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86篇:教师如何教“朗读”?

2020年第86篇:教师如何教“朗读”?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重视着力构建阅读方法体系,七年级重点是学习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精读、熟读精思、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教学,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问题是目前缺少对这些阅读方法的系统解释以及相关的案例设计,不少语文老师明知阅读方法教学的重要性,但落实不到教学实践中。就拿“朗读”来说,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都提示要学习朗读,其中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晗煜声韵之美。”第二单元是:“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朗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方法体系中的第一种,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朗读的地位也很高。教材中的叙事性、抒情性、写景性、议论性的散文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朗读这种阅读方法又非常适合这类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想很多老师对朗读的理解不外乎“有感情地读课文”等缺少技术操作的要求和指令,于是一说朗读课文,那就是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要么是自由朗读,要么是示范朗读。这样的教学,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课文读多了,自然会有感觉和收获。但从教学的层面上讲,阅读方法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又该如何教朗读呢?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20年第6期发表了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中学朱慧老师的《基于朗读设计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策略》一文。这篇文章是运用深度学习的相关理念,对朗读教学进行设计。深度学习是要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即学会知识建构、学会问题解决、学会身份建构和学会高阶思维。朱老师就按照“四个学会”的理念和脉络,对朗读进行教学层面上的设计。而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关于知识建构的内容。在我看来,一线教师缺少朗读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原因在于学科知识的缺乏以及学科教学知识的缺乏。所谓学科知识的缺乏,就是不少教师知道“朗读”大概是个什么东西,但无法从阅读知识与理论的角度进行把握;所谓学科教学知识的缺乏,就是教师只会要求学生“读课文”,甚至认为有感情地读课文就是朗读教学,除此以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了。对于这种情况,朱老师所讲的“知识建构”对解决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朱老师对“朗读设计”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分析与解读。朗读设计的契机是将文字转化为具有表现力的有声语言,这一点也是朗读的本质;进行朗读设计的前提是:内化作品,揭示语言本质及逻辑链条,引发思想感情的运动。这一点也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朗读设计是一个从设计到展示的完整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运用重音、停连、语调、语速等合适的朗读技巧,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再创作,实现知识的深度运用与创新,符合深度实践的要求。

其次,朱老师以《春》和《一棵小桃树》的教学为例,阐释重音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利用重音知识建构托物言志知识体系的具体过程。在作者看来,朗读设计首先需要建构关于朗读技巧的知识体系;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知识建构其他语文知识,比如托物言志的知识、诗词的基本体式知识等,最后还要反观朗读技巧的运用是否合理。朱自清的《春》是整个初中语文教材文本的第一篇,教学内容很多,朗读教学是其中一个。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是:“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也就是说,“重音”和“停连”是朗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是:“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那么,“重音”的教学究竟要设计哪些活动呢?朱老师在文中给出了答案,即设计“四个活动”:

活动一:探究哪些字、哪些词需要读重音——选归此类,找出语段中最富表现力的词并将它们归类。

活动二:探究重音的表达效果——选“炼字”重读,重音只需重读吗?

活动三:探究重音的几种读法——读出“炼字”里的意境,选用合适的重音读法。

活动四:探究重音和其他朗读技巧的联系——重音和停顿的组合。

“探究重音的表达效果”活动中,作者又提供了重音的几种读法,分别是:加强音量,重音重读;拖长音节,重音延读;虚实结合,重音轻读;一字一顿,重音顿读。这些内容就意味着朗读教学在知识层面的建构。也就是说,重音并不意味着重读,轻读、延读、顿读都是重音朗读的重要方法。例如《春》的第二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需要重读的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例如“偷偷地”“钻”“嫩嫩”“绿绿”等,但“钻”字需要重读,“偷偷地”就要读出俏皮的语调,“嫩嫩的”和“绿绿的”虽然是重音,但需要轻读和延读,即“嫩”字适度拖长音调。又如“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中,“赛”字要重音重读,而“捉”字则要“重音轻读”,这是与“捉”字的音调以及隐含的意思密切相关的。再比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句中,“风”和“轻悄悄的”之间就需要有停连,“轻悄悄”就需要重音轻读。

实际上,朗读的知识体系包括了重音、停连、语调和语速四个内容,每个点都需要在教学前进行精心设计。这种设计既包括对四种技巧进行学理阐释,这就需要教师去查阅专业的阅读学著作进行参考,同时也要在操作技术上进行研发,总结提炼出适用于学生朗读的实用指导方法,并进行案例探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470)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汇集
郑桂华:统编语文教材单元学习活动的特点及教学建议(上)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语文万能说课稿
2019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4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