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97篇:语文素读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取向

2020年第97篇:语文素读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取向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年第5期发表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陆云峰老师的论文《语文素读教学的经验重拾、理念重认与课堂重建》。通过浏览“参考文献”,我发现陆老师对素读教学的研究已经有12年了,并且出版了《素读:阅读教学的原点诉求》一书。这也说明了“聚焦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作用,即能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十多年的研究,一定可以取得令人艳羡的成果。“聚焦研究”使得教师能够将关注点集中在某个话题上,那么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献资料定然是非常熟悉,这就进一步使得自己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个人这些年聚焦于“文本解读”,可惜的是,论文多以单篇文本的解读为主,没有系统总结“还原式解读”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这也是我学习陆老师这篇文章的收获之一。

从标题上看,陆老师这篇论文包括三个部分,即经验重拾、理念重认与课堂重建。所谓“经验重拾”,指的是在传统母语教学中发现素读教学的因子。传统母语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素读”,即师生素面相对,直面文本,没有教学媒介,也没有教学参考书,只以“识字”“诵读”“强识”为主要策略,强调以原始的语言积累为主要特征。这些经验对于现代语文教育来说,并未过时。

第二部分是“理念重认”,即基于现代语境对素读进行阐释与聚焦。邓彤老师认为“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 文字符号领会文本的内在意蕴,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现代媒体技术,只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作最朴素的解读。”我认为这个解释符合“素读”的内涵。陆老师也对“素读”下了一个定义,不过字数较多,此处不再引述。在作者看来,“素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以培养语感为要义。素读教学强调诵读和体悟,目的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其主要教学策略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感悟与正确运用为主要方式”。其次是重视在语境中体悟。作者认为素读教学就是依托文本,挖掘文本,创新文本,可以是资料链接,可以是随机生成,也可以是直接渲染,创设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的主旨意蕴相匹配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获得解读方法。再次是强调要有语用意识。素读教学不仅仅强调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以此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更强调让学生“说什么”“怎么去说”,掌握汉语言表达的秘妙与方法。应该说,这部分是围绕“素读教学”的内涵展开的。对于陆老师已有的主张,我是表示赞同的。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阅读教学不是“素读教学”?“素读”和“素读教学”的区别在哪里?“素读”和“裸读”是一回事吗?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究。

第三部分是“课堂重构”,即探索指向素养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素读教学的理念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作者提出了几条策略,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首先是素读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师本阅读。陆老师说的“师本阅读”,其实和我说的“教师解读”是有相似之处的。所谓师本阅读,第一是要不参考任何资料素读文本,搜集整理“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还有什么没有懂”等相关信息;第二是通读教材,从“这一篇课文”到“这一单元”“这一本教材”,明白教学文本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第三是精读课标,知晓教学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第四是研读教参,借助优质教学资源,感悟专家的精心构思,尤其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明晰“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而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流程。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需要辨析:素读教学不是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而是不以他人的资料代替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是素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多维对话。作者认为,素读教学拒绝过多的媒体介入,而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教师、与同学、与自己进行多维度的对话。对话的维度和对象确实是比较丰富的,但限于篇幅,作者对于这些对话并未进行梳理和辨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本身就是分不开的;教师要不要与以往的读者进行对话?当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不一致时,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呢?也许这些问题在陆老师的专著里会有答案。除此以外,我还有一点想法。我为什么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样的阅读教学不是“素读教学”?因为这是“阅读”和“素读”的区别。作者认为的多维对话,不就是“阅读教学”吗?

再次,素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依体而教。实际上这也是王荣生教授提倡的依据教材文本的体式特征进行教学。素读教学要求紧扣新教材编写的以“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特点,针对文学作品、实用类作品等不同的文类、体式特征展开教学。

最后是素读教学的最终指向是阅读能力。素读教学认为,教学文本相对于缺乏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都是“经典”,都值得细细品读。由于作者没有区分“素读”与“阅读”的区别,就导致依体而教、指向阅读能力等策略,同样适用于一般的阅读教学理念。也就是说,素读教学的特殊性没有凸显出来。对此,可能另一种解释是:素读教学只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教学,按照“任何特殊都是一般”的原理,阅读教学的原理自然也是适用于素读教学的。

我倒是觉得,说起素读教学,还是肖培东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最为契合。不堆积资料进行“围魏救赵”,不进行高深的学术性文本解读,不借助花里胡哨的多媒体,就是师生直面文本,围绕文本展开对话。至于素读教学是否排斥群文阅读教学?素读教学是否排斥大单元教学?素读教学如何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立联系?这些问题,还有待于陆老师继续探索,争取给一线教师更为明确的指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何时需要“讲”
准确定位 潜心会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策略谈
语文教学离不开“讲”(朱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哪些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须从深入解读文本开始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