区或者学校的教研人员就提出,想要用我讲座的PPT原件对教师进行培训。我认为把课件分享给老师学习交流,这肯定是没问题,哪怕每个老师都得到了一份,也是可以的;假如有人用这个课件又去做讲座或者培训教师,那就有点不太妥当了。其实当初我也没有什么知识产权意识,因为老觉得一说课件里包含着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他人就会嗤之以鼻。还有一件事,是我偶然机会在教育信息港上发现的,2018年5月9日,某镇区一个小学数学科组开展了一次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并且说“学习的题材是由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老师提供的课件。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写作的灵感;第二部分是保持论文写作的手感;第三部分是规范和别致的题目。”我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将课件提供给该学校的老师学习,从新闻报道的图片上看,有一位女教师在讲PPT,课件的颜色与版式都不是我的“原件”,但内容与我的课件有诸多“重合”之处。看到这样的报道,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那点经验,居然还有学习的价值;忧的是该学校居然明目张胆“借用”他人的课件来“讲课”,而且还敢写成新闻报道,似乎没有一点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当时很生气,后来想想算了吧,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不断发生,这是防不胜防的。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小事上,就会耽误自己成长的时间。

我现在去做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讲座,讲座前就会明确告知老师们,课件是原封不动留下来供大家进行后续的学习与研究的,但一定也会反复强调,千万不要将课件发到网络上或各种群里去。我的想法也很简单:自己的那点东西也没什么好隐藏的,自己认为很有价值,说不定在他人看来就是“大路货”,自己“敝帚自珍”,说不定早被别人笑掉大牙了。我也自信,讲座的目的在于激发,在于交流,自己十多年的总结提升,别人也不可能通过一次讲座就能全部吸收。当然,老师如果真的能够全盘接受,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也说明自己的经验分享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做讲座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少走一些弯路,多获取一些他人独特的经验,从而实现更快速的成长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讲座对象也要尊重我的劳动成果,未经允许不能随意发到网络上。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课件被别人用来赚取“点数”,或许也不会那么慷慨大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演变PPT课件二,拿去就可以开讲座了
6S管理讲座PPT课件(附图)
PPT教师课件制作,教师们的最爱
新教师入职培训新学期新教师入职培训PPT课件
质量意识培训PPT课件
PPT | 「课件」安全意识与安全素养(41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