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139篇:《水浒传》的中考阅读测评

2020年第139篇:《水浒传》的中考阅读测评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学习》2020年第10期发表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任明满和文学院严闵两位老师的论文《2013—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趋势及启示——以<水浒传>为例》。这篇文章为我们进行中考命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分析了2013—2019年139套中考试卷中有关《水浒传》的名著阅读试题,揭示了中考名著阅读的命题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首先是《水浒传》中考名著阅读的命题趋势。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得出的结论本身对我们分析其他试题就很有启发性。第一是从考查内容的角度看,体现了从事实性知识转向策略性知识的转变。有关《水浒传》的事实性知识包括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例如人物的姓名、绰号、性格、行为等,情节主要考查事件的名称、情节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等,主题考查得较少,但也零星考过。这些内容在小说文本以及文学史的相关教材中都能找到,多数跟记忆有关。阅读策略的考查是近两年中考试题考试出现的,例如2018年浙江嘉兴试卷“把有关吴用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2019年宁波试卷“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纲的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等。这些题目体现了对“略读”策略的考查。

第二个方面是命题形式,体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综合的转变。过去的名著阅读考查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前两种易于考查学生的事实性知识,客观性比较强,缺点是过于封闭。简答题开放度大,适合考查学生多层次阅读能力。作者经过梳理发现,有关《水浒传》的简答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概括和书面表达,例如概括某人的性格的相关情节;二是提供思维支架,读写结合。2013年的广州市卷要求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出心得。不过我觉得这道题并非纯粹的名著阅读题,而是名著和课文的结合。三是辩证认识人物性格和阅读价值。例如2018年杭州卷“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给出的备选项是“宋江、猪八戒、虎妞”。

第三个方面是命题材料,体现了从节选到创编的转变。这一发现很有意义,为中考名著阅读命题打开了思路。作者经过梳理发现,题目中有关《水浒传》的材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名著为背景,题目中不出现命题材料,二是节选原文,三是根据原文情节,对材料进行创编。第二种目前较为常见,第三种属于创新性探索。这种创编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概述或转换文本内容,例如有的题目对原文故事情节进行了概括,有的利用插图、连环画等形式链接文本,学生作答时就要经过思维转化;第二种类型是跨文本整合,例如对不同名著文本进行并列考查,或者是“名著套名著”,例如2014年浙江湖州试卷引用了鲁迅《朝花夕拾》中有关《水浒传》的片段,不过题目指向了事实性知识的考查,即认为引文中的“青面”指的是《水浒传》中哪个人物;第三种类型是引用名言、名家点评等外部材料,例如2019年浙江绍兴卷引用“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的名言要求考生从“反叛或归驯”的角度对名著进行分析。还有的题目引用了金圣叹等名家的评点,激活学生对人物、情节的理解。但是作者也提到,很多创编材料虽然新颖,但考查的内容还是事实性知识,如何对创编材料的题目进行改进,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四个方面是能力层级的变化,从简单识记走向运用、分析。分析中考试题的能力层级,离不开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六个层次,尤其是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等方面的指标。作者通过数据分析,认为以“识记”为主的低阶能力逐渐让位于以“分析”为代表的高阶能力。最近,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发表了一篇论文《将名著阅读纳入综合性学习考察的命题与备考研究》,其中就探讨了名著的“运用”问题。例如2014年浙江绍兴卷、2017年江苏南京卷等,都创设了新的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名著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

这四个方面,分别涉及到中考试题的考查内容、命题形式、命题材料和能力层级,这也为我们进行命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值得注意的是,“转变”并不意味着“取代”,转变只是考查侧重点的变化,并不是说考查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之后,事实性知识就不重要也不再考查了。在一段时期内,不论是考查内容、命题形式还是命题材料、能力层级,都会体现为“混杂有序”的局面。

针对这些侧重点的变化,作者也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一是推进基于课程统整的阅读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名著阅读教学不同于单篇文本的教学,而是一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式,目前一线教师对于名著阅读教学本身的研究与实践还是薄弱点。《语文学习》推出了“项目化学习”的专题,其中就有很多名著阅读教学的案例,值得参考借鉴。二是强化阅读策略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策略主要包括文本处理策略和任务管理策略,前者指向阅读理解包括信息定位、文本理解、评价与反思等,后者主要是阅读监控,包括设置目标、过程监控等。例如归类分析108好汉上梁山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组织图策略形成概念性认识,如“逼上梁山”;根据小说“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特点,引导学生引用推理信息策略分析人物、情节等前后照应关系等。阅读策略的教学和考查,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点。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目前中考名著阅读题目已经认识到“评价”能力的重要性,未来“评价”能力将会成为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比较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等,为什么前者称为打虎英雄,而后者不为世人所知。这就涉及到学生对名著的“评价”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全解析!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创下多个第一 趋势解读(附作文原题)
中考语文卷权威解读来啦!
用恒心迎创新,以不变应万变——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点评
青岛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给今后语文学习提出哪些要求?
四大名著考试常见题目,《水浒传》《西游记》部分,
四大名著考试常见题目,《水浒传》《西游记》部分,给孩子收藏起来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