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98篇:【读书有思】之什么是社会认知理论?

2019年第98篇:【读书有思】之什么是社会认知理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暑假在家,我一直在啃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根和唐·考查克合著的《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一书,进度缓慢。我最初读伍尔夫克的《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做了笔记。后来也陆陆续续接触到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教育理论,甚至很多理论家以及概念术语,我都是耳熟能详。但一旦合上书本,我发现自己记住的也仅仅那些概念术语以及理论家的名字,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我早已忘却。这一点也不奇怪,人的记忆是遵循一定的“遗忘规律”的,那些新的理论与知识只有不断复习,才能够在头脑里建立起较为持久的图式。阅读这本《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我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在于:能够较为快速地理解那些理论与概念的内涵;缺陷则是“记不住,背不会”。如果说现在期末考试要以这本书为主要内容,或许情况会有改观吧。只可惜没有考试,那我只能用写笔记的方式进行记忆了。

教育心理学中与教学有关的理论,最先出现的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导致的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上的持久变化。这个定义的要点是:一是可观察到的行为,不包括心理意识层面的内容;二是持久变化,短暂的变化不属于学习;三是变化的原因是经验,而不是人自然的生理成熟。例如以前不会开车,现在掌握一整套考车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之后,能够开车了,这就是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学习”。行为主义理论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有着内在的关联。具体到教学上,与行为主义密切相关的概念自然是“强化”。强化物是能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和持久性的结果,而强化则是应用强化物来增加行为的过程。行为主义的理论,现在还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用行为分析,即系统地运用行为主义的原则来努力改变个体的某种具体行为。作者指出了具体的步骤:确定目标行为;建立目标行为的基线;选择强化物及惩罚物;测量目标行为的变化;随着行为的改变逐渐降低强化的频率。例如班主任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按时上课不迟到的习惯,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作者认为行为主义与社会认知理论有一定的观点。社会认知理论的先驱是班杜拉,他主要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观察别人来逐渐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不论是行为主义还是社会认知理论,都关注行为变化。它们的共同点有:二者都认为经验是学习的主要起因,都涵盖了强化和惩罚的概念,都认为反馈对促进学习来说十分重要。但是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观不同。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可观察的行为的变化,而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学习是能够产生不同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前者专注于行为本身,后者专注于行为背后的心理结构。二是行为主义者认为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即环境变化引起行为变化,于是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环境的布置;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行为、环境以及个人因素例如信念、期望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三是对强化和惩罚的理解。行为主义认为惩罚和强化是引起行为变化的直接原因,而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强化和惩罚能够引起期望,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变化。与社会认知理论相关的概念有:模仿、认知示范、替代学习、榜样等。这些内容目前也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心理学的魅力在于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概念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其内在的心理机制。印象最深的就是“模仿”这个概念,作者区分了直接模仿、象征性模仿以及综合性模仿三种类型,例如青少年模仿电视中的明星穿着,就属于象征性模仿。我们平时都会用“模仿”这个概念,但模仿发生的具体心理机制是什么呢?作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即学习新行为、促发潜在的行为、改变抑制、唤醒情绪。观察别人的行为,导致自己行为的变化,就是“学习新行为”;集会时,看到别人鼓掌,自己也跟着鼓掌,这就是“促发潜在的行为”;上课时某个学生讲话而没有受到制止,其他学生也会讲话,这就是“改变抑制”;看到某人站在悬崖边上,而自己内心产生某种恐惧感,这就是“唤醒情绪”。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新行为;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促发学生潜在的行为;同时要积极抑制某种不良行为,减少同类行为的发生等等。

教师通过树立榜样,使得学习行为的发生,这一点在平时也很常见。但榜样作用的内在机理又是什么呢?作者也提出了注意、保持、再现以及动机四大环节。所谓注意,就是学习者的注意是模仿榜样行为的关键方面;所谓保持,即在头脑中以语言或视觉来表征的形式把榜样行为存储到记忆中;所谓再现,就是学习者把储存在记忆的行为再现出来;所谓动机,则是通过再现榜样行为可以得到强化因而激发了学习者表现出模仿行为的动机。关于这一点,作者说得尽管很“学术”,实际上是很通俗的。例如我们以学霸为学习榜样,我们就要关注学霸学习的主要特点以及方法,这就是“注意”;我们把学霸身上的学习方法与品质保持在记忆中,这就是“保持”;我们把学霸的学习方法与精神,作用于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再现”;学霸的榜样,成为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动机”。除此以外,作者还提出了榜样的有效性的三个特征,一是感知到的相似性,即我们和榜样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二是感知到的能力,即榜样在某个方面有突出的能力,而自己有信心获得某种相应的能力;三是感知到的地位,例如向工程师、科学家、专家学习等。

其实,社会认知理论的要点在于:一是行为的变化与某种社会因素有关系,例如榜样等;二是行为的变化与某种心理因素有关系,即学习不仅仅是行为的变化,同时还是心理结构的变化等等。自我管理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方面,限于篇幅不再叙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理论有哪些种类,基本观点是什么?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心理学笔记|第11章 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
巨星陨落,思想长存:纪念班杜拉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