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第65篇:教研随笔∣发挥微信平台的培训功能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网络时代,教师团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群”,例如微信工作群、QQ群、钉钉群等,团队首领也就默认为是“群主”。这些群,实际上是团队交流的平台,是团队文化建设的载体。后来,不少团队还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作为交流的另一个平台。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目前也会如此,既有微信群,用于平时的交流、发布通知等;也有QQ群,主要用于上传教育随笔;还有微信公众平台“中山教师写作组”,主要用来推送团队成员的优秀随笔。虽然感觉到这些群或公众号运行得还算比较正常,但我读了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王伟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9期的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探索》后,才感觉我们的群和公众号还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这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2期全文转载,可见其影响力和创新度。

王伟老师创办的微信公众号是“西湖语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广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例、展示区内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特色教学教研活动、展示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等。王伟老师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建编辑队伍,挑选优秀的年轻人,负责微信公众号的管理。最初是7人,后来发展到22人,再后来就形成了“1+3的责任编辑管理模式,即一位骨干主编带领3所不同学校的小编,将22人分成7个编辑小团队。编辑团队每周还要开一次线上会议,对一周内推送的文章进行点评和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其实也是促进了编辑自己对教学产生新的思考。王伟老师还开发了线上线下多元学习渠道,倡导主题跟进式教研,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例如举办线上主题微讲座、线上外出学习汇报等。这些讲座以自愿分享、自主学习为主。例如有的老师外出学习,学习归来还要在“西湖语文”微信群里开专题学习报告讲座,并在公众号里推送相关文章,我觉得这一点尤其值得学习。除此以外,王伟老师还积极进行线上教学研究,针对教师教学中的痛点和难点进行专题突破。例如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关系、名著阅读指导课的有效性、口语交际与写作的有效性、作业本的使用与建议等等。

学习了王伟老师的教研经验后,我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工作呢?以下是我的主要想法:

一是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与王伟老师这项工作相比,我们团队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编辑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我只是将自己运营公众号的经验直接告诉编辑小团队。这主要是我的意识偏差导致的,我觉得运营公众号不是主要工作,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实际上,编辑的过程也是宝贵的学习过程。原来我以为一个微信公众号只能由一个人管理,后来了解到,最多可以有5个人运营同一个公众号。技术问题解决之后,可能就是重新调整与分组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促进我们团队加强小组合作方面的建设,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由各小组负责管理公众号。

二是要对微信公众号的作用进行精准定位。目前,很多单位的公众号的作用在于“宣传”,即宣传本单位的常规工作、工作亮点、先进经验、先进个人等。深圳龙华区、宝安区的初中语文微信公众号运营得比较好,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教师的论文、课例展示,也有优秀教师的风采,还有学校以及科组等相关活动。我们的公众号淡化了“宣传”这一功能,加强了“展示”功能,即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对于团队活动、团队构建的经验、团队先进典型等,都没有着力强调。以后可能要“全面发展”,既要有写作成果的推送,也要有典型案例、先进个人等。具体说来就是设计不同的栏目,例如“好文推送”“写作达人”“团队资讯”“论文发表”等。“好文推送”,就是定期推动优秀成员写作的教育随笔、读书笔记、读文笔记、教学案例等;“写作达人”,就是介绍写作组里有一定写作经验与成果的成员;“团队资讯”就是发布与团队活动相关的新闻、图片等;“论文发表”主要是推送成员在报刊杂志中公开发表的论文。经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会不会更加准确?当然,这一点还需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

三是要充分发挥微信群、公众号的培训功能。目前的微信群,主要就是发布一些消息,偶尔还会有一些日常交流,我也偶尔会发一些投稿的信息以及有关专业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章。整体来说,目前的群不太活跃,没有真正发挥培训的功能。如果能够将微信与其他线上教育平台打通,例如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借助这些会议平台进行小型的专题讲座,或者进行简短的以文字为主的经验介绍等,这可能更有助于发挥微信平台的功能。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尝试过进行在线论文研磨和在线讲座等活动,效果虽然比不上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与讲座,但也弥补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现在恢复线下教研活动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线上培训的作用,这一点更值得思考。

四是围绕重难点工作进行突破。去年年底,我请每个成员梳理了自己在教育写作方面的问题和困境,最后整理成了13个问题。应该说这13个问题是长期存在于论文写作中的、较难克服的问题和障碍。现在的做法是利用每个月研磨前的一个小时进行专题讲座,这种形式非常直观,同伴们受益也很大。遗憾的是,之前设计出的“论文作者讲论文”的专题被冲淡了。根本问题在于时间太少了,每个月只能匀出60或90分钟,这是远远不能满足成员需求的。看来以后还需要借助线上平台,对专业写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讲解。这一点我也是从王伟老师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线上突破中受到的启发。

总之,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教育培训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始于热爱,终于成长,静待花开——与“涢水小语”共赴云端教研之约
兰心书院: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恭贺新禧】福利第二波……
《教学教研课题通讯》投稿途径与要求
微信公众号变天了
凌应强:把公众号变成“备课神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