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91篇: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方向

2020年第91篇: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方向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了陈光博士发表在《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第3期的一篇论文《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首先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名著阅读教学的经验,并且指出了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文第三部分提出了对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展望,我最感兴趣的也是这一部分,因为这关系到名著阅读教学的未来研究方向。

陈光博士论文题目中的“中学”,既包括初中学段,也包括高中学段。在目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中,初中学段称名著阅读为“名著导读”,实际上也是将过去“课外阅读”意义上的名著阅读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进行有规划、有指导的教学,并且要占用一定的课时。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标则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学习任务群,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中,落实到教材中则将《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作为必读名著,前者是学术性著作,后者是小说著作。不论是“名著导读”还是“整本书阅读”,都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自身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陈光博士这篇论文,就提出了一些较为宏观的策略。

第一是继续探索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单篇文本阅读教学为主的时代,有的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资料、课件等,也能够应付课堂教学,但再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名著阅读教学,难度就很大了。如果教师没有实现阅读、研究相关名著,课堂教学基本上无法开展。就拿《乡土中国》的教学来说吧,教师总不能把这本书丢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阅读,这就和过去的“课外阅读指导”没什么两样了。相反,教师要将《乡土中国》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中,至少得提前阅读一下吧,而仅有浮光掠影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带着研究的态度去梳理内容与观点、结构与框架等,甚至还要去查阅与《乡土中国》相关的研究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名著阅读教学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第二是继续推动名著阅读课程化的研究。“名著阅读课程化”是王本华老师提出的概念,目的是将“名著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区分开来。高中的名著阅读自不待言,因为已经写入了课标,而且编入了教材中。初中语文六册教材,共有必读名著12本,选读名著24本,在初中三年将这36本名著全部读完,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将12本必读名著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中,任务和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名著阅读课程化”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读完名著,并进行自主研究,更主要的是还要设计如何将名著阅读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或者说,“课程化”的关键在于“教学化”。名著阅读教学的内容如何确定?如何布局名著阅读的进度?如何设计名著阅读教学的环节与流程?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研究。

第三是加大对名著阅读教学评价的研究力度。这种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包括以测评的形式对名著阅读进行学业水平意义上的评价。从目前来看,今年的高考没有涉及“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未来的高考试题一定会涉及《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的内容,这些内容究竟怎么考?如何命题?如何设计分值?这应该是近几年不断探索的话题。而初中的名著阅读,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将名著阅读纳入到综合性学习的框架中,通过涉及任务情境实现名著阅读的考查,将名著阅读和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起来形成群文阅读等等,这些探索尽管还有不完美之处,但在评价方面已经迈出了较为坚实的一步。

第四是更加注重理论建设。理论建设不是一线教师的优势,但不意味着一线教师不能参与名著阅读的理论研究。我倒是认为,名著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不仅要从宏观的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进行,还要通过“自下而上”、从实践到理论的路线进行。“名著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究竟是什么关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不能纳入“整本书阅读”的框架中?是不是任何以“本”存在的阅读都是“整本书阅读”?如何将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研究纳入“名著阅读”教学?这都涉及到一些基础理论建设的问题。

第五是中学不同学段名著阅读教学的衔接连贯研究需要加强。初中名著阅读和高中整本书阅读,目前处于较为脱节的状态,在测评体系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实际上,像初中12本名著中的《昆虫记》《傅雷家书》甚至《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对于高中学段阅读《乡土中国》是有帮助的。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初中学段要求阅读《西游记》《水浒传》,高中学段要求阅读《红楼梦》,这本身就可以形成某种连贯性的体系。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都有融通之处。而高中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第六是加强个案研究,获取更多有关名著阅读教学的有益的个性化经验。其实在“名著阅读课程化”和“整本书阅读”的提法之前,就很很多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进行过大量的探索,这两个概念提出来之后,名著阅读的研究更加“如火如荼”。各大报刊杂志,都刊载了各地中学语文教师尤其是语文名师的个案研究成果,有的是教师个人的长期探究与总结,有的是团队教研的成果与结晶。这些成果未必适合自己的课堂,但至少也提供了一种借鉴。记得有一次去听课,有一位教师就用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一篇课例论文,我个人觉得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教师是可以这样尝试、实践已有案例的,而这也算是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王荣生”语文学派书目
“王荣生”语文学派·书目
“中学作文课程化研究”探索与反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的“多”和“少”(三)
备课|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 ——谈谈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