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第84篇:读文随笔∣从课程的角度思考文言文教学

从课程的角度思考文言文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4期全文转载了黄厚江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10期上的论文《基于课程规定性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开发与选择》。我在阅读《中学语文教学》时注意到了,但读了一遍之后没有什么感觉。今天再读,突然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新颖之处,那就是从课程角度去审视文言文教学。

写作文言文教学的论文,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黄老师这篇文章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要善于从课程的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课程是统摄教材与教学的上位理念,只有在课程的观照下,我们才能对教材和教学进行学理分析与审视。我自然很清楚这个常识性的观点,但遗憾的是没有将其落实到成果梳理与论文写作中。从教学论的角度谈教学,未尝不可,但是从课程论的角度谈教学,那就更有一番风味了。这一点也是我初次阅读黄老师的论文时所忽略的内容。具体到这篇论文,如何具体布局这样的话题呢?从整体思路上看,作者是先提出了文言文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主要问题,然后再从课程的角度谈文言文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规定性,最后是具体的操作策略。这种“提出问题——从课程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课程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照样适用于对小说教学的分析、对散文教学的分析、对古诗词教学的分析、对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分析。应该说,黄厚江老师的论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从课程角度思考教学问题的思路,同时也提供了带有普适性的论文写作的思路。

首先是问题梳理。在作者看来,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文句理解为满足,以知识学习为重点,随心所欲为我所用,缺少节制的拓展。这四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逐句讲解与翻译就不多说了,有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纯粹就是字词识记与翻译,甚至要求学生一字不改地背诵翻译。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和语法点,这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比较常见,例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用法、文化常识等等。也有教师借助文言文讲解某种文体知识,例如借助《师说》讲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等。在作者看来,这四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窄化和矮化,把含蕴丰富的文言作品变成了“知识读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价值。问题的梳理,是为更进一步的分析服务的。黄老师列举出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然是为下一步从课程视角进行分析服务的。

其次是进行问题分析,主要是从课程角度进行分析,作者称之为“文言文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规定性”。什么规定性?自然是课程层面的规定性。作者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文言文教学的必备内容,即文言文教学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作者分析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和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详细梳理了文言文教学的要点。从分析思路上讲,就是将“课程视角”具体化为“课程标准载体”。经过分析发现,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注重积累和梳理。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内容。3.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能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而且课标明确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二是要弄清楚文言文教学还可以教什么,即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开发和选择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对这一部分的分析,我认为是很见作者学术功底的。经过分析之后,作者得出了结论:基于文本理解,立足学生需要,是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具体说来就是,以具体文本为圆点,以不同学段、以不同年级的学生理解文本的需求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覆盖的区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当然,我认为这种表述依然有较大的模糊性,学生的需求究竟有多大范围,这无法进行科学论证。

当从课程的角度对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后,作者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条策略。第一条是基于课程规定的文本内部开掘,说白了就是要对文言文本身进行透彻深入的解读,这种解读不仅仅是理解词句,还包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黄老师执教《出师表》,就引导学生读出了内含于文本的三个层面的内容:表面上看是一个大臣写给君主的信,实际上是一个老师对后主刘禅治理国家的谆谆教诲,同时还是一个“父亲”出征之前对一个无能懦弱的“儿子”的复杂感情。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文中有着三重身份:臣子、老师和父亲。从这个角度解读文本,就是对文本解读空间的拓展,同时也是在开发文本内部的丰富资源。在现实教学中,“只见知识,不见解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拓展文本内部资源的空间,还要抓住文本的体式特征开掘教学内容。例如教读蒲松龄的《狼》,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篇“文言文”,还要将其当作一篇“小说”来教,例如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细节与主题等等。黄老师教这篇小说采用的方法是故意省略某些重要句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句子的作用。第二条是基于课程规定性的文本外部延伸。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文言文篇目时,可以进行拓展,但这种拓展要适度,要贴近文本,服务于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解读。例如黄老师执教《谏太宗十思疏》,就采用了版本比较的方法,即将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的篇目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关注两个版本教材的差异处,并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执教《鸿门宴》,不是随意补充有关项羽的材料,例如后人创作的诗歌,而是将《汉书·高帝纪》有关鸿门宴的片段和《史记·项羽本纪》的相关片段进行对比。应该说,这样的拓展还是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理解的。第三条是基于文本理解的活动组织,即教师要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黄老师执教《黔之驴》,就是组织学生从驴、虎、好事者等不同角度对寓言故事进行重新讲述;执教《阿房宫赋》,采用了挖空填词法,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阿房宫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解读”之二|吴欣歆:语文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解读
换位思考赢得精彩课堂
中考语文试题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
会声会影课【G滤镜预合成和文本之一】|课程教学|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2016年高考北京卷命题综述: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