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沈洁:课堂分析:教师成长的密码——读《读懂课堂》有感

课堂分析:教师成长的密码——读《读懂课堂》有感

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沈洁

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

钟启泉教授提出:我国的中小学事实上存在着两种课堂——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 “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和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从前者的“灌输中心”的“教的课堂”转型为后者的“对话中心” 的“学的课堂”,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型,即作为“教书匠”的 教师转型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家”的成长。课堂分析是教师作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家”成长的基础。“反思性教学实践”既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思维付诸行动的过程。所以,教师的研修必须同日常的“课堂分析”结合起来。所谓“课堂分析”是指教师对课堂中发生的事件不断地进行案例分析。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今天在办公室,旁边班上音乐课,悠扬的电子琴伴奏声响起,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开始回忆自己求学年代的音乐课。有位和我同龄的老师说,她那时的音乐课就是老师带一张大白纸,将谱写在纸上,一句一句教学生唱谱,然后将歌词带入,很快一首歌就学会了。我回想自己,我的音乐老师没有她那位辛苦,老师有录音机,一遍一遍播放磁带,我们一遍一遍跟唱,直至学会那首歌。什么欣赏音乐、音乐审美都是我长大后听说的了。那个年代是以“双基”为目标方向和价值追求,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也不一味否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双基”为中心的教学在全社会尽快行成一种尊重知识的风气,营造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文化。但“双基”本位的教学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随着“三维目标”的提出,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其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显性要求,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体现了对学生态度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关注,这些都在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中有所体现。

在此转变的过程中,将改革措施落地的是学校、是教师,教师如何接受这种转变?教学即研究:研究儿童、研究教材、研究自身的教学。课堂分析作为教师学习的意义,不仅是专业成长的基础,也是人的成长的基础。每年学校都会要求大家写教学反思。每个人对待此的态度不同,有老师觉得这是形式主义,加重负担,有老师就算不上交也会自觉地地写。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对课堂分析的过程,在总结中提炼,在反思中提升。拉开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或许就是下课后,对每节课的反思与分析。

分析也是一种研究, “研究”这两个字听起来高大上,似乎离我们普通老师有点远。大家不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精力和能力。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很难抽出另外的时间从事研究。在大部分人的头脑里已经对“什么是研究”有了一个刻板的印象。大家都会认为专业研究人员在进行高精尖的科学研究,那属于研究。其实夯实每一节课,对每节课里发生的教与学的事件进行分析,这就是“研究”。将“研究”带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备课,上课和学生交流,检查作业……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研究。研究就是一种态度。老师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能力可以慢慢培养,态度首先要摆正。”有研究才会有提高。有实力的老师才有魅力。人在年轻时,比的是聪明与灵气,越往后,比的就是学识、是底蕴、是积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事情,影响教学的因素纷纷繁多,要想教得更好,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到。

写着写着,我把分析、反思、研究都写成了同义词,这没有错吧?当我们对教学分析了、反思了、研究了,课堂就不会是一潭死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在修炼中成长——读《小学数学教师5项修炼》一书有感
(1)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鲲鹏在线】 我所认知的文本解读 ——读《阅读教学教什么》第二章有感
赢在课堂就是赢得人生
聚焦常态课堂 追求美丽自然
《让学困生爱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