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143篇:【教研有味】之《河中石兽》的教学杂说

2019年第143篇:【教研有味】之《河中石兽》的教学杂说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0期的“课堂诊断”栏目发表了徐志伟老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文中徐老师对于世龙老师的《河中石兽》教学实录进行了点评。读后,收获颇丰。

于世龙老师执教《河中石兽》,还是很有特色的。整节课将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和“炼字炼句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纠正字音,但又不是单纯地学习字音,而是将字音和词义探究结合在一起。例如“转”字、“杮”字、“啮”字等。其次是猜译某些字词,例如“募”“耳”“盖”等。接着便是探究“捞石兽的方法和效果”,重点探究了两个“笑”字,即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前者是自负地笑,后者是自信地笑,并且引用文中的原句“尔辈”“不亦颠乎”“岂能”“渐沉渐深耳”等分析讲学家的“自负”,引用原文中的“凡”“盖”“必”“遂”等虚词来分析老河兵的“自信”。应该说,这个环节是十分精彩的,从言语形式入手把握人物的心理与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是语文学习的绝佳路径。最后,师生一起探究了文言短文的“简绝笔”和“曲折笔”的写法。这样,从字音词义辨析入手,再根据言语形式把握文章的内容,最后由主旨上升到章法分析,整节课的逻辑性还是很强的。

徐志伟老师在肯定了这节课的“问题驱动教学”“强化古文解读”“重在语言品析”等优点之后,指出了本节课似乎偏移了学习目标。徐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进行确定。《河中石兽》选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单元导语说“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希望你能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二是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三是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即进行思辨训练。而于老师的课,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这些单元教学目标。徐老师还提出了“专家处方”,一是落实激发想象力的学习目标,二是落实运用浏览法的学习目标,三是落实思辨性训练的学习目标,并且建议于老师要改变单篇文本的学习目标为大单元视野的学习目标,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

在我看来,徐老师的前两个处方,恐怕是很难落实的,而且也不一定非要落实。《河中石兽》虽然探寻的也是自然规律,但与《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等教材文本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既不属于“探险”也不属于“科幻”文章,勉强与“探索自然世界”有一点关系,因此不能绝对地以单元教学目标来统摄单篇文本的教学。其次,本单元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现代白话文,篇幅较长,适合进行浏览法的训练,但《河中石兽》是文言文,是不可能落实浏览法的训练的,也没必要非得通过一篇文言文训练学生的浏览能力。徐志伟老师一直强调“大单元教学设计”,估计也考虑到单篇的文言文本无法进行浏览训练。但即使实施了“大单元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白话文,训练浏览的阅读方法依然是有困难的。不过,徐老师提出的第三条改进意见还是很有道理的,于老师的教学涉及到思辨训练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这一点还是值得再考虑的。

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等同于现代文阅读教学。本期《中学语文教学》还有一篇宗学耀老师的论文《文言传记备考的问题诊断及策略探究》,文章提到,学生在文言翻译方面的拦路虎,主要是传统文化常识和用语习惯。具体说来就是: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几乎不作为重点的姓名称谓方法、官职变动用语、官职名称及权属、饮食器用名称、风俗礼仪制度、天文历法地理概念等,是疏通、理解文言传记的拦路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有不同于高中之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对某些字词尤其是虚词、文化用语等的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初中文言文教学也要逐渐渗透这一点。我想,传统文化常识和用语习惯,不仅仅是高中文言传记阅读的障碍,也是初中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讲,于世龙老师从字音词义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从言语形式入手理解文章内容,这些教学环节恰恰是针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障碍”而设置的,是很有针对性的。我倒是认为,教师探讨“简绝笔”和“曲折笔”的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不如改为任务驱动的思辨能力训练。

幸运的是,本期还有一篇曹勇军老师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例谈》,曹老师提出了“项目学习方式,深化阅读鉴赏”的教学策略。他举了《艾青诗选》的例子,具体操作是:编一本我的《艾青诗选》,请学生通读艾青诗歌,选出自己喜欢的篇目,运用诗歌鉴赏的知识,参阅有关资料,精选出8首诗;根据示例,给其中的4首诗做批注,并且给自己的诗选取一个富有诗意的标题;此后安排学生分享交流,介绍自己选出的心爱之作,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诗;最后是给诗选撰写序言,并配上插图,制作封面,在班级分享展示。具体到《河中石兽》的教学,其实完全可以请学生对老河兵的“理论”进行探究,教材其实引入了一则《山西文史资料》上的《唐铁牛与蒲津桥》的资料,资料证明,河中的“失石”,未必非要到上游才能找到。那么,究竟如何看待教材文本的“道理”,以及其他资料中的相关“道理”呢?这就需要探究,在探究中也可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中的“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记得南京的徐飞老师曾经探讨过《河中石兽》的“科学归纳”和“选言推理”两种逻辑思维形式,并且开玩笑地说:既然石兽不在下游,也不在原地,那肯定在上游了,这是一个“选言推理”。其实,教材中并没有“不在原地”的结论,即寺僧并没有在原地挖掘,讲学家和老河兵的对话是在同一时空里的,因此不存在“选言推理”的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步履匆匆惊回首
太平中心完小语文课题组开展文言文朗读指导教研活动
文言文备课的三个视角 ——以《曹刿论战》为例
异地异版本教材同课异构纪实(下)
六年来带学生学文言文,我只做了一件事
教研促前行,润物细无声 ——记区教研室教研员林爱珠老师莅临区二中指导教学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