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82篇:教读课的“学教评一体化”

2020年第82篇:教读课的“学教评一体化”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0年第5期发表了省教研院冯善亮老师的《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这篇文章内容较多,我前后读了三遍,才感觉“初窥门径”。文章围绕冯老师长期探索的“学教评一体化”的主张,以《猫》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在教读课中体现学教评一体化的具体路径。

学教评一体化,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教学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从理论上讲,学习内容就应该是教学内容,反过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研讨的,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又是贯通一致的,后者是前者所达到的程度与标准。影响学习目标与内容的主要因素,其实就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个方面,课标维度确保所学内容是“语文内容”,学生维度则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处于“最近发展区”,前者是大方向,后者是大学情。根据我的判断,课标和学情不是学习内容的“确定机制”,而是“筛选机制”,即学习内容确定之后,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对其进行筛选。而学习内容的“确定机制”还在教材板块,教材又包含了教材文本和教材助学系统两大内容,学习内容的确定也就离不开教材文本的解读和教材助学系统的分析两个环节了。冯老师这篇论文的观点是依据教材单元学习重点设定核心目标,对此我十分认同。教材单元学习重点,体现在单元导语、预习提示以及课后思考探究题目中。对于《猫》所在的单元来说,“单元导语”明确提出:“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读课的一大任务就是学生要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据此,冯老师认为,教读课《猫》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做摘录”的阅读方法和“概括中心思想”的阅读策略。

接下来,冯老师又对“做摘录”和“概括中心思想”进行学理分析,并结合《猫》的课后思考探究题目具体分析。课后第一题是学生填写关于三只小猫特征的表格,第二题分析每一只猫亡失后“我”的感受,第三题则是围绕第三只小猫的亡失,分析“我”为什么“更难过的多”。在冯老师看来,这三道题由摘录填表梳理全文内容,到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再到理解中心思想,形成了一个运用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学习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学习方案。这一分析对我的启发是,要仔细分析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课后的思考探究题目,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角度进行提炼,进而把握最核心的学习内容。而且,要善于区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例如“做摘录”是阅读方法,而“概括中心思想”则是阅读策略。更值得关注的是,冯老师区分了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也廓清了我多年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即教学内容到底是教师想教、应该教的内容呢,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实际教的内容。前者不妨定为“学习内容”,而将教师实际教的内容称为“教学内容”。这一观点,对我进行省教研院专项课题的研究也是有极大启发意义的。

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定之后,就是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实际教的内容。对此,冯老师以两个课例为例,具体阐述学习内容应如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分析,冯老师认为这两个课例没有太强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教学意识,没有围绕单元学习重点确定学习内容。对此,冯老师建议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实现一个核心目标,第一课时利用思考探究的第一、第二题,围绕“做摘录”的学习目标展开;第二课时利用思考探究第三题,围绕“概括中心思想”的学习目标展开。

当教学过程完成之后,很多教师认为本节课也该结束了,但从学教评一体化的角度看,本节课还有重要的任务,即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很惭愧,在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这一块,我基本上是空白,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积累。冯老师使用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与框架,形成了关于《猫》的学习目标二维框架分析表。所谓“二维框架”就是知识框架和认知过程维度,前者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后者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过程。“归类摘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生不仅要理解什么是“归类摘录”,还要学会根据阅读目的进行“归类摘录”,这就包括了理解和运用两个维度。而像“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分析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复杂情感”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在认知过程中属于“分析”维度。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纳入到这样的框架之后,一切都变得清晰透明了。在冯老师看来,从评价的角度看,本课的学习评价应该从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对课文《猫》的阅读理解,学生要能够借助归类摘录形成的表格,有条理地向他人介绍本文的基本内容,并选择两个以上的角度介绍自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从中获得的启示,第二个层次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学生在学完本课后继续阅读同类文章,能够自主设计表格来做归类摘录,以梳理文章基本内容,并且能够从两个以上的角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这样才算了实现了教读课的学习评价。

总的来说,冯老师这篇论文,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更值得学习的是,能够对教材、教材、他人课例、评价表格进行条分缕析,体现了良好的学术素养。而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在于,要善于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角度去分析把握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要能够对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分析,尤其是从目标分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善于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他人的课例,从学理的角度看出课的“门道”,而不仅仅是看到表面的“热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水县教学研究室冯海艳 || 从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每日一写]如何落实“教—学一评”一体化
小学六年级上册上学期(品社)学科教学总结,质量分析大全
凌宗伟:还是要“吃透教材”
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法--大学生学习观--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特级教师:如何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