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70篇:【教研有味】之读向浩老师的《自读课更需要教师精心预设》

2019年第70篇:【教研有味】之读向浩老师的《自读课更需要教师精心预设》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统编教材区分“教读”与“自读”两种课型,总体来说对教学是有利的。我发现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研工作者,对于自读课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例如余映潮老师在《统编教材运用策略之五:落实自读教学》一文中,提出了“自读训练”的五条教学知识:1.自读课,是一种阅读教学的课型。2.自读课,重在学生的自读实践,即实践方法,关注语言学用,增加动笔机会。3.自读课,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读,大量的教学时间由学生使用。4.自读课文的教学,需要扣住单元读写技能训练的目标进行。5.自读课的设计,一般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自读课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它重在自读,但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因为自读课不是自习课,而是一种阅读教学的课型。无独有偶,我在《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9年第5期上还读到了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向浩老师的《自读课更需要教师精心预设》一文,读完之后感觉到是一种异常的理智与清澈。

文章开篇就说:“自读课是教读课的有机延伸,是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统摄下的单篇教学。自读课的确应该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其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和精读内容的安排更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否则很容易上成‘汇报课’和‘放羊课’。”作者对自读课的定位是很准确的。自读课不是与教读课相对立的课型,二者之间应该有紧密的内在关联,而“有机延伸”一词精当地概括了两种课型的联系。自读课既然是阅读教学课型,自然离不开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约,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这其实是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角度对自读课进行理解。这样的理论视野恰恰是一线教师缺乏的,很多老师就是根据“自读课”三个字的表面含义去理解这种课型,得出了“自读课姓自”之类的奇奇怪怪的结论。个中缘由,就在于缺乏课程与教学论的眼光,不能从课程原理与教学原理的视角去区分两种课型。

在向浩老师看来,教师的精心预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旁批、阅读提示预设自读内容。统编教材的自读课文,有的无旁批而有阅读提示,有的既有旁批又有阅读提示。这其实是很好的自读切入点。我记得肖培东老师教《一棵小桃树》,就是抓住了教材的几处旁批,衍生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流程。这节课也应该说是“依据旁批、阅读提示预设自读内容”的典型案例。当然,不论是旁批还是阅读提示,大都是“阅读层面”的内容,而不是“阅读教学”,从“阅读”到“阅读教学”,教师的“精心预设”作用便显示出来了。

二是依据教材阅读提示蕴含的单元目标预设自读目标。既然自读课是阅读教学的课型,那一定会有教学目标。教材的单元提示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提示与指引。单元提示一般有两段话,一段是紧扣“人文主题”的文本内容阐述,指向的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另一段则是阅读方法培养,或者是依据单元文本的文体特征提出的具体问题训练的内容与目标。这样的编排,其实是“双线组元”的体现之一。实际上,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依据的不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是教材助读系统的指引,不是文本解读的成果,而是自己过去的教学习惯以及想当然的内容,这样的倾向是需要得到纠正的。向浩老师举了一个关于《周亚夫细柳营》的课例,运用知识分类理论、认知过程理论等,对该课例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分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是自读课的精读内容需要教师精心预设。这个观点的切入点也很新颖,“教读”“自读”的说法是取代了大纲时代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精读”“略读”的区分。这种取代是否有必要,或者说其积极意义在哪里,目前还有争议。我记得黄厚江老师就曾经撰文,指出这种“取代”带来的问题,这种问题也正在逐步暴露。我的观点是,这种取代是有必要的。还是那个观点,“精读”“略读”是“阅读”层面的概念,“教读”“自读”才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教材的编写当然有必要从“阅读指导”过渡为“阅读教学指导”。但是不是说,当有了新概念之后,原有的概念就要被抛弃了呢?我看未必。虽然两组概念的使用层面不同,但“教读”“自读”的两种课型,都离不开过去“精读”“略读”方面的研究成果。毕竟,“阅读”理论与内容方面的研究,是“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向浩老师的清醒之处就在于提出了自读课中的“精读内容”及其教学的问题。教读课也可能是略读,例如以“浏览”“速读”“跳读”等为阅读方法训练目标的单元,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自读课当然也存在精读的内容,向老师举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关于“笑”的片段。或者说,“教读”“自读”和“精读”“略读”虽有联系,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教读课不等于精读课,自读课也不等于阅读课,这是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体系。

总之,这篇论文对“自读课”的定位与研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严谨的学风。不过,我觉得有一些问题还值得继续探究。自读课和教读课是在一定的参照体系中存在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忽视二者之间的联系,将其对立起来,固然不妥,但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将二者完全等同,也有不妥之处。阅读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我的一个感觉是,我们对自读课的认知清醒度远远超过了对教读课的认知。或者说,我认为我们对自读课的认知是很到位的,但是对教读课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当看到“教读课姓教”的结论时,不知道大家的心理感觉如何。教读课就一定是教师主导学习进程吗?教读课中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在哪里?不是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么,为什么教读课中,教师反而成了主导呢?有哪些内容是教读课和自读课都需要有的,哪些是决定二者之间差异性的内容?这些问题,至少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期待向浩老师继续对教读课和自读课进行研究,为我们呈现同样精彩的研究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2015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组工作总结
【教研员工作】在主题研修中我与教师共成长
宝安教育在线
在课堂观摩活动中 我亦行走在思考的路上
模拟上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